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對這些國產大片說「對不起」
影史上,曾經有許多經典被錯殺。
被奉為愛情寶典的《大話西遊》,上映之初一片惡評,還被打入了「年度十大爛片」之列。
如今公認為恐怖片NO.1的《閃靈》,曾讓庫布里克提名金酸梅獎最差導演,就連原作者斯蒂芬·金都視如敝屣。
歷來科幻片榜單排名第一的《銀翼殺手》,當年也是惡評如潮,被各大影評人嗤之以鼻。
在《好片兩部半》中,魚叔專門做過一集「爛片翻身成經典」的視頻推介。
今天,魚叔的基友羅罔極也想為一些國產大爛片翻案。
他認為,至少有五部作品,理應重新獲得影迷們的審視與評判。
文/羅罔極
像此等的大「爛」片,如今已經難以尋見。
第一部——
《夜宴》
上映時間:2006年
豆瓣曾經評分:5.4
豆瓣目前評分:5.7
個人重看評分:5.9
這是馮小剛個人影史生涯中,第一次遭遇口碑撲街。
《夜宴》誕生前,馮小剛的所有電影,豆瓣評分均在7以上。
《夜宴》誕生後,馮小剛被千夫所指,被觀眾怒斥「丟失初心」。
然而,在馮小剛看來,《夜宴》才算自己拍電影的入門之作。
而曾經那些喜劇,曾經那些「好評作品」,反倒恰恰只是瞎拍:
我覺得拍《夜宴》的時候
我在剪接台上
我看的那些畫面
我覺得我是真的才入了門
我覺得這
這(才)是電影
我覺得我過去不是
純屬瞎拍嘛?
馮小剛說得沒錯。
單論藝術價值,《夜宴》絕非俗物。
葉錦添的美術,張黎的攝影。
開場,先仰拍皇后登梯的背影,以長裙塑造宮廷的莊嚴感。
這一畫面,迄今仍被不少古裝戲借鑒。
比如:《如懿傳》。
譚盾的作曲,朗朗的彈奏。
柔和淡雅的配樂,與袁和平的武指完美銜接。
竹林間,溪流上,使血腥的殺戮,蘊含一種古典美學。
在《夜宴》里——
黃曉明奉獻了少見的優秀演技,張靚穎演唱了最動聽的主題曲。
還有章子怡、吳彥祖、馬精武等人的精彩表現,就不多提。
臨近尾聲,周迅一支《越人歌》,將影片升華至一種詩意之境。
可惜。
再優秀的團隊,也難彌補導演的不足。
我為什麼給5.9分?
差的那一點兒,是差在核心,差在馮小剛。
馮小剛試圖模仿莎翁,以《哈姆雷特》為創作藍本,闡釋「慾望」這一主題。
但,在慾望的表達上,《夜宴》簡直堪稱兒戲。
喜劇出身的葛優,帶著一臉荒誕感,念出極正經的對白。
本應嚴肅的戲碼,卻難免引發大笑:
是復仇的慾望
幫你穿越了死亡之谷?
如果不是
哥哥
是你的靈魂在冥冥之中保佑著你的兒子
要他用我的血來恢復你的光榮?
如果是這樣
我把尊嚴還給你
葛優演的厲帝,殺兄篡位,謀害親侄。
可,如此兇殘之人,卻在得知皇后想要殺死自己時,選擇服毒自盡?
沒錯——
一位權傾天下的惡徒暴君,卻因一份包藏禍心的愛情,心甘情願毀滅自己。
簡直匪夷所思。
最後一幕,或許是擔心觀眾看不懂,創作者竟讓章子怡「念」出了主題:
慾望
多少人的生命
被它吞噬?
想必,馮小剛並不知道,電影和戲劇存在一個根本差別——
高級的戲劇,要多用飽滿有力的台詞,去震撼觀眾的心靈;
而,高級的電影,則應多用專業的鏡頭語言 ,讓觀眾從畫面中「看」懂故事。
說白了,戲劇是偏聽覺的藝術,電影則是偏視覺的藝術。
主題全靠念,怎算好電影?
