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針見血!金融業大佬剖析P2P平台貓膩

一針見血!金融業大佬剖析P2P平台貓膩

平台暴雷有內因,外因只是導火索。

文 | 淮上月

近日,在北京一次論壇上,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暢談了自己對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問題的看法。其中,他特別分析了今年以來的P2P平台暴雷潮,還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目前出問題的平台存在的貓膩。

合規硬杠杠過了,

並不代表平台就沒有問題。

合規備案要求P2P必須具備一些硬性要求,比如實現銀行存管,獲得電信ICP認證,取得公安部門三級等保。但這些只是平台合規的必要條件,並不是說,具備這些就平安無事。

楊凱生說,目前P2P問題平台,銀行存管的佔比14%,有ICP認證22.1%,加入協會出問題的13%等。

小額分散原則,

有些平台表裡不一,陽奉陰違。

「在監管要求裡面比較難達到或者說技術上真正的檢查還有一定的難度,或者大家執行的自覺性不夠高,大家沒有做到。比如說小額分散的原則,單一自然人借款不能超過多少原則並沒有落實,這恰恰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楊凱生舉例說,有一個平台的借款公司出了問題,這個平台上,有一個單一法人借款統計下來累計達到了2400萬,遠遠超過了一百萬的限額,實際上平台當時把它統計成20多個法人,「這些問題不解決,我覺得今後的『暴雷』管控還是有難度的。」

關聯交易多,

一些企業明裡暗裡相互勾連。

楊凱生說,有問題平台之間一些企業相互勾連或者說關聯度比較高,或者說關聯交易比較多,也是導致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一些比較大的問題平台如壹佰金融,有十個公司和它都是搞互聯網金融,和它關聯度是非常高的,有相互的資本股權關係有投資關係,而且恰恰這十個公司都是在今年7月,幾乎同時暴雷,同時出現問題。

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缺陷,部分平台實控人躲在背後操縱,一旦出事就溜之大吉。

「法人治理機制的問題,不僅僅是在傳統企業中存在需要注意,實際上在互聯網企業裡面也存在著同樣問題,也需要加強法人治理機制的建設,加強公司治理機制的建設。」楊凱生強調。

大數據不可盲目迷信,

其風控能力不如有些人吹的那麼厲害。

對於今年夏季的大規模暴雷,楊凱生認為原因主要還是整改任務還沒有完成,錯配、剛兌的現象,貸款規模超標的現象等還沒有得到徹底的扭轉,所以這個是導致這次出問題的原因。第二是整體經濟下滑,借款人的預期中,一直不太充當信息中介的平台在那兒充當信用中介出現了資金的中斷。還有一個主觀原因,盲目相信所謂的大數據技術,或者說刻意鼓吹自己的數據收集、整理、使用的能力,並且把這種模式泛化等。

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有風險的,

平台宣傳要一分為二地聽。

監管應始終如一,不要因為市場情緒與輿論變化而忽冷忽熱。

楊凱生說,下一步行業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整治的方向,必須面向全部的從業者,面向全部的機構,全面的落實前一階段監管部門、央行包括互聯網金融協會出台一系列的監管要求和整治的措施。「再者,情緒也要注意引導。不要去做火上澆油的事情。當然情緒引導也注意一條,不能稍微形勢好一點以後又進入過分的樂觀,這個也是需要注意的。」

任何市場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不要盲目聽信部分平台的忽悠。此外,欠賬還錢,天經地義,那些天天想薅羊毛的老賴,今後估計很難混下去了。

楊凱生特彆強調,今後應高度重視對投資者、出借者教育的問題,只有把教育問題做到了,才能從根本上防範與杜絕平台大規模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農商行遭遇599萬騙貸案;傳監管暫停地產信託報備;Q2移動支付業務量快速增長
情報:農商行遭遇599萬騙貸案;Q2移動支付業務量快速增長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