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生活中的「小確幸」
生活里,我常常固執地堅持一些小小的事情。比如:每年的聖誕節、中國新年,我都堅持和孩子實現一個他小心愿。於是,每年的這二個節日成為我和孩子最翹首以盼的日子;在我們實現願望時,發自內心的笑容,也常常成為我和孩子最溫情的收穫。
這些小小的堅持,不經意間就賦予生活全新的意義。因為日子越久,你會覺得「生活真的需要這種創意,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讓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也會讓你感恩,「原來可以這種方式記錄與宣告我們生活的『小確幸』。」
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儀式感,及儀式感存在的意義。
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中的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它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也不是為形式而形式的堅持,而是源自對生活的確信與愛的堅持,賦予最平淡的日常以最愉悅內心的意義。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圖》那個讓無數人感動的台詞——「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所詮釋的——無關金錢地位,有關內心深處的愛。
生活,如此需要儀式感,尤其是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當你淹沒在每天重複的家庭生活當中,日子久了窒息感撲滿而來。如何做回鮮活的自己,不被生活弄的灰頭土臉?唯有一些內心的小堅持才能拯救——那是讓自己做回自己最有效的方式。那些內心堅持的小小儀式感,是讓生活有趣的調味劑,是打賞給自己的獨特LOGO,更是愛的動力油箱。當我們給自己愛的油箱蓄積能量加滿油,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愛的能力,去愛自己、愛家人。
而父母愛的能力,是滋養孩子成長最具張力的「富養」。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堅持某些儀式,父母的行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外在行為與內在能量。有人說,無趣的父母,他的孩子也有趣不到哪裡去。換句話說,當一個父母有「愛」的能力,有「心」的堅持,這些「儀式感」無疑將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與思維方式,成為育兒當中最具價值的堅持。
如果你堅持每天早起說「早安」,睡前道「晚安」,出門前給彼此大大的擁抱。你的堅持,是在告訴孩子,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們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如果你每晚堅持至少15分鐘的親子陪伴時間,也許是親子共讀,也許是親子遊戲,也許只是躺著聊天,讓孩子帶著滿滿的愛進入夢鄉。你的堅持,是在告訴孩子:孩子,媽媽愛你,我願永遠陪伴你。
如果你堅持每天的晚餐是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不用正襟危坐,而是輕鬆地聊天,無論開心或委屈,無論快樂或難過。你的堅持,是在告訴孩子:孩子,敞開你的心扉,我願意隨時聆聽你內心的聲音。
如果你堅持不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家長會、頒獎典禮、彙報演出等。你的堅持,是在告訴孩子:孩子,我關注你,我重視你,無論什麼情況請不要忘記,我都是你的後盾。
如果你堅持每年都有一家人的旅行,無論是短途自駕游,還是長途親子游,或者就是家門口的旅行,讓全家人開開心心心無旁騖地聚在一起。你的堅持,是在告訴孩子: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永遠都在一起。
如果你堅持每年給孩子寫一封信,讓孩子畫一幅給爸爸媽媽,放在「未來時光寶盒」里,並許諾誰也不許看,若干年後再一起打開。你是在告訴孩子:我們一天天老去,你們一天天在成長。我們一起努力,迎接未來。
如果你堅持每年選一個特定的日子去拍全家福,放到一個特定的影集里。你是在告訴孩子:我們珍惜彼此成為家人的緣分,我們的心永遠都在一起。
……
這樣的堅持,父母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每一種堅持,都是愛的堅持,是孩子成長汲取力量的源頭,更是增強孩子安全感、幸福感、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
而這種堅持,造就的是生活的儀式感。當它成為我們生活的習慣時,你會發現生活因為其的存在,閃亮了不少。那些來自於內心對幸福的期盼,對家人用心的關愛,融於其中,以「小確幸」閃閃的印跡,莊重地宣讀出「儀式感」的意義,以及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