《夜宴》本應是一道好菜,無奈被馮小剛浪費了好食材。
同為表達「慾望」,同為古裝大片,下面這部更優秀些——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上映時間:2006年
豆瓣曾經評分:4.9
豆瓣目前評分:5.4
個人重看評分:7.0
《黃金甲》全片兩個小時,從未出現「慾望」二字。
但,「慾望」卻如細菌一般,瀰漫在每個鏡頭當中。
影片開場:酥胸美腿,黑鐵軍隊。
前者,象徵物質層面的極端享受;後者,象徵精神層面的極端統治。
天下女人,皆為奴婢;天下男子,皆為臣民。
擁有這一切的,是——
王。
與葛優不同,周潤發演的,是真正的王。
「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王居高臨下,對傑王子講的這番話,道破了封建社會最大的悲哀。
王后,一個富有激情的女性,卻因與王政治聯姻,淪為權力中心的一隻花瓶。
長久的壓抑,促使王后愛上繼子元祥,元祥卻出於對體制的恐懼,而迫切想要遠離。
另一方面,元祥有自己心愛的蔣嬋,卻要時時躲防王后和下人,以免蔣嬋被扣上「穢亂東宮」的罪名。
看似宮中貴胄,實則連性交的自由都沒有。
這就說得通了。
說得通,為什麼有的人,寧可泯滅人性,也要登上王座。
因為,宮廷極盡奢華,卻只有王的慾望,能夠肆意揮灑。
宮女不能碰,因隨時可能被王臨幸;王后無自由,因她是王的一件道具。
進入第三幕,傑王子率黃金軍進攻王城,忽遭王師埋伏。
王師身披暗黑鎧甲,喊著口號「迫」與「控」,是暗指王權的壓迫與控制。
戰到末尾,黃金軍橫屍遍野,獨剩傑王子一人,場面極其觸目驚心。
傑王子,為何與眾不同,身披光明的金甲?
因只有他,與權謀無關,是片中唯一的理想主義者。
他頭腦聰穎,有帝王般的才氣和未來,早就料到此戰必敗。
但——
為了孝義和光榮,他寧可放棄世俗人生,也要與父王抗爭。
什麼是理想主義?
面對壓迫與不公,就算你粉身碎骨,也可能起不了任何作用。
而,最重要的就在於,當你明知這一點時,你還要不要抗爭,要不要追求。
影片最後,傑王子帶著唯一的光明火種,消逝於冰冷的宮廷中。
你看,即便是周杰倫,生長在特殊的中國,也難免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與《黃金甲》的悲劇相比,下面這部電影,結局還算討喜——
《無極》
上映時間:2005年
豆瓣曾經評分:4.2
豆瓣目前評分:5.1
個人重看評分:8.2
中國最冤的電影。
與《夜宴》一樣,這是部大師雲集的作品。
葉錦添的美術,鮑德熹的攝影,中日韓的頂尖卡司陣容……
八卦形狀的王城,為中國奇幻題材奠定基礎的,極具東方古韻的造型與畫風……
而最令人讚歎的,還屬克勞斯·巴代特的配樂。
為了創作,克勞斯·巴代特遨遊中國,埋頭鑽研神秘的東方哲學。
最後一首,是改編後的彝族民歌,彷彿來自遠古的呼喚,延續影片未盡的哀愁。
Freedom of the Wa
The Promis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Klaus Badelt
00:00/02:35
當然,我給《無極》高分,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有大量好食材。
與馮小剛不同,學院出身的陳凱歌,具有超乎常人的電影追求。
《無極》中,並無大量台詞,而是依託鏡頭語言,傳達導演的觀念。
比如,峽谷一戰——
大將軍光明揮舞戰錘,接著畫面忽然一轉,戰場變成了慶功宴。
光榮與驕傲,瞬間塞滿光明的靈魂,將他的個性飽滿體現。
進入第三幕,鬼狼大戰無歡。
鬼狼四處躲閃,遲遲不敢面對面,象徵一種機會主義,以及奴隸對強權的恐懼。
「無歡屠殺我們同族的時候,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我只是想活下去。」
「但是現在我知道我錯了,其實我一直對不起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
誠如傑王子一樣,曾經目睹親人遭殘害的鬼狼,意識到理想與抗爭的重要性。
為了讓崑崙穿上鮮花盔甲,為了保全做人的最後尊嚴,鬼狼不再懼怕死亡。
「只有你心底生出渴望,你才能真正學會奔跑。」
鬼狼告訴崑崙的這段話,使崑崙從一個矇昧的奴隸,蛻變成為自由的人。
出於對傾城的愛與渴望,崑崙穿上鮮花盔甲,向傾城道出一切真相。
此刻,傾城終於恍悟——
原來自己過去以往,愛的並不是一個人,而只是鮮花盔甲,只是虛假表象。
說白了,傾城愛的,無非是寶馬和皮囊,就像現今的某類女人那樣。
最後一幕,崑崙攜傾城脫離俗世,邁入「擁有無限可能性」的無極之境。
作為寓言,作為史詩,《無極》的複雜性,怎是一兩篇短文就能解釋得清。
到底為什麼,《無極》會背負那麼多罵聲?
