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寫秋意,影像慶豐收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John Denver
00:00/03:16
勞作收穫場景既好拍,又難拍。好拍在於場景熱鬧,隨意攝取都是不錯的畫面。難拍在於繁雜而日常,如何凸顯主題就成為擺在攝影人面前的障礙。如果你想選紀實題材,那就需要貼近生活的跟拍加翔實的文字採訪說明;如果你想體現熱火朝天的場景,那就要對環境交代、內容取捨、主體構圖等把控到位;如果你想美化田園風光,除了前期要拍好,後期處理更需要用心……無論拍什麼、怎麼拍,提前做好規劃才能保證胸有成竹。
秋季
去哪拍?拍什麼?
羅平 萬畝高粱扮大地
毛虹
在人們的印象里,高粱種植大多在北方,要說南方種植紅高粱的地方,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地處西南的雲南省羅平縣自2013年以來,在種植油菜的基礎上嘗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開始從北方引進高粱種植,建立萬畝連片紅高粱科技示範園,為當地增添了新的農作物產品,同時形成了一片頗具北方特色的農業觀光景觀。
火紅高粱襯群峰 毛虹 攝
羅平萬畝高粱地 毛虹 攝
高粱豐收 毛虹 攝
淳安 人歡魚躍千島湖
汪敏 孫夢婷
浙江省淳安縣的千島湖,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人前去領略它的風采。其實,在千島湖地區還有許多不錯的人文題材值得關注,比較有特點的就是巨網捕魚。整個收網過程,就是拍攝巨網捕魚最佳的時間,但最壯觀的場景只有短短數分鐘。當鏡頭面對這樣一幅「水上芭蕾」的場面時,只要抓住機會尋找到心目中的閃光點,就不難成大片。千島湖各個漁場一年四季都會有捕魚勞作,攝影人可提前與漁場聯繫了解信息,做好安排。
千島湖巨網捕魚 汪敏 攝
永春 稻田勞作似桃源
張集友
福建省永春縣山地多、平地少,自然風光獨特,除了眾多美麗景區,各具特色的梯田也展現出壯麗景色。到處可見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對於秋景,有人欣喜於「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有人感慨於「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道出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截然不同的心態。秋天被賦予了太多的情感寄託,但是似乎都與忙碌于田間地頭的農民無關。在這個季節里,農民朋友更加關注的是一年辛苦所換來的收成。揮汗如雨中,他們忘記了自己置身於如畫風景,更無心去體會詩人如風似霧的喜憂情調。他們朝出夕歸,時而躬軀朝地,時而仰天揮灑。田園裡,更多的是家人間緊密的合作,小憩間的家長里短,是樸素家庭里最真的情感流露。年復一年的輪迴中,一個個繁忙於稻海里的身影,早已勝過了詩與畫。
永春鄉村稻田 張集友 攝
收稻穀 張集友 攝
安溪 柿餅金黃映笑容
陳國平
安溪柿餅以光德產的為佳。光德村有著悠久的製作柿餅歷史,經特殊傳統工藝精湛製作的安溪柿餅,質地褐紅晶瑩,形大柔韌,不斷析出潔白的霜粉。美味的柿餅製作起來十分不易,從柿子到柿餅的轉化,需要30多天的晾曬、沉澱。拍攝安溪柿餅製作過程的時機大概在每年10至12月間。人們收集九分成熟的柿果,削掉柿皮,自然風曬,不停揉捏定型,然後擺上竹籮,置於日光下晾曬。這樣的反覆晾曬、揉捏工序至少得經過5遍,晾曬時間不少於20天,青黃變為金黃,硬澀變為香甜,即可上市。走進村子,你可以看到村民們在太陽下將柿子一個個揉捏、翻曬的情景。成千上萬個柿子,要一個個翻轉、揉捏,其繁瑣不言而喻,但這也為攝影人提供了更多拍攝柿餅製作的機會。
柿餅加工 陳國平 攝
曬柿餅 陳國平 攝
湘西 老洞苗寨拍曬秋
張寒煙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大苗族地區,曬秋已經成了苗族人的一種習俗、一種生活,成了一場喜慶豐收的「盛典」。立秋之後,整個苗家山寨,都曬滿了各種秋收的穀物果蔬,金黃滿寨,豐收滿屋。
老洞苗寨地處鳳凰縣西北部,位於武陵山片區核心區域,是國家傳統古村落、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古寨建築群保存完整,文物建築遺迹眾多,楚巫文化濃厚,苗族特色民俗傳承完好。從鳳凰古城進入老洞苗寨交通方便,水路可從長潭崗平湖泛舟遊船到村裡碼頭;旱路從鳳凰古城出發,1個小時車程即到。一路拍山水風光,越峽谷野遊探險,穿溶洞、進苗寨攝民俗風情,在體驗湘西最原始的生態、自然風光、名勝民俗的過程中,發現苗家曬秋的風情。這種曬秋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讓湘西苗寨逐步成為攝影人競技的知名基地。
老洞苗寨曬秋 呂宏雲 攝
金秋苗家 田凱頻 攝
浦城:山城桂都丹桂香
朱素春
浦城縣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省的「北大門」,古稱「入閩閩喉、東南鎖鑰」,也是知名的「中國丹桂之鄉」。
浦城丹桂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金秋時節,漫步於浦城的大街小巷、鄉村院落,簇簇桂花紅艷如火,陣陣桂香沁人心脾。這種如詩如畫的境界,真如辛棄疾在《西江月·木樨》中所唱,「清香一袖意無窮,洗盡塵緣千種」,讓人難忘。
馳名八閩的桂花茶是浦城正月里傳統的拜年茶,以桂花茶待客更是浦城人民千百年來的習俗。除了製作桂花茶的場景,茶與人們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樣值得攝影人細細去發現、去捕捉。
打桂花 朱素春 攝
篩桂花 朱素春 攝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72期·11版
編輯 | 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協學術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同期舉行
※新iphone拍照功能了解一下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