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彪的視野:從青年時的超前,到晚年時的落伍

林彪的視野:從青年時的超前,到晚年時的落伍

原標題:林彪的視野:從青年時的超前,到晚年時的落伍


林彪性格內向,在晚年經常處於自我封閉狀態。但他在青年時代卻關心時局,具有寬闊的視野,同晚年形成強烈的反差。




1937年12月,而立之年的林彪率八路軍一一五師到達晉西南的趙城。面對日軍氣勢洶洶的進攻,他正認真思考著時局問題。

經過平型關戰役、廣陽戰鬥同日軍的較量,林彪已經認識到這是他從北伐到十年內戰都沒有碰到過的強勁對手。他除了對這些戰役、戰鬥進行總結以利再戰外,開始從宏觀角度,從中國的國際環境的角度來思考抗戰問題。


1937年12月22日深夜,林彪在趙城一個小山村的窯洞里踱來踱去,對蘇、美、英、法、日、德、意等國掂量來掂量去,終於坐到桌旁,在如豆的燈光下,給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寫信。他寫道:


任主任:


我對時局很想了解全般情況,但苦無材料,同時自己分析力量更缺乏。我近來在抽象設想中也得到一些感想,故以姑妄言之的方式向你陳述如下……


林彪「抽象設想」了一些什麼「感想」呢?他對可能或已經是中國的朋友的蘇、美、英、法如何對中國進行援助逐一進行了估量。鑒於德、意、日已經聯手,他認為:「蘇聯單獨出兵打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單獨太平洋戰爭也是少有可能的。」「英法出兵到中國與太平洋上打日本是不可能的,因過不得地中海和紅海,路也太遠。德意一動則英法陷於腹背受敵。英法對日進行經濟制裁是可能的。」


但是,林彪認為這些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是會聯合起來對付德、意、日軸心的,而這就是世界大戰。他說:


中日戰爭可能發展為世界大戰。中國應堅持打到底的方針,使此戰蔓延成為世界大戰。成為世界大戰時,中國才更能勝利,世界革命也乘機發展與勝利。



果然,一年零九個月後,即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又過了一年零九個月,即1941年6月,德國突然進攻蘇聯。半年後,即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至此,世界所有主要國家都捲入了這場大戰。用1937年12月以後世界形勢的發展來檢驗林彪的話,可見其非但不是「妄言」,甚至可以說,他的預見相當準確。


在此信中,林彪還預測了日本的動向。他說:「日本在中國的戰爭不是一舉滅亡全華的,而是逐步鯨吞的。蓋如此才便消化與對付國際上的嫉妒。在日本適可而止的時候,它甚至將已佔領的地區一部退還中國,以誘惑中國的分化。那時將是國內時局的緊要關頭。我們應該準備對付那種關頭,反對公開妥協投降,反對錶面上雖不和但實則不戰的局面,而應主張反攻敵人。在目前的階段中,國民黨是會繼續抗戰的,但局部的降敵仍可發生。」

對日本的動向,林彪的預測也是八九不離十。一年後,日本陸軍省制定的「對華處理方略」即規定,佔領武漢、廣州後,「應以恢復治安為根本」。從1938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即加緊對國民黨政府實行分化、誘降。1938年12月29日,也就是林彪寫完此信後的一年零一周,汪精衛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




1938年3月2日,身穿日軍大衣的林彪行軍時被閻錫山部隊的哨兵誤以為是日軍而開槍擊傷後,離開前線回延安養傷。1938年底,林彪赴蘇聯療傷。


1940年3月,任弼時回國。林彪接替任弼時任中共駐莫斯科代表團負責人。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這一期間,林彪作為中共代表團負責人做了大量同蘇聯、共產國際聯絡的工作。


林彪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幹了些什麼,傳說很多。有說他參與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指揮的,有說斯大林向毛澤東提出要用15個將軍換林彪的……吹得神乎其神。這些傳說的源頭應該是當時與林彪同時在蘇聯的幹部。現在我們找到的關於林彪在蘇聯活動的傳說的最早版本是劉亞樓向羅瑞卿說的,羅瑞卿將其寫在揭發林彪的材料中。羅瑞卿寫道:劉亞樓告訴我,蘇德戰爭爆發後,對於希特勒的某次行動,他(指林彪)有一個估計告訴了當時蘇方相當重要的軍事當局,以後敵人的行動,證明他估計中了(大概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據說蘇方當時很重視。



羅瑞卿加上「瞎貓碰上了死老鼠」的評語是「九一三」事件後特有的現象。當時人們把對「文革」的憤慨都加在已經摔死的林彪身上,林彪成為人們發泄對「文革」不滿的出氣筒。當時,說到林彪的過就用放大鏡,說到林彪的功則予以貶低或輕描淡寫。


在1940年7月的《共產國際》雜誌上,還發表了由林彪署名的文章《中國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戰爭》。這篇用俄文發表的文章是否由林彪親自撰寫,尚未弄清楚。但從文中引用的大量數據,比如日本軍費開支及其占國家預算的百分比,日本發行公債的數量,日本的稅收等等,在蘇聯養病而又不懂俄文的林彪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蘇聯方面可能提供。如果文章是林彪寫的,發表時已經翻譯成俄文。

文中有這樣的字句:「國家的一切進步力量團結在以最高統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政府周圍。」顯然,當時的編選者認為這可以作為林彪鼓吹「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王明路線的證據。當時,蘇聯和共產國際都認為,唯有蔣介石能擔當領導中國抗戰的重任。林彪這樣寫正反映了蘇聯和共產國際當時對中國抗戰的態度。林彪這樣的提法,在當時中共其他領導人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到。




