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中原第一陵」 這裡埋藏著明朝地位最顯赫的藩王
在河南這片熱土上,明代藩王陵寢大多面目全非,比如周藩,時光磨蝕,留下的只是斑駁的石像,斜佇在一抔墳土旁。也許歷史類的東西就是這樣,鉛華不再,上了年紀的古碑古冢,才是合格的歷史。
但依然有幾座藩王陵寢,他們莊嚴宏大的墳塋,彷彿在向今人展示昔日帝國王子王孫的威嚴。新鄉,潞簡王陵,就是這樣一處特例。
潞簡王墓是河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藩王陵墓。新鄉火車站13路「潞王陵站」下即到,交通很便利。潞王墓位於新鄉北、衛輝西、輝縣東的交叉地帶,北邊不遠就低矮的鳳凰山。其由潞王墓、次妃趙氏墓2大塊組成,佔地26.7萬平米,體量上絲毫不遜色於明代帝王陵。
墓主潞簡王朱翊鏐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同母弟,其陵墓建成於萬曆43年(1615年)。墓有三進院落,由「潞藩佳城」牌坊、神道、御河橋、佳城、「維岳降靈」牌坊、棱恩門、享殿、石坊、寶城等組成,整體建構除極少數磚木外,其餘均用浚縣石材打造。
大明朱皇帝,是出了些很特別的人物的。太祖朱元璋,很特別。成祖朱棣,很特別。世宗朱厚熜,很特別。思宗,朱由檢,很特別。神宗朱翊鈞,更是特別。
可能是兄弟情深吧,這在帝王家並不多見,明神宗對待潞王十分破格,幾乎直接就是將自己的定陵複製了一份。僭越如果沒有得到允許,顯現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
而潞王也應該是個很不循規蹈矩的藩王,居然將次妃的墓依樣修建。而次妃墓兩側,再次出格,建起了丫環墓。若干次的不按常理出牌,形成了這座特別的潞簡王墓。
潞王的地宮,次妃的地宮,都已經開掘。陰深恐怖,亦如定陵一般。
潞簡王地宮墓道入口在明樓正後方,這樣的構造顯得較為端莊大氣。地宮為四室構造,在明代藩王地宮宮室中數目居中,面積達180平,規模可並不小,整體確實有定陵之感。
潞簡王墓地宮早被盜掘數次,如今已經經過修復開放。由墓道至前室的牆壁已經粉刷一新,實在顯得不倫不類。在地宮前室中,有人擺了一尊佛像,進門就遞來三棵香,讓人拜祭,拜祭過後,便要捐錢。倘若不拜不捐,就不得進入。此種明王地宮內拜祭菩薩的做法實屬荒唐,對於這些利益勾結走穴掠財者,真該切齒痛惡。
潞簡王地宮前室左右是兩耳室,門高約兩米,地面清掃乾淨,不見一物。地宮後世即為棺室,橫放三具棺槨,中間為潞簡王,左右是其二妃。在二妃棺前,擺放有出土四方石墓志銘,字跡尤清晰可辨。
潞簡王墓玄宮應為四室玄宮(五室玄宮的簡化版),玄宮由甬道、前室、左右配室和後室五部分組成,石券結構,各室之間有拱券門相通,中室內設有石供桌,後室內設棺床,棺床上石棺三口,有「大明冊封潞簡王擴誌」。
關於其四室玄宮和五室的區別,主要在於前室的簡化,五室玄宮的前室明顯寬於甬道,而四室玄宮的前室則與甬道寬度相當,可視為一體。
與潞簡王墓緊相毗鄰的次妃趙氏墓,建築和布局大體與潞簡王墓相似,不同的是其原建築工藝更加精良,保存也較為完好。而且還有些建築是潞王墓中所沒有的,如梳妝台、丫環墓等等。
其寶城和地官較之潞王墓更為高大寬敞,地官面積為240平方米(潞王墓地官僅為180平方米)寶城高10米,且周圍有青白石相間組成圖案狀(潞王墓寶城高僅6米)更具觀賞性開發價值!
TAG:刀墓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