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易經》《易經參詳》基礎篇四
跟我學《易經》《易經參詳》基礎篇(四)
(原創)
易 智
2018年9月5日
《易經參詳》基礎篇(四)
五行
五行是我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是萬事萬物構成的五個基本要素,在自然、社會、哲學、中醫學、占卜學等領域都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易經》實踐運用的重要內容。
五行基本性質
木曰:曲直,具有生長、條達的屬性;
火曰:炎上,具有向上、炎熱的屬性;
土曰:稼穡,具有長育、生養萬物的屬性;
金曰:從革,具有清肅、變革的屬性;
水曰:潤下,具有寒冷、施惠、準則的屬性。
五行萬物擬象
五行是多種事物屬性的符號,是論述事物相互聯繫、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理論工具。天地萬象、自然萬物、人間萬事以五行取類比象,皆可歸屬之。「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從自然到人體,無不可歸屬五行。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學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的,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生、克、合、害等制化關係,致使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鼎盛、衰退、消亡以致循環往複、變化無窮。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火。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暫時的、局部的,而且也是變化的,不能以偏蓋全,不能以局部判斷全局,對五行相生、相剋、相作用的判斷和應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死搬硬套。
鄒衍,戰國末期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他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準確地理解和運用五行生剋制化理論,需要對五行學說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
TAG:易智參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