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什麼愛隨地吐痰?
此刻,全國人民都在擔心廣東人的安危,而廣東人卻在尋思明天放不放假。果然是個見過大風大浪的省。
雖然「山竹」吹得人心涼涼,不過今天的一則新聞卻讓波叔心頭暖暖:
曾經,有個外國朋友問波叔: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隨地吐痰?
講真,這個問題讓人很羞愧,但又不服氣,所以波叔嚴肅地的問答:
每個國家都有隨地吐痰的人,中國也不是所有人都隨地吐痰。
吐痰,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之一。
你也許會憤憤不平,但不得不承認,連你自己都非常痛恨某些不爭氣的同胞。
分泌痰液是人類一種生理現象,吐痰也是人類一種正常的反應,吐痰這事是不分國籍的。
幾個世紀以前的西方國家,隨地吐痰雖然為上流社會的人所不齒,但也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到了19世紀末,德國醫學家羅伯特·科赫發現,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而結核桿菌就是肺結核的病因。不久後,科學家又發現,結核桿菌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唾沫。
從那以後,吐痰從一個禮儀問題,變成了公共衛生問題。1886 年,法國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反吐痰法規。而後,歐美各國紛紛效仿,隨地吐痰被視為一種違法行為,政府禁痰的力度非常大,態度非常堅決。
美國1889年頒布的《為了防治肺結核擴散必須遵從的規則》,第一條就是:
疑似肺結核病人不允許隨地吐痰到地上或衣服上,必須吐在痰瓶和痰杯里。
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言下之意,如果你隨地吐痰,別人就會懷疑你有肺結核。美國人不但立法禁痰,還在法規中歧視吐痰者。
要是忍不住想吐怎麼辦?
吐到公共的痰盂,或隨身攜帶的痰杯、痰瓶里。
可是當你在公共場合拿出痰杯、痰瓶,周圍的人就會以異樣的眼光看著你,懷疑你是不是有肺結核。
在這種嚴苛的法規和變態的歧視之下,美國人很快就改掉了隨地吐痰的毛病。
其實,中國在20世界30年代也有過反吐痰運動。
孫中山曾感慨隨地吐痰和任意放屁是中國人的兩大惡習。
1930年,細菌學家高士其留學歸國,便以刊文告誡國人:
每24小時之內,一個肺癆病頗深的人,口裡所放出的結核桿菌共有15億到40億個……真是一痰之微,不知害人多少啊!
緊接著,民國政府以江西為試點,推行「新生活運動」。蔣介石在題為《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演講中指出:
我們一有合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就從不亂吐痰做起。
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政府搞起了反吐痰運動。防癆協會教導孩子們唱的《勸導吐痰歌》:
路上吐痰有陰溝,家裡吐痰有痰盂,大家都能如此做,癆病毒菌永減除。
為了引導國人正確地吐痰,當時衛生局規定,理髮店、旅館、澡堂、茶館都要多設痰盂。
然而,這並沒有改掉國人隨地吐痰的毛病。
按理說,設痰盂這種操作也是從西方國家學來的,在中國怎麼就沒用呢?