曾經看過一條短評,讓我不禁心中一凜:
看不懂《雲圖》時,中國觀眾認為自己是傻逼
看不懂《無極》時,中國觀眾認為陳凱歌是傻逼
歸根結底,這是一種對雅的鄙夷,是一種文化上的不自信。
而,體現出中國觀眾文化不自信的,還有這部電影——
《十面埋伏》
上映時間:2004年
豆瓣曾經評分:5.0
豆瓣目前評分:5.8
個人重看評分:6.7
迥異於《無極》的複雜訴求,《十面埋伏》是一部簡約的作品。
不過,懂藝術的人都知道,「簡約」並不等同於「簡單」。
先看結尾這場戲——
與金捕頭相襯的背景,是紅色的樹,象徵自由與奔放、熱烈和愛情。
與劉捕頭相襯的背景,是綠色的樹,象徵陰暗、妒忌、不被人注意。
劉捕頭等待小妹三年,卻比不上金捕頭,陪了小妹三天。
為什麼?
劉捕頭出身飛刀門,被派到朝廷當卧底。
得到朝廷器重後,劉捕頭心生反念,就像《無間道》的劉健明,成為雙料間諜。
而,無論飛刀門亦或朝廷,實質上都是冰冷的體制,慣於束縛人的自由和天性。
三年後,劉捕頭經過體制改造,成為一種強權的象徵。
當他與小妹重逢時,先高高在上吻小妹的額頭,又將小妹推倒,意圖強暴。
小妹不從,想要逃離於他、逃離於體制,他就將小妹以「叛國罪」射殺。
與此等沙文主義不同的,是金捕頭的自由愛情。
「真正的花,開在山野爛漫處。」
「我叫隨風,非官非民,無門無派,來無影去無蹤,像隨意的風。」
「索性,不如我們一同浪跡天涯,去過風一般的日子,只有你和我。」
像金捕頭這樣的浪漫主義者,其實在兩個時代出現的最多。
一個,是現代西方;一個,是古代大唐。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人的思想,普遍尚未解放,審美也偏於嚮往一種苦大仇深。
所以很難理解,為什麼一片山野,就能使兩人定情;為什麼一夜之情,就甘願犧牲性命。
因此——
《十面埋伏》的口碑,在中外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
國內觀眾認為,故事結構不合邏輯;國外觀眾認為,視聽語言浪漫至極。
《紐約時報》的著名影評人斯各特,甚至將《十面埋伏》與美國「最偉大的音樂電影」《雨中曲》相提並論:
動作電影與歌舞片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對於這一點,沒有誰比張藝謀體現得更好
尤其是青樓中「仙人指路」那場戲
以及竹林里的那場打鬥戲
它們應該會在將來成為被反覆致敬的片段
就像《雨中曲》那樣被人寵愛
與豆瓣截然相反,《十面埋伏》在IMDb得到7.6高分。
幾度橫掃西方影評媒體,迄今仍在各大電影節反覆展映。
但,這卻並非張藝謀最好的動作電影。
真正使張藝謀立足於世界之巔的,還屬這部「神級」作品——
《英雄》
上映時間:2002年
豆瓣曾經評分:6.4
豆瓣目前評分:7.0
個人重看評分:8.7
中式大片的奠基者,也是集大成者,前無古人,難以超越。
這一點,早在兩年前,我就寫過詳細影評,解讀了其意境美學和無名的死因。
文章刷爆全網,知乎獲贊28K,間接促使了豆瓣分數的提升。
兩年後,當我又一次重看《英雄》,似乎找到了之前文章中,一個未解之謎的答案——
究竟為何,於國內褒貶不一的《英雄》,能在國外被觀眾捧上「神壇」?
