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書法而言,沈尹默是現代書法史上備受爭議的書法家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沈尹默是現代備受爭議的書法家。歷史地看,他對於那個特殊時代的帖學發展的確是有貢獻的,不過這仍然無法做為使之屹立於書壇的支點。
同時代也湧現出白蕉、鄧散木等一批很不錯的帖派書家;使一書家真正屹立不倒的關鍵最後還是看作品的真實水平,他的水平若以「神、逸、妙、能」評之頂多是妙品。
近來,受史學家的感染,對於書家的研究強調歷史價值甚至大大超過了對書法本位創作價值的關注,文學評論中多聯繫社會背景談創作的方法也被時而盲目地運用進來——「過歷史定位」(過於強調歷史定位)對於書家研究是一種潛在危害。
書法與文學美術在考量創作者上有一些不同,歷史的作用不應任意被誇大。
沈尹默的行書精雅中透著一股「油氣「,就是這股「油氣」使之受到了背負一輩子的「其俗在骨」的劣評。不過我看過沈尹默一些小字精品,發現他的字裡面透著一股迷人的「墨氣」而只與「油氣」有一紙之隔,在精雅的牽絲勾連之中可以看到他輕盈地觸碰到了行書雅緻的頂點。
而小字行書筆力並不弱,骨力內含這和他觸碰過雅化的魏碑有關,欣賞這種行書可以將你帶入一個世俗地中的雅逸境地。提到世俗一直被文人們唾棄,其實世俗的美也有很多精妙的成分,我覺得林散之、李叔同的作品具有仙境是一種美;那麼,沈尹默的美就立於世俗中而綻開著潔美的花朵。
「筆筆中鋒」在書法技法中存在著以偏概全的缺點,但是在沈尹默的書風範疇中是成立的,他成就了沈尹默的書風,他使中鋒筆法發揮到一個極致,加之沈是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書家,他在行書創作中並不是把每個筆畫都寫得十分「到位」,如果你是一個細心者,你看看沈的用筆他常常預留出供人們欣賞時需用心理去「填補」的空間,不寫滿,而是「留一點」,這就與一味求精、求全者大有不同了,用筆的點到為止反倒達到寫滿時達不到的效果,就比如小說的結尾用了省略號,引人遐想一樣:在他的書法精品里「俗」的成分並不多。
他書法中的一些本來被主觀抑制的、處於冬眠狀態的習氣同歷代名家的遭遇一樣是被亦步亦趨的學生「發揚」起來的,慵懶的門人大多將老師的優點縮小、缺點放大。
對於沈尹默的批評在於沈名氣很大,他是建國以後那段書史中帖學的領袖人物,當名氣與實際書法水平產生差距時人們的逆反心理會加大,對書家的評價會產生低評的現象,並且很難回復到應有的高度;再者,沈尹默以上溯「二王」為旨歸,而「二王」或者說「晉韻」的精髓就是蕭散簡遠,無法而法,精神崇尚高度的自由,而沈書將束縛人的法放在第一位,以不變應萬變,「韻」步於法後,故此他事實上有些誤解晉人,遙接魏晉其實是最遠追溯到了唐代。
而問題是晉以後除了米芾以外許多行書家如黃庭堅、蘇東坡、文徵明、顏真卿、徐渭都沒有追溯到(或不屑於)晉韻而同樣成為一代大家,故此評價沈尹默被帶到了一個誤區:不達到晉韻就不算好,重法就低一等。「法」在書法大風格範疇中同樣具有崇高的地位。
其實晉代行書僅是書法發展中一個重要的流派之一,而不是全部。錯誤在於,古典帖派書家往往無形中追求一種「葉子效應」: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麼我就做一個面目與古人極其相似但微觀又略有差異的葉子吧,起碼在面目上是與古代大家處於同一個風格層次上。這種葉子式自欺欺人創作思維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