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長大後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陪伴這件事,錯過就無機會了
文:親寶寶育兒,Gloria
孩子長得太快,而你總是等一等再說,但其實再也追不上。
1
這幾天的幼兒園,處處都是哭聲一片。
還沒到放學時間,門口卻等了很多焦急的家長,有位媽媽,一邊聽著教室裡面的哭聲,一邊默默流眼淚,旁邊的家長安慰她:「沒事,小孩都這樣,哭幾天就好了。」
媽媽卻哭得更厲害:「孩子分離焦慮這麼嚴重,都怪我以前沒有好好陪她,她以前總愛粘著我,我都忙著工作不理她,沒想到三年時間這麼快,她都上幼兒園了,看到她哭得那麼傷心,我的心都碎了,想到以後上小學,上中學,我再想陪她,她也不需要了……」
一時之間,家長們都紛紛自責起來,後悔錯過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
美國某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
父母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每周28.1小時以上的是智慧父母,及格線是21.2小時,而多數父母的陪伴時間是17.6小時。
也就是說,陪伴孩子的時間達到平均每天3小時,才算是及格的父母。
捫心自問,你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達到及格線了嗎?
2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壓力大,尤其是為人父母,總想賺更多的錢,讓孩子享受到最好的物質條件。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媽媽開著豪車把女兒送到貴族學校,媽媽說:「寶貝,媽媽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來能送你去更好的學校,沒時間陪你了,你會恨媽媽嗎?」
女兒萌言萌語:「不恨,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的錢,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
媽媽聽後潸然淚下。
我們總想奮鬥下全世界,送到孩子的面前。卻常常忽略,其實,孩子的全世界,就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沒辦法提供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甚至,在有限的時間裡,提供的陪伴也並不高效。
我的一位朋友是全職媽媽,怕自己和社會脫軌,也在手機上做些兼職。
她常和我訴苦,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孩子還動不動就要抱,太粘人,自己去做個飯,孩子都抱著大腿不撒手,根本沒時間做自己的事。
我說:「孩子粘人,一般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陪伴,你確定陪伴夠了嗎?」
她粗略估算了下每天的安排,自己都大吃一驚:
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忙家務,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耍或看電視;
帶到戶外,一般也是和其他媽媽聊天,遠遠地看著小朋友們玩耍;
好不容易做完家務,有些時間可以好好陪孩子的時候,媽媽又忙著刷手機做兼職;
晚上孩子不願意睡,她為了有時間做自己的事,還會用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迅速入睡。
她猛然警醒,作為全職媽媽,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時間,竟然不到半小時!
想到孩子一次次粘過來求她講故事,求她抱抱,哭鬧撒嬌的時候,她還會厭煩地推開孩子,她後悔得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子。
陪伴,並不只是陪在孩子身邊那麼簡單。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中,數據清晰的闡明:
1.在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60%的時間都是在吃飯,睡覺等日常活動;
2.超過50%的家長無法做到專心陪伴,做家務、刷手機等行為經常與陪伴孩子同時進行。
這是個很扎心的數據。
3
有位媽媽向教育專家諮詢問題:我家孩子和爸爸的關係特別不好,爸爸一天到晚忙工作,回來還聽不到孩子叫一聲爸爸,請問我該怎麼教育孩子,讓他對爸爸親熱呢?
教育專家的回答特別酷:「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孩子沒有錯。該教育的是爸爸,一天到晚忙工作,從來沒有陪伴過孩子的『爸爸』,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影響親子關係了,在孩子12歲以前,他還有彌補機會。否則,再想和孩子緩和關係,就沒希望了。」
這回答猛一看,讓人發笑。
深思卻讓人傷感。
知名作家王朔和母親的關係也非常僵,母親是工作狂,王朔一歲半就被送到保育院,半個月回家一次。有一次他做闌尾手術,特別害怕,母親依舊沒有來。
王朔在《致女兒書里》把母親描述成一個能激起他心中惡的人。
他這樣談母親:「我不想太刺激她的心裡話是,你過去不當回事,獨來獨往,不可能今天想要兒子了,就來一個兒子。過去我和她吵架探討過這問題,血緣關係不代表一切,你從來不付出,照樣什麼也得不到,沒有誰天生對誰好的。」
心理學家曾分析過這段母子情:
「王朔其實對母親感情很深,但早年渴望得到的一些東西沒有得到,長大後他不再需要,反過來讓他接受其他人也很難。」
王朔早年渴望得到卻沒得到的,是母親充滿愛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沒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等你想再給的時候,已經沒路可走,無路可退了。
那些外表成人,內心卻依舊住著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人,他不需要,也再沒有力量,來接納父母遲來的陪伴。
4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曾經為了陪伴孩子,主動申請降兩職到辦事處工作。
她說:「兩個孩子小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這些事都是我親自做的,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現在,兩個孩子都很出色,親子關係也很好。
大兒子說:「其實媽媽做的菜很簡單,但是因為有媽媽陪著,吃的就香。到現在,我每天也一定要和媽媽說話,才會比較舒服。」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人生太長,歲月太慢,我們有太多的事業要追求,太多的機會要抓住,而孩子的需要,是可以等一等的,更何況,我們在外面拼盡全力,也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站得更高。
只是,孩子長得太快,你以為等一等,就再也追不上。
我們或許沒有條件像特首一樣,為了陪伴孩子而暫停工作。
但,我們是不是能在所爭取的儘可能多的時間裡,給予孩子最高效的陪伴呢?
最新育兒研究證明,有質量的親子陪伴,遠比單純的陪伴時間長度,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這裡,特別為父母們推薦一個高效陪伴的「一二三原則」:一天,20分鐘,3種遊戲。
全家人一起執行,放下手機,全身心陪伴。
當然,這裡的20分鐘,是指父母每天需要陪伴孩子的最少時間,陪伴孩子的時間越多,親子關係越好,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自然也越充足。
記住,平均每天陪伴3小時是及格線,每周能陪伴孩子28小時,那就妥妥是智慧父母啦。
3種遊戲,當然以不同孩子的喜好為主,高效陪伴的前提,就在於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提前準備好遊戲的種類,會便於父母和孩子更開心有效率地玩耍。
其中,建議親子閱讀是必備選項,這不但是個很好的親子互動遊戲,更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其餘的兩種,可以選擇合作類的運動,比如玩球;可以選擇益智類的手工,比如拼圖。
當然,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玩的玩具。
帶孩子去圖書館看天堂的模樣;領孩子去博物館看世界的歷史與未來;帶著孩子到草坪里打打滾,蹲在地上看螞蟻怎麼搬運食物;又或者只是拿著孩子最喜歡的小汽車,推來推去。
對孩子來說,只要和父母在一起,都是最快樂的時光。
5
《一出好戲》里有個場景特別讓人感動:
黃渤的上司張總,在淪落荒島之後,靠聰明的頭腦,從弱到強。
然而,當下屬拿著他女兒的視頻來交換他維持生命的資產時,他激動得語無倫次:「好的,沒問題,只要把女兒的視頻給我看,要什麼都給你。」
在那樣的絕境里,他珍惜擁有女兒的珍貴。
在平常的日子裡,我們是否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美好?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博特有句名言:
「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很多事情做錯了,我們都有彌補的機會。唯獨陪伴這一件事,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請珍惜這段陪伴的時間吧。
※我做了3件事,扭轉了隔代教養的困境,願能給家長們啟發
※給予孩子物質上的獎勵到底對嗎?結果令人出乎意料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