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周忠和: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

周忠和: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撰文 | 周忠和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二十世紀以來,科學的發展極大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科學活動的組織與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科學與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也在不斷增加。科學家發揮社會責任,在我看來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一是作為科學家個人;二是通過所在的科學家群體,即科學共同體。

我今天不打算討論科學家作為個人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而是要側重講一講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伴隨科學的不斷進步,作為科學家的群體——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發生了哪些變化,並面臨哪些挑戰。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要講的第一個方面是:


科學進步與科學共同體的誕生

首先,什麼是科學共同體?我理解的科學共同體,其實就是由科學家組成的群體。科學共同體可以很大,廣義上就是指科學界,它是可以跨越國界,也可以是跨越學科界線;但也可以很小,不同的學科或者交叉學科的領域,乃至一個研究機構等都能夠構成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科學共同體。

科學共同體的概念發源於19世紀中葉,與現代科學及其分支學科的誕生緊密相關。在歐洲出現的一些古老的科學組織,如倫敦的皇家學會,可能代表了科學共同體的前身。但科學的進步、科學研究的職業化、科研機構的誕生等都促進了科學共同體的發展。

如今,在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學院或學會,如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的皇家學會,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科協等。他們並不代表個別科學家或者某個部門的利益,能夠彙集這個國家或更多範圍內科學共同體的意見,引導或影響公眾以及政府的有關決策。由於科學自身的客觀與公正性,對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預判能力,使得這些科學共同體在學界和公眾中往往享有崇高的威信。

伴隨科學的進步,科學共同體自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但無論怎麼改變,作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一般都具備特有的規範和氣質。譬如,對科學精神的弘揚,對科學規律的遵循,對科學研究規範(如客觀、公正的同行評議原則等)的堅守,對自然的探索以及對真理的追求等。

我要講的第二個方面是:


科學共同體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很多,我無法一一列舉,這裡說幾點我認為比較重要的。

第一,科學教育與國民科學素質提高的作用。科學教育一直是科學共同體應當承擔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科學興趣的培育,科學精神的培養和傳播,知識的普及都是不可或缺的責任。中國科協,作為中國最大的科學共同體,此次組織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就是科學共同體發揮社會責任的體現之一。據中國科協最新發布的報告, 截至2018年,中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8.47%,雖然比過去有了長足進步,但依然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的科學共同體依然任重而道遠。令人欣喜的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十分重視科學普及和國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我認為,要實現更宏偉的目標,顯然不是科學共同體就能獨立完成的使命,還需要政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合作。

第二,對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貢獻,包括國家和地區安全。儘管我們可以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然而大多數情況下,科學家還隸屬於所在國家的科學共同體,也是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獲得了納稅人的資助,自然應當積極承擔用科學推動這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責任。這樣的貢獻有時是立竿見影的,但很多情況下卻不一定如此。譬如,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學術的諮詢建議等。

第三,對人類居住環境的關注。科學共同體因為擁有其他社會群體無法具備的,對科學技術發展前景以及可能產生社會影響的預見性和判斷力,有責任將真相及時告知決策者和公眾。過去200多年來工業革命的歷程,在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等不利的影響。如今科學與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疑將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帶來更加複雜而深遠的影響。科學共同體應當為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提出具有遠見的判斷,為國家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

第四,溝通科學與社會的橋樑作用。科學共同體應當保持與公眾、決策者、企業以及出版界等的緊密聯繫。近年來,科學共同體與出版集團的矛盾不斷顯現。首先 SCI 等代表的評價指標的濫用引起許多科學家的不滿。科學共同體不斷呼籲的論文即時開放獲取遲遲得不到響應。最近,歐洲11個國家的科研資助機構發表申明,計劃要求到2020年,其資助的每篇論文一經發表就免費開放。這是國際科學共同體為了科學的發展而做出的一個重大舉措。藉此,我也呼籲中國以及其他主要國家的科研資助機構不能置身事外,而是應當積極響應,共同推動這項促進全球科學發展的努力。

