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的目標何在?(上)

學佛的目標何在?(上)

學佛

目標何在

我說一首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我先順一順文,「雲淡風輕近午天」,在午前的時候、在接近中午的時候,這個人或許是位讀書人,他從屋子裡面出來,到前面有山有水的地方走一走,這時候,天空的雲是淡淡的,不是烏雲,有若無的樣子,也有風,但是風很輕微,不是大風,「傍花隨柳過前川」,房子的前面有山有水,這裡面也有花有樹,可能有松樹,也有柳樹,各式各樣的樹,各式各樣的花,在這裡經過,「時人不識余心樂」,當時的人不知道我心裏面的快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他們可能認為我不好好用功讀書,卻向小孩學習,跑出來遊玩。這首詩的表面意思是這樣。這首詩的作者是朱熹先生(應更正為:程顥),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思想。

我現在讀這首詩,我不管朱熹(應更正為程顥)先生的想法,我按自己的意思來詮釋:我們出家人、我們佛教徒,就是常常坐禪修止觀的人,修止觀的時候,他到了「雲淡風輕近午天」的程度,「雲」譬喻什麽呢?譬喻身體,他現在坐禪的程度,感覺到身體有若無的樣子,就像雲似的,雲低一點在地面上就是霧,你從這裡走過去,它好像沒有障礙,坐禪的人到了這程度時,他不是感覺身體有一大塊五百磅,是好像沒有身體,又好像有身體,是這樣的感覺,如果常常打禪七,你自己常常靜坐,的確是有這種事情。

「風」譬喻什麽呢?譬喻內心的妄想。因為常常靜坐,你得到欲界定的時候,欲界定就是九心住,瑜伽師地論說是九心住,最後的「等持」時,就是身體有若無的樣子。「風輕」,表示妄想沒有了,心裏面明靜而住,也不昏沈,也不散亂,偶然有一點妄想,但是,一下子就沒有了,坐幾個鐘頭,時間也不感覺到很長。如果我們腿子痛,就坐在那裡時常的看腳,怎麽還不開靜呢,不是的,這個人靜坐幾個鐘頭都不感覺到長,他偶然有一點妄念,很快的就消滅了,達到這麽程度。究竟是什麽程度呢?「近午天」,就是接近得無生法忍的時候。「天」,就是第一義諦天,就是第一義諦,就是明心見性,或者是見道位。接近見道位之前,就是暖頂忍世第一,就是內凡位,我認為應該是超過暖頂,到了忍位,有止有觀,到了這個程度。「雲淡風輕近午天」,當然還不是聖人。我現在這樣講,我不知道各位同學心裡如何想,你們羨慕不羨慕這個境界?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這句話就是,他從禪定裡面出來了,到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裡面看一看,花草樹木,這譬喻眼耳鼻舌身意開了。你若入禪定時,前五識不向外攀緣,只是第六識在止觀上面活動。現在他從禪定裡面出來了,眼耳鼻舌身意開了,接觸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的時候,「傍花隨柳過前川」就是接觸,接觸的時候,心裏面很快樂,心裏面快樂什麽?我以前沒有修止觀的時候,我的心浮動得很,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在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的時候,是什麽境界呢?貪的時候就貪,貪的因緣出現時,貪心就出現,瞠的因緣出現時,瞠心就出來了,貪瞠痴慢疑,我們在俱舍論裡面看就是五鈍使,但是,我現在的意思,是把愛煩惱與見煩惱都包括在內,隨時的浮動,心是這樣子。但是,今天「近午天」的時候是「傍花隨柳過前川」,我在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的時候,貪的時候,我的心裡不貪,憤怒的時候,心裡不憤怒,疑惑的境界出現,我心裡不疑惑,別人讚歎我是如何了不起,我心裏面也不生高慢心,你輕視我,我心裏面也不感覺到什麽,所有的煩惱都不動了,你會感覺「啊!我沒有白辛苦,我這麽多年來的用功,減少睡眠,又要減少飲食,又要忍受腿痛,經過多少年的用功我心裏面沒有賊了!心裏面很快樂!」。

「時人不識余心樂」,當時,別的人認為,你這個人裝模作樣的,裝著靜坐干什麽,現在靜坐是坐不住了,出來跑一跑,終究有一天,你本來的面目現出來了,說了很多這些輕視他的話,不知道他內心裏面經過多少年的用功,心裏面很快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說這個人裝模作樣現在是裝不住了,就是放逸了,這樣子。

