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六二:張松為何背叛劉璋,這一點尤為關鍵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六二:張松為何背叛劉璋,這一點尤為關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張松回到益州之後,就不斷在劉璋面前詆毀曹操,力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與劉備結交,張松對劉璋說:「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而劉璋竟然不假思索地聽從了。劉璋問張松誰可以作為使節去拜會劉備,張松推薦法正。劉璋派法正擔任使者,法正假意推辭,但等到回來後,極力在劉璋面前稱讚劉備。於是劉璋又再次派法正出使荊州,同時還派「(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御」。劉璋和劉備的聯盟關係似乎從此正式確立了。但劉璋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是張松、法正精心策劃的推翻劉璋、奉迎劉備作為益州之主的計策。

張松、法正為什麼一心要推翻劉璋呢?《資治通鑒》中說:「扶風法正為劉璋軍議校尉,璋不能用,又為其州里俱僑客者所鄙,正邑邑不得志。益州別駕張松與正善,自負其才,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法正的原因很明顯,「邑邑不得志」。而張松作為劉璋重用之人,為何也有此意呢?《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吳書》中說:「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似乎是因為張松受到劉備的熱情款待而決心投靠劉備的。但這個記載被司馬光考證是誤記,因此也就不足為證。問題看來還是出在「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上。作為在劉璋手下官居要職的張松,對於劉璋的暗弱深懷不滿,因此和其他一些益州官員和豪強地主一起,私下聯合起來密謀推翻劉璋,終於導致了後來益州易主。

作為這一派勢力的代表,張松自然是不遺餘力,精心策劃,一步一步把劉璋推向失敗的深淵。從後來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時的爭論分析,益州官員和豪強地主明顯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張松、法正為首的擁護派,一派是以黃權、王累、嚴顏、劉巴為代表的反對派。這兩派在當時的益州政壇都是身居高位,但是政見迥然不同,說明益州官員和豪強地主的勢力已經完全分化,究其緣由,問題還是出在劉璋身上。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經提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這一番見解不愧是一針見血。由於劉焉、劉璋父子在統治益州期間,未能很好地處理益州的內部矛盾、衝突,造成益州地方勢力經常與劉焉、劉璋父子發生武裝衝突。之前的賈龍勢力、之後的趙韙勢力都是益州地方勢力的代表人物,但都先後與劉焉、劉璋父子反目為仇、刀兵相見。這一切都造成了益州地方勢力的分化。

雖然史料中不見張松在這些內部衝突中的表現,但是很明顯張松是這些爭鬥的見證者。在後漢三國「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時代,張松對劉璋的不滿和對心中所謂的「明君」——劉備的期望,在當時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並不像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所說的「不忠」,而是識時務的表現,這種情況在後漢三國時期尤為普遍。而且從劉備和劉璋兵戎相見之時很多益州地方勢力不戰而降的史實判斷,張松的想法和後來這些益州地方勢力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似乎沒有必要扣上這麼一頂大帽子。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鑒》、《讀通鑒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權說過一番話,道出心中的頭號猛將,既非甘寧也不是黃蓋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零六:劉曄的一番說辭,卻引發了皇帝與大臣的爭論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