第五,倡導並踐行負責任的科學行為。回顧歷史,科學的進步從來不能脫離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科學既能帶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恰當的科研行為和技術應用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科學倫理一直是科學共同體以及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例如,基因編輯技術,人工智慧以及神經調控技術的高速發展等都引發了緊迫的倫理問題。許多科學家呼籲,科學家要用正確的道德和倫理準則來控制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抵制與倫理規範相悖的科學研究活動。

今年年初,我與蒲慕明先生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社論,呼籲倫理建設應當與科學進步齊頭並進。曾經有人質疑中國的科學研究到底有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倫理標準。我們認為,回答這樣的問題其實比較複雜。一方面中國政府的許多機構都有很嚴格的規定,也制定了詳細規章和指導方針,然而另一方面,對這些規章條例的執行卻不夠嚴格。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認真嚴格執法之外,我們還呼籲加大在研究生階段的科研倫理和道德教育。此外,我們還呼籲,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科學共同體,與社會一道,應當努力克服歷史、文化差異對形成國際科學倫理共識和規範的影響,積極開展有關科學倫理標準的討論和研究。

我要講的第三個方面是:


科學進步對科學共同體帶來的新挑戰

科學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科學已成為社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是否情願,科學與科學家當今都會受到比以往更多的社會關注。社會也對科學家參與公共決策和管理,以及幫助公眾理解科學有了更多的訴求。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科學家個體都積極投身到繁瑣的社會事務中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共同體就不僅不能置身事外,而且還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的關注和需求,積極普及最新的科學進展與技術應用的知識,解釋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以及未來科學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為公眾解疑釋惑,從而贏得社會與公眾的信任。當今科學共同體面臨的挑戰眾多,我羅列了幾個方面的粗淺認識:

首先,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節奏加快,同時也對科學共同體的某些運行規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正面的影響很多:如學術交流和電子出版的便利與迅捷;而不利的影響同樣不少:發表論文的壓力,更加功利而數字化的學術評價等,使得科學研究的功利性和世俗性不斷增強。對科學家的挑戰可能來自社會,也可能來自科學共同體內部。

第二,當今科學快速發展的一個特點是:新的前沿方向和領域不斷湧現,並孕育了若干新的技術和產業,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的學科分支。與過去相比,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某個或幾個科學家,能夠宣稱熟悉所有科學領域的發展趨勢。或許也可以這麼說,個別或少數幾個科學家作為科學的權威或科學代言人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科學共同體在社會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必然更加重要。

第三,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獲取信息的來源更加多元化。與此同時,現代前沿科學的進步讓普通公眾(包括不是本領域的科學家)依然難以輕鬆理解。互聯網時代造就了許多新的社會公知和偶像,他們的科學素質或高或低,但對科學和相關社會問題的評價有時會在公眾中產生更大的關注和影響。科學共同體如何贏得更多科學的話語權?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第四,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一般的行政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對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進步甚至變革,不太可能有較強的敏銳度,對其作出準確判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科學發展要獲得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就非常需要科學共同體發出明確、準確而且響亮的聲音。而且,科學要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樣離不開科學共同體與決策者之間的有效溝通,甚至直接參与到決策的過程中。

以上羅列的幾點特徵或許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然而,如今伴隨科學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在世界各地科學共同體都面臨諸多新的挑戰應當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轉基因技術應用在歐洲、中國等地遇到的阻礙,還是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社會擔憂,或者是科研出版與評價與科學家以及科學共同體的矛盾等等。在這些挑戰面前,科學家作為個人能夠發揮的作用往往十分有限,這時科學共同體就應當主動承擔起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要講的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方面是:


科學進步與科學共同體的自身建設與發展

科學的進步一直在對科學共同體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以中國為例,我們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不少國字型大小的科學共同體。中國科協以及下屬的二百多個全國性的學會,涵蓋了中國最大的科學共同體。我本人目前擔任理事長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是中國科協直屬的全國性學會之一。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科學共同體長期受到科研管理過度「行政化」的困擾。我個人感覺,科學共同體目前發揮的空間還可以大幅度提升,當前存在的一些行政化和官僚化問題還應當儘快解決,才能有效地發揮其應該發揮的社會責任。

