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喝酒不一定傷身!中秋節搭檔桂花酒還有這些健康功效,你知道嗎?

喝酒不一定傷身!中秋節搭檔桂花酒還有這些健康功效,你知道嗎?

光陰荏苒,時序時節輪轉,很快又將迎來秋分時節和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

其節正值仲秋,為三秋之中、日夜平分之際,寥廓清肅,秋高氣爽,碧水藍天,月明星烯,且田野金黃、碩果滿枝,一片容平祥和豐收之象。

「中秋」一詞雖出現於《周禮》,但至唐朝初年才正式成為固定節日,慶典盛行則始於宋代,明清時期即已成為與年關歲首的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日,正是花好月圓之時,以月之圓兆人之圓,喜慶豐收,祈盼太平盛世,闔家團圓,寄託故鄉思念和想念親人之情。

有文獻記載表明,隋末唐軍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其將領裴寂以圓月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響,解決了因大量吸收隋朝起義軍而產生的軍糧缺乏問題。

另有一說是,朱元璋將約令8月15日起義的時間寫於紙條後,藏於所做的食用餅內,派人分送於各路起義軍,一舉推翻了元朝,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則決定,每逢8月15日,必以吃餅為紀念。

有關中秋節的起源、慶賀紀念或是祭祀的內容、方式方法,雖所依版本和說法不盡一致,但幾千年來均被奉為重要節日。

無論達官貴人、士農工商、平民百姓均會依習爭取和享受這種容平、和諧、團圓、豐慶之樂,並相沿形成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節日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尚將8月15日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2008年起將中秋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如此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和歡樂氣氛。

各種文藝慶典和遊園活動呈現,民間的賞月、拜月,品嘗月餅、花茶、美酒醇漿;以及橘、柚、石榴、梨子、柿子、楊桃、蘋果、鮮棗、荸薺等各類水果。尤其是桂花茶、桂花酒的品嘗更為源深綿長,故本文特予節日同話。

相傳,桂花的由來是由月宮的吳剛將桂花樹的種子賜於仙酒娘子,由仙酒娘子在其庭院內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其香滿園,其樹姿飄逸、碧枝綠葉、四季常青、頗具仙氣。

據資料查證:桂樹為木樨科植物,為常綠喬木或灌木,原產我國西南,現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品種有金桂、丹桂數種之分。

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山海經·南山經》,謂「招搖之山多桂」,屈原的《楚辭·九歌》即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東兮結桂旗」。

自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唐、宋以來即開始普遍栽種,其花被譽為「天香」。

以桂花為名引為藥物使用,見於清代《本草綱目拾遺》。

其味辛香,其性微溫,其功主在溫肺化飲、散寒止痛,且能健胃、生津、散瘀、平肝,可用於痰飲咳喘、脘腹冷痛、腸風血痢、經閉痛經、寒疝腹痛、牙痛、口臭,尚可用於潤發、美容、開胃、生津,以及窨茶造醬和引作膳食調料。

至於桂花酒,其史亦如中秋節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中即有記載,到明清時中秋飲桂花酒已成既定習。

清代潘榮陛在所著《帝京歲時記勝》中,除載有八月中秋吃桂餅外,尚有對飲「桂花東酒」的記敘。

桂花酒的配方為:桂花適量、米酒2000克、紅棗100克、龍眼肉50克、白人蔘10克、白糖200克。採用發酵方法製成,系一種發酵酒。

具體製備方法是:在收集到新鮮桂花後,放置通風陰涼處,風乾一夜,然後以每斤桂花加四兩白糖(或碎冰糖),與花拌勻後,放入酒缸內任其發酵2~3日。

加入4~5斤35度以上米酒或高粱酒,密封窖藏,一年後啟用,啟用前月余,再加入白人蔘、紅棗浸泡即可。

方中桂花含羅勒烯、芳樟醇、降蒎烯等成分,香醇開胃、益陽消陰;米酒的賴氨酸含量很高,能補養氣血、助消化、健脾養胃、舒經活血、祛風除濕。

紅棗和龍眼肉均能健脾養血而安神;白人蔘功能重在益氣生津,故可認為此酒的營養補益作用是肯定的,醇香宜人,口感極佳。

在皓月當空的寧靜之夜,能飲上一杯有如瓊漿玉液的美酒,確能令人神爽,增添快樂。

(編輯Anne。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劉紹貴教授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男子胰腺炎反覆發作病因成謎,發現胰管內藏腫瘤
女童玩耍太大意,跑步機成了「吃」手怪物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