這首詩可以如此解釋,就是形容修行人,經過外凡,達到內凡,但是,還沒有入見道位的時候,這個境界。朱熹這個人,我看朱熹的語錄,他是讀過佛經,但是他又反佛,他有時候說話,他對佛教有些不恭敬的話。我再講一首詩:「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這首詩,我感覺到,也可以形容我們出家人用功的境界,就這樣解釋。「一泓清可」,就是山裡面有水集聚在那裡,水從山上流下來,水向外流,這個水很清澈不污濁。「沁詩脾」,就是做詩的人用器或用手將水引下來,來滋潤我的脾胃、滋潤我的身體,我感覺到很喜悅很喜樂,感覺到這個水很美很歡喜。「冷暖年來只自知」,山裡也是有春夏秋冬,天氣有的時候冷有的時候暖,水也就隨著冷暖,但是,水還是清凈的,雖然有的時候冷、有的時候熱,但是,水還是清凈的,但是,水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

「流出西湖載歌舞」,山裡面清凈的水流出來,流到什麽地方呢?流到杭州的西湖裡面,西湖那個地方的確是很美,我是去過,我只在湖邊走一走,沒有到那裡面去,因為風景特別好,很多人坐船在湖水裡面遊覽,船上的人又歌又舞,有這麽境界出現,這個水就污濁了,水就不清凈了。我是西湖邊走過,那個水是不清凈的,的確不是那麽清凈,這個事,我感覺,可能我們中國人的知識有問題,不知道維護它的清潔,使城市裡面那麽好的風景那麽好的水都污濁了,這是個問題,但是這是題外話。

「回頭不似在山時」,這個水,若回頭看一看以前在山裡面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在山裡面的時候,這個水是清凈的,從山裡面流出來以後,到了西湖就污濁了。我們以前也看過一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首詩就是這個意思。做詩的人的意思,有可能是形容讀書人的品德問題,譬如在學校讀書的人,可能是大學生,看見社會各式各樣的現象,貪官污吏,大家要到街頭去示威,反對打倒貪官污吏,但是,這些學生離開學校到社會做事的時候,他也是貪官污吏,就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是愛國愛人民,很清高,但是,你到社會做事的時候,也是一樣。水在山裡面是清,到城市裡面來就污濁了。

這首詩,可以這樣講,但是,我不想這樣講,我想,我們還是會合到我們本份的事情,我們出家人修行的事情。出家修行的程度,如果在寺院裡面,在佛學院裡面,聽老師上課,然後自己溫習功課,或者在靜坐,很清凈,身清凈、口清凈、心清凈,就是這樣子,「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這表示我們在寺院裡面,到佛殿裡面看見有佛,在藏經樓裡面有書,在課堂上有老師講課,然後自己修止觀,這樣子,沒有污染的因緣,所以我們心裡很清凈,我們也自己很努力在那裡用功。但是,你的功夫如果不夠,離開寺院的清凈境界以後,到社會的色香味觸的境界去,是如何呢?就變成「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了,心就不清凈了。有的時候,有的地方打禪七,我們隨著去打,去參加禪七,用止觀的方法調心,調、調、調,也感覺到清凈,雖然沒有得定,但是心裏面還是清凈,但是離開禪七以後,我們不用止觀調心,心是什麽情形呢?就不見得清凈了,這表示什麽?這首詩若形容我們出家人的修行,就是外凡的時候,在外凡的時候就是這樣。前面「雲淡風輕」的那首詩,是形容內凡的時候。

這就表示,我們出家人用功修行,由外凡而內凡,中間的差別。內凡的時候,其實我不用說,你們各位早已經明白,內凡的時候能調伏煩惱,不管你對不對,我自己的心要清凈,我的心不要貪瞠痴慢疑,所有的煩惱都要停下來,使令心清凈,他有止觀的力量就能把煩惱調伏。但是,在外凡的時候,沒有這個力量,外凡的時候,是在積集資糧,我要學習佛法,什麽叫做止,什麽叫做觀,學習這些方法,學習的時候,訓練自己的時間不多,雖然有一點,但是不行,力量不夠,也就是不能調伏煩惱,煩惱來了,明知不對,但是,煩惱還是要動,貪瞠痴慢疑各式各樣煩惱還是要動。但是,到了內凡的時候,不是這樣,知道不對,他的內心能與法相應,身心入法中,他就能把煩惱排解出去,身心清凈。若入聖位,就能除掉一部分的煩惱,是聖人了。這二首詩,可以按我們出家人的修學次第去理解。這兩首詩講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心所有法」?
《瑜伽師地論》自在等作者論(2):什麼因緣,會有自在等作者的論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