或許,是影片版本的原因。
這次重看,我專門找到美國公映版,發現其開頭和結尾處,多了兩段這樣的字幕:
人放棄生命的原因很多
為了朋友,為了愛情,為了理想
即使行刺,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在中國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之前
它共分為七個戰國
秦國暴君意欲擴充疆土
停止戰亂,一統天下
他的理想,正是建立在敵人的鮮血上
因此,任何戰爭都有雙方的「英雄」…
刺客無名死後,被作為「英雄」厚葬
接著,秦王吞併六國,一統天下
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他修建長城,保護臣民
這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
但即便是現在,中國發言仍稱:
「我們的疆土」
什麼意思?
與國內相比,美版直接點破主題。
即使沒讀過我那篇影評,你也能根據那兩段文字看懂電影。
看懂中國古代,「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的生死觀。
趙國將要滅亡時,秦軍向趙國放箭。
書館內,萬箭襲來,學子們奔逃如喪家之犬,老館長卻忽然出現,說:
「你們記住,秦軍再強,能滅我們的國,但亡不了我們的字(藝術)。
「今天,你們要學到趙國文字的精義。」
面對殺戮,老館長與學子們巋然不動,在生命最後一刻保全了尊嚴。
這是「為文化而犧牲」。
飛雪聯合無名,策劃刺秦大計,卻被殘劍以「天下」為由阻止。
飛雪:「你心中只有天下!」
殘劍:「還有你。」
飛雪不信,向殘劍發起攻擊。
戰至正酣時,殘劍突然鬆開劍柄:
「這樣你就信了。」
這是「為愛情而犧牲」。
無名為了刺秦,苦練十年劍法。
卻因殘劍的兩個字,而選擇放棄。
影片結局,無名用自己的性命,給秦王以刻骨的威脅,並最終換取了和平。
秦王對無名說:「你肯捨身取義,寡人自愧不如。」
這是「為天下而犧牲」。
敢於殺人者,不值得被歌頌。
敢於犧牲者,才配得上光榮。
在西方文化盛行的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難理解,古代中國的情懷與風骨。
各類雞湯媒體,都在向我們灌輸「追求自由、追求個人、追求獨立」……
結果,自由被歪曲,演變成一種自私;獨立被誤解,演變成一種拜金主義……
不信,看看現在的「中國大片」,絕大多數除了賺錢之外,還肯為了什麼而犧牲心力(關於爛片,我甚至恥於截圖)?
總結
去年年底,《妖貓傳》上映。
雖然網上褒貶不一,卻令我感動不已。
關於電影內涵,我早就寫過一篇解讀。
而在電影之外,更使我欣慰的,是陳凱歌堅持與初心。
二十幾年來,在中式大片的探索之路上,何平力有不逮,周曉文被扼殺於搖籃。
馮小剛坐擁資源,卻無心鑽研東方的視聽語言,只想趁著紅利期撈一筆錢。
作為投機者,紅利期一過,他就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轉行做起了微博。
可悲的是,他敢發微博,卻不敢讓人評論,活像一個行業的獨裁者。
唯張陳二人,似乎仍在堅守陣地。
堅持用電影,去輸出中國文化的壯麗。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這麼生猛的國產劇,現在沒有了
※比「葯神」更勇敢的國產片,而且還過了審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