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現在航天員吃飯還是「擠牙膏」嗎?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九十期
9
月
17
日
周
一
答:現在航天員吃飯還是「擠牙膏」嗎?
上周六,空少為大家留了1個問題,來看看空少的解答以及從留言中選出的最佳答案吧!
想要查看原問題背景介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問:現在航天員吃飯還是「擠牙膏」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空少的解答吧!
空少正解
上期我們講到,執行長期任務的航天員往往要面臨在飛船里、太空空間站里吃飯的情況。例如,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生活了約一個月。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一些空間站種植蔬菜的例子,不過顯而易見一直以來航天員在宇宙中吃的東西還是從地球帶上去的——它包括在太空執行任務和返回著陸等待救援期間供航天員食用的食品和飲水。
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站生活了約一個月(來源:新華社)
所以「太空食品」首先的要求是體積小、重量輕,才適合航天器攜帶,現在基本都是脫水食品,從而減少體積;另外航天員工作強度大,但行動並不便利,更不要說失重環境下食物碎屑會亂飛、水會變成球形飄起來等等,這些環境和工作需求也要求「太空食品」在營養豐富的情況下也要方便進食。
以前我們在書本、介紹里經常看到航天員「擠牙膏」式的吃飯方法。這種「牙膏」確實被航天員們吃了很多年。20世紀60年代前後,美國發射的飛船中主要有3種食品:第一種是糊狀食品,例如牛肉漿、蘋果漿、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它們被壓到鋁製牙膏殼內,吃時像擠牙膏似的,將它們擠壓到口中,這也是我們在書本、電視節目中最常見到的、最傳統、老式的「太空食品」;第二種是「一口吃」食品,就是將食物壓成一小塊,一口可以吃一塊;第三種是復水食品,它是一些冷凍乾燥的食品,加水軟化後實用,不過在當時種類很少,製作的比較簡單。所以其實「牙膏」本身也只是「太空食品」種的一種,它很重要的優勢就在於不會產生麵包屑之類的食物碎屑,航天員吃的時候比較好控制,在最初期的航天飛行中普遍被採用。
20世紀60年代美國航天食品,包括「牙膏」、「一口悶」等(來源:NASA)
而美國從阿波羅10號飛船以後明顯改善了航天員們的飲食,主要是改進了食品的包裝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樣。航天員開始攜帶更多種類的復水食品,並在包裝上增加進水口來注入熱水,後來還變成採用了加封一層塑料膜的整蓋易拉式鋁罐包裝。復水食品這時開始使用的非常廣泛,這裡仔細說一下,它是指加水復原後食用的食品,一般採用冷凍乾燥工藝,使食品重量輕、耐貯藏、復水快,並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及營養。另外食品罐頭、各種果凍、乾果等也被帶上了飛船。後來「天空實驗室」和太空梭開始出現了「廚房」,帶有包括食品貯箱、調味品貯箱、加熱器、分水器、餐具箱、清潔衛生用品箱和廢物箱的設備。2005年日本航天員甚至在太空吃到了速食麵。
阿波羅飛船上復水食品包裝上有進水口(來源:NASA)
所以,現在的航天員顯然是不會再「擠牙膏」吃飯了。
那麼吃法呢?看上去也與常人無異,不過務必要注意,動作不要太猛,咀嚼要細緻,避免灑出液體來或生成食物碎屑。
咱們中國的航天膳食明顯具有中餐特色,例如當時在天宮二號上為航天員準備的五穀餅乾、蘋果罐頭、五香鰈魚、香辣豆乾、醬香雞肉腸、美味雪菜等,從名稱上就能看出它們的形態基本屬於上文提到的太空食品種類;而依照中餐飲食,我國航天員的復水飲料當時選擇的也是茶精飲料,向包裝袋上的單向閥門注水,揉捏包裝袋,等到與水充分吸收復原即可打開飲用。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攜帶的加熱食用的食品(來源:CCTV)
留言區·精選
@ Ben不笨
當然不是。現在的航天食品種類已經數不勝數。太空冰激凌,麻婆豆腐等應有盡有。
@ 街頭搖滾歌手
不知道老外擠牙膏沒,反正咱們國家至少在神六上都能吃宮保雞丁和月餅了。
@ 帆叔
跟軍用自熱食品差不多,很豐盛。不過會對在太空特殊環境改造過。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英仙座流星雨閃耀四方
※答:衛星的「單粒子翻轉」是什麼意思?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