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有群美國人專揭露中國陰暗面,最恨他們的卻是日本人 | 北洋照相館006

有群美國人專揭露中國陰暗面,最恨他們的卻是日本人 | 北洋照相館006


【北洋照相館】是魔宙的歷史讀圖欄目


由老金分享近代老照片,介紹有趣的攝影師

讓你更近一步理解歷史




大家好,我是金醉。




今天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北洋夜行記》的故事在魔宙上線兩周年。




2016年9月15日的魔宙推送如下:







兩年以來,我和幾名助手一共整理了55個故事。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雖然有太爺爺金木筆記和歷史資料,但我仍難真正想像民國的樣子。




幫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是照片和視頻資料,我感謝那個年代所有的攝影師。




因此,才有了「北洋照相館」的欄目,分享民國時期的歷史照片。








今天,先介紹一位很特別的攝影師。




1937年8月28日下午,日機轟炸上海南火車站。



記者王小亭攜帶德國埃爾莫電影攝影機趕到現場,車站已成廢墟,鮮血浸透了他的鞋幫。一個滿身血跡的幼童坐在月台上嚎啕大哭,王小亭用僅剩的膠片拍攝下了這段只有十幾秒的鏡頭。




1937年9月15日,美國公開放映了這段影像。10月4日,美國《生活》雜誌刊登了從影像中截取的幼兒大哭的照片。





這張照片名為《A Chinese baby amid the wreckage》,美國政府曾將照片

用在紅十字會和國家公債的海報上,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演講時也用了這張照片。新澤西州東奧倫奇市一位美國婦女,給宋美齡寄了一張3美元匯票和一張

剪報。她在信中說,她三個女兒每人湊了1美元捐

給剪報上的小孩。拍攝地:上海南火車站,拍攝時間:1937年8月28日,攝影師:王小亭。




這張照片激起了美國民眾的反日浪潮,王小亭也因此被日本通緝。







拜倫的長詩里寫過,在幸福的年代,沒人會拒絕再體驗一次童年生活。但這裡面絕不包含民國的兒童。




我看過很多資料和照片,對孩子來說,那不是一個幸福的年代。




除了戰爭外,飢餓和貧困也一直伴隨著他們,1921年、1926年、1936年、1942年,都發生了少見的大饑荒。




根據1921年《申報》的報道,當年北方乾旱,到5月中旬,唐山及附近的幾個縣,已經餓死了一萬多兒童,人口販賣也很嚴重,一元錢就能買個孩子。




我整理了一些1917到1938年,能代表大部分兒童生活狀況的照片,看完可能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衣不蔽體





▲全身上下只有一件肚兜蔽體的女童。拍攝地:河北北戴河,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夏天裸體背草筐幹活的男孩,直視著鏡頭。拍攝地:四川遂州,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手牽著手的裸體小孩們,似乎在玩耍。拍攝地點:中國浙江杭州,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小孩沒穿褲子和鞋,

地上都是碎石,旁邊有隻狗

。拍攝地點:中國茂縣,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肚子異常突出的孩子,很可能患有營養不良導致的腹水。拍攝地點:中國熱河省,拍攝時間:1924-1927,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夏天船上赤膊的小孩,皺著眉毛,被曬得很黑。拍攝地點:中國江西九江,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穿肚兜,戴銀項圈,手拿鐵篩子的小孩。乍一看以為是哪吒。拍攝地:浙江杭州,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圍觀的婦女與兒童。左邊兩個小孩都沒穿褲子,右邊的小孩在提褲子。拍攝地:中國熱河省,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手拿芭蕉扇的男孩,不僅沒穿衣服,連鞋都沒穿。拍攝地:湖北宜昌,

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小孩頭上扎著辮子,只穿了肚兜和布鞋。拍攝地:河北秦皇島背牛頂

,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食不果腹





▲衣衫襤褸的女乞丐抱著自己的孩子,乞討為生。拍攝地:浙江杭州,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獨自乞討謀生的男孩,面前擺了個蒲團,用石頭壓著,直到拍攝時他都沒有收穫。拍攝地:山東泰山,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小孩們排隊領取免費的熱粥。天氣變冷時,政府或民間慈善團體會組織施粥,但一碗粥滿足不了身體所需,還需要尋找其他食物來源。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粥場大排長龍,,兩個男孩站在隊伍之外,手裡端著的似乎是領到的食物。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在粥廠等待施粥的小孩,每個小孩都緊緊抱著自己的碗

拍攝地:北京,

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在粥廠等待施粥的小孩,畫面中間的男孩沒有褲子穿。拍攝地:保定,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粥場里嬉笑的男孩們。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一個小孩坐在門口,頭靠在門檻上,瘦骨嶙峋。兩個婦女坐在另一邊。拍攝地:四川達州通川,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母親給小孩洗澡,小孩很瘦,能看見骨頭。

拍攝地:四川達州

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日夜工作






▲合力抬著一頭豬的小孩和大人。拍攝地:河北定縣,拍攝時間:1931-1932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敲鑼打鼓的兩個男孩。拍攝地:攝於甘博往來於湖北宜昌、重慶的途中,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身高只有鋤頭一半的小男孩,戴著草帽在干農活。拍攝地:四川遂州,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三個孩子在推磨,頭髮幾乎掉光的老人站在一旁。拍攝地:熱河省,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推磨的孩子近景,個頭將將有石磨高。拍攝地:熱河省,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做礦工的男孩,從礦井裡拖出煤,