1969年4月,中共召開九大,林彪的名字寫入黨章,他的聲望達到頂峰。在中共九大以後,中國面對美、蘇兩霸,腹背受敵,如何從分析國際形勢入手,調整對外戰略,成為迫切問題。


「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不久,毛澤東看了關於這一事件的一份報告後,自言自語地說:「中蘇發生交戰了,給美國人出了個題目,好做文章了。」當時,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準備打兩個半戰爭。第一場在歐洲,主要是對付蘇聯。第二場是在亞洲,主要是對付中國。還有半個是應付突然的局部戰爭,諸如中東的衝突。毛澤東估計,「珍寶島事件」後,美國將會調整國際戰略;而中國亦將隨機應變,改變「文革」以來四面樹敵、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為此,毛澤東要求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四位老帥除下工廠蹲點之外,看有關國際問題的文件,召開國際問題座談會,研究國際戰略,每月討論兩三次。



6月7日至7月10日,四位老帥進行了6次討論並寫出《對戰爭形勢的初步估計》,提出了同當時流行的大規模侵華戰爭迫在眉睫的觀點頗不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美國、蘇聯的戰略重點都在西方,他們單獨或聯合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的可能性都不大。


9月11日上午,周恩來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首都機場進行了談判。13日,四位老帥集體閱讀了周恩來和柯西金的談話記錄,認為柯西金所以會屈尊就教,是想同我們緩和一下,借中國壓美國。美國對此很著急,尼克松一定會急起直追。陳毅說:中蘇首腦會談震動了全世界,一旦舉行中美首腦會談,一定更會震動全世界。


但不久,戰爭氣氛又陡然緊張起來。四位老帥進行緊急討論後,寫出《對目前局勢的看法》,他們認為蘇聯確有發動侵華戰爭的打算,並作了相應部署,但在政治上下不了決心。「它對中、美可能聯合的擔心,增大了它大舉進攻我國的顧慮。」在此報告定稿後,陳毅又提出「要從戰略上利用美蘇矛盾,有必要打開中美關係」的設想。

四位老帥的報告不知是否送林彪看過。如果這兩份報告送林彪看過,不見他對此有何反應和評價。如果他沒有看過,他似乎也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在中國腹背受敵的不利形勢下,如何利用蘇美矛盾,調整中國對外戰略關係,對於林彪來說,似乎是一個盲點。反映這一盲點的是1969年國慶節前,林彪進行的一次外事活動。



在這次外事活動中,林彪接見了越南總理范文同和國防部長武元甲。當時,越南戰爭尚未結束。美國此時已經將針對蘇聯和中國的打兩個半戰爭的戰略改變為針對蘇聯的打一個半戰爭的戰略。要實現這一轉變,尼克松首先考慮的是從越南戰爭中脫身。他說:「我得儘早並且儘可能體面地結束戰爭。」基辛格則坦率地說:「向中國開門可能幫助我們結束那場戰爭的苦難。」對於美國戰略的改變,林彪無動於衷。他也沒有考慮如何因應這種變化,調整中國對外關係的問題。據林彪的秘書張雲生回憶:「經主席批准,並在我外交部的安排下,范文同與武元甲約見林彪的願望實現了。事後,我看過林彪與他們談話的記錄。林彪所談的內容,中心是一個『熬』字。林彪對他們說:『面對強大的美國,你們的辦法就是熬,熬就是勝利。』」


「熬」就是拖住美國,消耗美國的力量,直到把它拖垮。一般地說,這不失為以弱敵強的好方法。在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中共也曾提過熬時間的方針。但是,他這個拖垮美國的建議仍然沿襲了「文革」中既反美帝又反蘇修的「左」的一套。




1972年,當尼克松訪華時,毛澤東對他說:「我們國內有一派也反對我們跟你們往來,結果坐一架飛機跑到外國去了。」


林彪是否有一條反對中美和解的明確的路線呢?恐怕未必有。對於如何調整對外戰略,以維護國家利益,對他來說是一個盲區。毛澤東在對尼克松談話中以林彪最後向蘇聯跑來作為林彪主張聯蘇反美的證據。但是,向蘇聯跑是林彪他們感到走投無路時的臨時決定。按林立果的想法,第一選擇是到南方去另立中央,不行還可以去香港。當時,香港離蘇聯很遠而同美國關係近。顯然,林彪並沒有一條明確的反對中美和解的路線。


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之後,毛澤東開始了打開中美關係的運作。就在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召開之前的1970年8月14日,斯諾夫婦訪問中國。國慶節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他們,第二天報紙的頭版非常醒目地登載了毛澤東和斯諾並排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照片。毛澤東通過對斯諾隆重規格的接待,向美國發出了願意改善中美關係的信息。美國雖然沒有讀懂這一信息,但美國總統尼克松卻於10月間向先後訪華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和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表示,中美和解十分重要,美國絕不會與蘇聯共謀反對中國,並提出願派一高級使節秘密訪華。12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同斯諾進行了長達5小時的談話,在談話中,毛澤東表示,歡迎尼克松訪華。

毛澤東打開中美關係這一步棋的意義在於將國際戰略由「反帝反修」調整為「聯美遏蘇」。對此,林彪似乎是無動於衷。據負責林彪警衛的李文普回憶,林彪「不願意出頭露面接見外賓。林彪曾說過,『跟外國人說話要特別注意,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給你登報發表的』。毛澤東曾讓林彪接見斯諾,他拒不接見,主要是外國記者愛把事情捅到報紙上」。據張雲生回憶,「在國際鬥爭方面,林彪既不在行,又不熱心」。這些都說明,林彪把接見斯諾的意義看輕了,看成了一般的外事活動,而沒有看到或是沒有意識到打開中美關係這一步棋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遼瀋戰役9天如何運送10萬大軍
美驅逐艦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炮

TAG: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