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新型項目關乎人類的未來,世界各強國紛紛聯合,欲一起度過難關

新型項目關乎人類的未來,世界各強國紛紛聯合,欲一起度過難關

據最新消息得出,世界人口數量即將突破80億大關,人口不斷增長,意味著各方資源會被加劇消耗,而其中,除去土地資源,最令人擔憂的不外乎化石能源。

在初中時期我們就知道,化石能源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用完就很難再有,那怎麼辦?這是當下科學家正頭疼的問題,於是很多新型能源出現了,例如風能,水能、太陽能、海洋能源以及核裂變。

核裂變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是一種利用中子不斷撞擊原子,在不斷分裂過程中產生巨大能量的反應。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核裂變,1kg的鈾元素材料釋放出來的能量與2000噸煤燃燒後獲得熱量一致,但儘管核裂變能夠產生巨大能量,可不能忽視的是其中也會產生對地球以及生物生存的重大影響。

首先,核裂變所需要的鈾元素本身也是稀有元素,此外,核裂變的能量雖然很大,在過程中會出現的危害也很大,一旦出現泄露問題,將勢必影響周邊生命。即使沒有出現泄露,那核裂變過後的廢棄堆也十分難處理,因為這個原因,當今世界那些有核大國紛紛轉入核聚變的研究。

核聚變雖然和核裂變只相差一個字,但所產生的影響遠遠不同。核聚變,不同於核裂變的分裂模式,它們採用是合成模式,而且其中污染性極低,可以說是一種極為環保的新能源技術。在核聚變過程中,重氫元素經過合成可釋放出接近2000萬倍煤的能量,而這個重氫元素在地球上並不是稀有能源,它們存在於海水之中。

據統計,平均每1升的海水中就有30mg的重氫元素,而每30mg的氘就能產生300L汽油,而存在於海洋的氘含量,保守估計都能達到45億噸。這也就說,如果我們將氘元素從海水中全部提取出來,那麼我們地球所擔憂的能源耗盡問題將不復存在。

這就是核聚變的魅力,也是各核大國不顧一切也要研發核聚變的原因,截至今日,美國、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在關於核聚變的研究都取得不錯的成果。而且為了進一步交流研究成果,他們還成立了一個ITER計劃,俗稱人造太陽,1985年,ITER計劃正式擬定,這旨在為建立一個能夠供應全球數十億人使用的大規模核聚變實驗堆,據說,在明年就可建造完成。

雖然在其它事情上,各國各有政見,但對於這種關於人類千年大計的能源世界,各國理應攜起手來,一切克服人類難關,邁向新時代。

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挖奇使者 的精彩文章:

「激光炮」新型軍艦在美國面世,射程遠高準度,殺傷力極大

TAG:挖奇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