剛才我強調了科學共同體要發揮作用,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科學家個體的獨立性及其在共同體之外能夠發揮的獨特作用。當今科學的組織與形式,以及在社會中的角色都在不斷發生改變,但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題:對未知的探索與求真。好奇心驅動、研究者主導的科學研究永遠都是創新思想的源泉。

科學共同體並不能包打天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那些最原創的科學思想,剛開始往往不能一下子獲得科學共同體的認同。因此,科學共同體應當具有更加開放的心態,充分尊重不同領域、不同個體科學家多樣性的興趣和追求。正如我們如今重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樣,科學共同體也應當努力維護共同體成員的多樣性,多樣性的存在是科學共同體良好生態建設的保障。

在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科學共同體的組織與構成也面臨新的挑戰,新成立的學會正在不斷替代一些傳統的科學組織,並且獲得更有影響的號召力。如果不能順應形勢的發展,舊的或者傳統上以學科為主要劃分依據的科學共同體被新的科學共同體所超越甚至取代也將成為必然。以中國為例,《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微信平台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自媒體平台,事實上也正在成為一個活躍的科學共同體,在中國社會發出科學的聲音。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生活在同一藍色星球上的,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共同體不僅屬於特定的國家和社會,也同樣是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最堅定的支持者。各國的科學共同體應當積極提倡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努力減少狹隘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對科學進步的影響,面向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營造一個更加開放的學術環境,才能進一步推動人才的流動,打破人為設置的藩籬。

當前,科學與社會的交織比過去任何時期都要緊密。科學共同體將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和公眾的訴求,旗幟鮮明地維護科學精神,自覺履行負責任的科研行為。唯有如此,科學的進步才能更加具有持續性和活力,並將真正做到更好地造福人類,並惠及各國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周忠和,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在9月17日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的發言,《知識分子》獲授權發表,發表時有少許修訂。

親愛的讀者朋友:

您可能還記得,2015年9月18日,《知識分子》上線。饒毅、魯白和謝宇,三位主編分別闡述各自對「知識分子」一詞的理解。

饒毅說,人人可以成為知識分子。

魯白說,知識分子是精神價值的守護者。

謝宇說,知識分子為有獨立想法、有創造性追求的人服務,讓知識分子們能在這個平台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追求。

三年來,《知識分子》發表了近3000篇文章,數百位專家、學者在《知識分子》發聲,討論科研體制改革、學術誠信、高等教育、學術出版等話題,一個討論科學、人文和思想的公共平台已然形成。

正如謝宇老師所說,《知識分子》所提倡的科學價值觀、科學文化,實際上是鼓勵大家以個人的身份參加討論,以公平、公開、科學、開放、國際化的視野來看待各種問題。

2018年8月8日,知識分子專家委員會成立,更多的學者加入到了《知識分子》這個科學界、知識界的社區。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個人能夠發出聲音,社區能夠達到一種共識,能夠為大家服務。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提供持續的、高質量的服務,在《知識分子》三周年之際,我們製作了一份面向讀者的調查問卷。

這個調查問卷,問題包括您的閱讀習慣、對《知識分子》服務的期待、內容的建議等。您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到《知識分子》內容的調整,產品的規劃,甚至未來發展的走向。

我們真誠地邀請每一位讀者參與此次讀者調查。

http://cn.mikecrm.com/x3jKHXQ(長按複製下方鏈接,瀏覽器打開填寫問卷)

願《知識分子》繼續成為您的精神家園。

祝好,

《知識分子》編輯部

去知識分子網站看一看這些文章:

他潛心研究「大腦興奮劑」,等待43年終獲千禧年諾獎

http://m.zhishifenzi.com/depth/depth/3965.html

周忠和:科學共同體的社會責任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character/3970.html

為了PK抗生素而服用益生菌?後果竟然如此嚴重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3962.html

全球腫瘤報告發布,防癌形勢嚴峻:960萬人將死於腫瘤,新發病例1800萬人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3963.html

(長按複製上方鏈接,瀏覽器打開)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學人說:打破沉默之後:美國的反性騷擾運動
直播預告:看完《葯神》,再給你一次了解「救命葯」的機會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