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世間人情本自疏淡

世間人情本自疏淡







問:當遇到挫折,有心無力時怎麼辦?當逆境來時,要如何應對?




星雲法師答: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輩子身處順境,也不會一直遭逢逆境。處順境時,應謙虛為懷,常存感恩,樂於助人;逢逆境挫折時,有智慧的人會將它視為砥礪自己進步的逆增上緣。如同佛世時,提婆達多經常毀謗、加害於佛陀,佛陀不但不以為意,反而視他為善知識,因而成就了六度萬行、慈悲喜舍。有逆境,我們才懂得謹慎,才會激勵我們想方法來應對,轉逆境而成順境,所以說「逆境來時順境因」,逆境其實是順境。




問:世間的人情冷暖,瞬息萬變,要如何去應對它呢?



星雲法師答:

講到人情,一般人都希望別人以熱情來對待自己,面對冷淡的感情,就會很難過、反感。其實君子之交淡如水,「人情疏處道情親」,世間人情本自疏淡,反而是無私無求的道情法愛,才是人生最珍貴、最真摯的感情,這樣的感情更長久。




因此,元末明初的妙禪師在他著述的《寶王三昧念佛直指》里,提到了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二、處事不求無難,事無難則驕奢必起;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六、交情不求益吾,情益吾則虧損道義;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這十點,表相上看來是逆境,其實是順境,是幫助我們修養身心的逆增上緣;表面雖有很多不合乎人情義理的地方,卻合乎道情法理。




問:有時聽聞佛法,覺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境界的時候,卻派不上用場。請教大師,怎麼辦才好?




星雲大師答: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說得到,做得到。




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諸如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過去禪門大德們,搬柴運水、典座行堂、種植山林、牧牛墾荒,甚至米坊篩米、修鞋補衣等,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謂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無信無義、無道無德、慳貪吝嗇、陰謀算計。心性品德上的缺點不去除,正如碗盤未洗,骯髒垢穢,如此怎麼能用來盛裝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 《地藏經》隨喜助印,培福消業



  • 看起來是個好人,其實是個混蛋



  • 尊重你,是因為人格和善良



  • 累積福德,任何時候都很有用



  • 念地藏菩薩名,度一切苦厄



  • 南懷瑾:打坐的好處



  • 真正的出離心,讓你大吃一驚







點擊↓閱讀原文↓


在這裡許願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禪 的精彩文章:

內心生歡喜,自然不生氣
【08.23】每日一禪:發光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