那是因為,西方國家的禁痰運動,旨在強迫人們徹底改掉吐痰的毛病。
中國的反吐痰運動,只是在教育人們將痰吐到痰盂里。這就讓很多人認為,把痰吐到痰盂里,是一種衛生行為,沒有人想過,這痰其實可以不吐,或不在公共場合吐。
看到那個白色痰盂了嗎?連國家領導人都不忌諱在公共場合吐痰。
竟然沒用,就換策略。
到了80年代,全國大面積取消公共痰盂,開展轟轟烈烈的禁痰運動。
80,90後菠菜小時候肯定見過,火車站廣場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總是有一群戴著紅袖章的大爺大媽,到處巡邏,逮到誰隨地吐痰就罰款。
可是禁痰運動搞了30幾年,現在都21世紀了,我們還會看到有人隨地吐痰。
改變一個動作容易,要轉變一種觀念,太難。
吐痰,在中國的文化根基很深。
傳統中醫認為,痰若不及時化解並排出體外,在體內停留淤積會危害身體健康。吐痰等於排毒,不吐就會得病。
有中醫撐腰,吐痰就變得理直氣壯了。
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把吐痰視為「國粹」:
那吐痰的動作普遍有三拍,起先二拍是準備那最後的一吐的咳嗽與掃喉嚨的聲音。那最後的一吐是一種急而強的聲音作出來的,是慢板後的急眼。如果吐痰吐得合乎美學,我倒委實不介意細菌會因此而播散到空氣中去,因為我曾親受過這種細菌,而沒有覺到對我的健康有什麼顯著的影響。
看到了吧?吐痰的人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啥不妥,而被糊一臉的人也不覺得痰對自己有啥危害。
這種意識形態之下,吐痰這種行為在中國屢禁不止,也不足為奇。
嚴格來講,「痰」跟「口水」、「唾沫」其實是兩碼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它們歸為同類。
在中國,吐痰不但是一種生理現象,它還被賦予了中國特色的文化內涵。
1.唾沫,也可以雅。
在漢語中,跟「吐痰」或者說相對程度輕一些的吐口水相關的動詞有唾、啐、吐、呸、咳等。
李白有詩云「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古代女子刺繡,咬斷絲線時,口中會沾上線絨,隨口吐出,謂為「唾絨」。南唐李煜作詞描述「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可見,有時候唾沫不但不惹人厭,還是件雅事。當然在大多數時候,吐痰還是非常不雅的。
2.吐口水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
當人們想表達蔑視、憤怒,或想羞辱一個人的時候,就朝他吐口水。
岳飛墓前的秦檜夫婦跪像,這麼多年來接受的口水恐怕不止一噸。
《神鵰俠侶》中,楊過拜小龍女為師時,小龍女就要求他朝王重陽的畫像吐口水。因為王重陽當年有負於古墓派的祖師婆婆,所以就立下了這個規矩。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當一個正派落入反派之手,為了逼他就範,反派會對他百般凌辱,但是他並不屈服,啐對方一臉口水以表對邪惡勢力的蔑視。
吐口水表達羞辱、蔑視他人的情緒這種功能早已深入人心,並且在文化產物的宣傳之下繼續散播。
3.吐口水表示有氣概。
中國有句俗語: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很容易被人誤讀為:要干大事,就不要在乎細節。所以諸如摳腳、放屁、吐痰這些小問題,根本不值一提,甚至,這些行為還被當成有氣概、很爺們兒的表現。
還記得泰坦尼克號上傑克教露絲像爺們兒一樣吐口水的情節嗎?
生活中,波叔看到過有小孩學著大人的樣子,很熟練地「咳~啐~」,一口痰噴得老遠。
這孩子並不是真的有痰要吐,他只是覺得,這樣做會讓他看起來像個大人。
這種扭曲的印象早已潛移默化到國人的心中,想要轉變,真不是那麼容易。
4.民間有傳言,吐痰可以趨邪。
波叔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過,如果晚上出門遇到邪物、鬼之類的東西,就向它吐口痰,不行就撒泡尿。
因為民間有種迷信說法,屎尿之類的污穢物,可以趨邪化煞,痰就屬於段位比較低的污穢物。
如今我們當然知道,這純屬子虛烏有。可人心就是這樣,再荒唐的技倆也會有人信,再硬的道理也會有人不信。
有人研究過,中國近幾十年的工業發展,造成空氣污染加重,加上煙民隊伍實在龐大,使得中國人的痰特別多,這讓本來就龜速的中國禁痰運動更加舉步維艱。
空氣污染確實是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但是痰多不能成為隨地吐痰的理由。
所幸的是,我們現在能真實感受到,隨地吐痰的人比以前少多了。
80,90以後的年輕人,隨地吐痰者,少之又少。那些時不時脫口而口的,大多屬於銀髮族。
不同時代的人,觀念上有局限性,但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們在時代的推動下,已經在儘力跟上步伐,請給他們多點耐心。
而我們該全力以赴的,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教育好下一代。
※她,清華女狀元,家世顯赫,卻被丈夫的光芒湮沒
※用注射器呲墨,在美女身上塗抹?別糟蹋中國書法了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