只有上半身穿了件 「衣服 」。

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做礦工的男孩,從礦井裡拖出煤,赤腳走過的地上留下一條痕迹。

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做礦工的男孩正在吃東西,笑得很開心。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盲人學校的孩子在做手工。1917年,

滙豐銀行北京分行的經理

禮爾和他的朋友,在北京創辦一所盲人學校。註冊學生14人,他們會學習點讀法、文學、數學和手工。圖中的孩子在製作

藤器傢具,學校提供一切費用,資金來自私人捐款及學務局每月50元津貼。拍攝地點:北京,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五族教養院的孩子在做手工。

五族教養院因為居住在中國的五個主要民族而得名,主要收留貧苦孩子。孩子們在這裡不學功課,每天做8~9小時的手工製品,出售的錢用來維持教養院開支,但入不敷出。北京一家劇院通過出售慈善門票,資助教養院。

拍攝地點:北京,拍攝時間: 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葬禮上

打執事的

兒童。

「打執事」是中國北方婚喪嫁娶儀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打執事的,舉著旗、鑼、傘、扇、肅敬迴避牌等,在靈前列隊行進。打執事的多是

半大的男孩

,打一次執事,可掙幾吊錢補貼家用。

拍攝時間:1924-1927,拍攝地:北京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葬禮上打執事的兒童。

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葬禮上打執事的兒童。

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24-1927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拾柴禾的小女孩(有些受驚),懷裡揣著撿到的

柴禾

。拍攝地:天津,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互相協助背柴禾的兩個小孩,拍攝地:浙江杭州,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互相協助收秸稈的兩個小孩。拍攝地:河北定縣,

拍攝時間:1931-1932,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孩子和大人一起摘棉花。拍攝地:河北定縣拍攝時間:1931-1932,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京師

濟良所的女孩們。

1901年,美國傳教士在中國創立了上海濟良所,專門救濟風塵女子。1906年,

京師外城巡警總廳創辦了京師濟良所,

隸屬京師警察廳

拍攝地:北京,時間:1917-1919年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京師

濟良所的女孩們近照。

在這裡教育和勞動同時進行。警察局條例規定每天工作六小時,此外還要學習中文、德育、算術、烹飪、縫紉、體操等課程。

拍攝地:北京,時間:1917-1919年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孤兒院正在做印刷工作的孩子。孤兒院的孩子要接受學校教育和工藝訓練。印刷、裁剪、木工、染色、製鞋、紡織都是要學的課程。拍攝時間:1917-1919,拍攝地:北京,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孤兒院的男孩們正在紡線。

孤兒院收留沒有父母親人照料的兒童。

北京當時有兩家孤兒院,一家在內城,一家在南城,都是私人辦的,但都接受官方的資助。拍攝地:北京,拍攝時間:1917-1919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朝不保夕







▲1938年3月10日,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於湖北漢口,其宗旨是拯救因為日軍侵略而無家可歸的兒童。1938年6月到10月,武漢會戰爆發,中日激烈交戰。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孩子們排好隊出發,大人在一旁照看。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武漢會戰爆發,在漢口臨時保育院的十萬名難童何去何從?》





▲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每個孩子的衣服上都縫有自己的身份證。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孩子們努力擺弄著大人用的筷子。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一個小孩吃著飯,突然哭了。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圖為保育會組織疏散漢口兒童的情景。

疏散的兒童中,各年齡段皆有。圖中甚至有一個需要人時時照顧的嬰兒。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被疏散的孩子們擠滿了船舷牆,

輪船啟程駛向長江上游。

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38年11月5日。





▲在前往青島的逃難人群中,一位母親用繩子系著她的孩子,防止丟失。圖片來源:《倫敦新聞畫報》1928年4月21日。





▲美國紅十字會,等待入場的難民。美國紅十字會募捐,搭建窩棚,提供基本的食物和醫療。拍攝地:天津,拍攝時間:1917-1919,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育嬰堂。1917年北京建立育嬰堂,原則上只收容3歲以下無人照料的嬰幼兒。由於居住環境和醫療條件糟糕,嬰兒死亡率很高,據說1918年,育嬰堂的196名孩子中死了195人。拍攝時間:1917-1919,拍攝地:北京,

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







翻看這些照片時,最令我意外的是,雖然生活如此困難,但有些孩子臉上,仍是帶著笑容的。




他們對過去的事不管,對未來的事不顧,眼前只要有一件意外小事,一點果腹的食物,就足以令他們快樂。




我開始看這些照片時,腦袋裡響起的背景音樂是《親愛的小孩》,有一些傷感和苦大愁深。







但看完照片,我腦袋裡只剩下美國人惠蒂爾的詩:




「為你祝福,可愛的小兒郎,赤裸著雙足,黝黑的面龐,你兩腿捲起褲角,邊走邊吹著歡快的口哨。」




世界從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視頻均來自網路。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宙 的精彩文章:

今晚講一個奇人,不建議未成年人閱讀 | 北洋奇譚014
有姑娘出20w讓我去香港找條狗,綁匪說:要30w | 夜行實錄0075

TAG:魔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