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香港表展,看國產品牌的製表術
9月份的香港國際鐘錶展落下帷幕,看了很多,戴了不少。每一年的香港鐘錶展都不乏國產品牌的駐入,也是通過這些機會去了解國產製表的不斷升華。每一個品牌都在改變,是我最大的感觸。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我認為「萬希泉」算一個,相比較動輒上百年歷史的品牌,他年輕的像個孩子,但每一年都會有「有趣」的作品。
之所以說有「有趣」,是因為見證了他從效顰學步到自給自足的過程,僅僅只用了幾年。
萬希泉創始人沈慧林說:未來萬希泉的發展在於技術的研發,因為很重視自己技術的研發,核心團隊還在不斷的擴大,有一個很強的技術配套設施,我們集中在陀飛輪上已經開放了很多創意,比如大日子(大日曆)陀飛輪表款、觀音表的極限精雕、中國傳統元素的融合等等...
萬希泉選擇的是「陀飛輪」這個利基市場。縱觀他家的所有表款,你會發現全部都是陀飛輪,無一例外。在之初,剛被大夥熟知時就有表友和我討論過,這種選擇最後會不會成為「絆腳石」,畢竟陀飛輪的標示性實在太強。
從表款來看,一開始萬希泉的設計其實並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在眾人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做「陀飛輪」的品牌罷了,錶盤的元素也大多偏向主流。而後應該是做了策略上的調整,開啟了一系列動漫的結合,大膽的設計加上稀有的主題,一下就脫穎而出。
這可能是任何一個品牌都會要走的路,在市場上不斷的探索自己的發力點。包括當時興起的12生肖系列也是讓我這個屬猴的期待許久,但坦白說,並沒有被打動,也就作罷去了收入禳中的念頭。
真正讓我對這個品牌另眼相看要從星恆這個系列說起。第一代星恆看到時僅是通過圖片,後來在香港表展時有機會一睹真容,有欽佩也有失望。欽佩在於這種大膽的設計方式以及複雜的字面結構組合;
失望在於細節上的拿捏始終稍差一分,包括說一些固定方式也可以稍加改進。在AP和勞面前,國產的製表術照樣能上得了檯面。
後來,星恆又出了一個全新的版本,再次讓我眼前一亮。陀飛輪和地球的搭配更為協調,融入的中國元素巧妙的表達了「天圓地方」。
一體成型的不規則藍寶石玻璃更是讓表身的奇妙更上一層樓,更為重要的是厚度也得到了瘦身。觀其鐘錶選擇,這種設計的品牌也不少,但是價格可不是常人可以接受的。
再到今年的新款星恆之龍鳳呈祥。又著實讓我大驚一把,原來萬希泉已經不再開始玩複雜的字面,還開始在機芯上「動手腳」了。
龍鳳題材中內外都有不少品牌做過,但真正能登堂入室的實在不多。我們作為龍的傳人,對這一方面其實有諸多的歷史資料可以借鑒,而當下能把價格市場做的火熱的卻不是我們。
字面上那條18K足金雕刻的金龍十分搶眼,龍頭部分還配有一顆龍珠,每60秒轉一圈。金龍下方則是用貝殼精緻雕刻的飛翔中的鳳,取至明朝未清代初宮庭皇室龍鳳圖案。兩者之間,相得益彰。
不知道這款腕錶算不算是萬希泉首次在機芯上做改動(以前多以字面創意為主),秒針被改動到了八點位置,迎合龍珠的轉動,7~9點位也做了大量的鏤空處理。這款表參加了今年的瑞士GPHG手錶大賽,遺憾的是未能入圍。
沈慧林說:「星恆、大日曆、觀音表都是他們不斷突破歷程上的作品,不管藍寶石玻璃的最佳通透性問題還是機芯的改動以及簡化,再到萬希泉拿手的精雕技藝,都是我們在製表路上用努力換回的成果。希望能創造出更多帶有正能量的表款,帶給大家」
老鄧說表:
萬希泉一路走來,算得上是一直看著的,每次有什麼新款都會去徵詢表友的意見和看法,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難得的。但實際上他們也會碰到很多困擾,在技術上體現的尤為克制。好在,看到他們的種種改變,至少說明這些「困難」,並說不上「困難」了吧。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數字時代里,為什麼機械鐘錶卻能越來越貴?
※在鐘錶領域的杜嘉班納,怎麼看畫風都不像!
TAG:老鄧說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