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警鐘長鳴,不忘歷史,關於九一八,你一定不知道的5081!

警鐘長鳴,不忘歷史,關於九一八,你一定不知道的5081!

註:本文部分圖片源自B站UP主「幻想淺綠」,原視頻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48222

從1931年9月18日起

至1945年8月15日止

抗日戰爭一共持續了14年

合計5081天

共計軍民傷亡超過3480萬人

造成9500萬人流離失所

其中軍隊陣亡人數約149萬

傷亡人數約423萬

···

今天就讓我們全程回顧一下

「抗日戰爭形勢圖」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時,國民政府還在拚命攻打革命根據地···

注意,圖中的顏色請看上圖的注釋,其他藍色地區均為國民政府控制區域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開始長征,而實際控制東北的張學良,由於聽命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三省於1932年2月全部淪陷!自此之後,侵華日軍不斷侵擾(現)內蒙古、河北等地,並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張學良

哪裡有侵略,哪裡就有反抗!由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於1936年陸續改編成型,這一支抗擊侵略的紅色隊伍一直堅持到解放戰爭,其中最艱難的時期是楊靖宇將軍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的1940年,但東北抗聯仍然挺住了。

楊靖宇

同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中共中央及周恩來的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供了基礎。

周恩來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對北平、天津等地展開侵略行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937年8月13日,日軍襲擊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1937年12月12日,首都南京陷落,次日日軍進城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南京大屠殺,造成中國平民及戰俘被殺害總數達30萬

1938年5月時的形勢地圖,日軍已經侵佔了河北、北平、天津以及山東、山西、內蒙古大部,並對陝西、河南虎視眈眈,中國共產黨則在日軍侵佔地區發展敵後根據地,在最危險的地方與侵略者展開了生死鬥爭。

而在東部,此時國軍在徐州拼盡全力拖住侵華日軍的腳步,為後面的武漢會戰贏得了部署時間。1938年6月-10月,武漢會戰國軍付出巨大代價拖住了日軍,使其快速進攻迫使國民政府投降的計劃流產,從此中國戰場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僅一個月就讓對手屈服,而此時的中國戰場已經堅持抵抗侵略長達8年!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正在各淪陷區建立敵後根據地,與日寇的多次大掃蕩展開鬥爭。

而此時國軍的正面戰場,由薛岳指揮的部隊與轉進湖南的侵華日軍展開了最殘酷的爭奪戰:長沙會戰。從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算起,一直到1944年8月第四次長沙會戰,英勇的瀟湘男兒讓囂張的日軍吃盡苦頭。

薛岳

1940年6月16日,僅抵抗一個月的法國投降。而此時的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於廣西南寧等地開戰的桂南會戰接近尾聲,於湖北棗陽和宜昌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親率將士在前線奮勇殺敵,日軍得知此情報後派出重兵包圍,張將軍力戰數日,壯烈犧牲。

張自忠

1940年8月至12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抵抗力量發動百團大戰,摧毀了日軍大量的重要運輸線路及戰略物資據點,打死打傷日軍2萬餘人(一說為5萬餘人)、偽軍5千餘人,繳獲了一批軍需物資,迫使日軍改變侵略計劃,為正面戰場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彭德懷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大舉入侵蘇聯。而在1941年9月,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國軍率重兵防守取得勝利,殲敵2-3萬(一說接近5萬)。

1941年12月,不甘失敗的日軍再次進犯長沙,是為第三次長沙會戰,國軍使用「天爐戰法」層層設防,再次重創日軍殲敵超過5萬(一說為1萬)。此戰也是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盟軍對日作戰的第一次勝利。

由於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兵力侵略東南亞諸國,後來又遭到美軍的瘋狂反擊,日軍不斷調整侵華戰爭的執行計劃,我軍由此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動。

1942年2月,中國派出遠征軍參與滇緬戰爭,在東南亞與日軍激戰,為確保盟軍援華交通線而付出巨大的犧牲。

1942年至1943年底,日軍發動了一系列戰役: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其中常德保衛戰意義重大,參與會戰的將士浴血殺敵,守城的官兵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巷戰,並且戰至最後幾十人,喪心病狂的日軍甚至動用了細菌戰···此戰也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常德公墓

常德公墓紀念碑

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軸心國頹勢已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的根據地開始反攻侵佔區的敵人,「星星之火」逐漸由點連成線,日軍不得不派出大量師團多次開展報復性掃蕩。也從此時開始,中國戰場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而國軍正面戰場在面對日軍的進攻時,卻出現了如同抗戰初期的大潰退:1944年4月至12月間,日本的國際與國內形勢急轉直下,深感窮途末路的日軍瘋狂進攻豫湘桂地區,並成功將中國大陸交通線打通:

而此時,歐洲戰場的盟軍已經對德國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法西斯勢力的覆滅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進入1945年後,中國國共雙方全面反攻。中國共產黨在敵後的根據地已由線連成片,「星星之火」已燎原矣!

8月6日、9日,日本廣島與長崎接連被核彈轟炸,蘇聯也對日本宣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至1945年9月1日,在蘇聯出兵協助之下,東北的日軍被消滅殆盡,其他地區也開始大規模的國土光復行動。

1945年10月25日,台灣省光復

縱觀整個抗日戰爭,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政府挖掘了中國的戰爭潛力,大體上調動了國內國外的抗日力量,爭取了國際上的反法西斯盟友,指揮國軍英勇抵抗了侵略者的進攻。

但蔣介石也有過,如決策失誤(花園口決堤、文夕大火等)、指揮不力,在抗戰初期和後來的反攻階段的關鍵時刻大潰退,丟失首都南京等戰略要地,造成巨大人員傷亡;沒有處理好各軍閥間的利益關係,偏袒嫡系部隊;抗戰過程中通過特務機構多次打壓、謀害其他抗日勢力(白色恐怖);內部用人不當,朝政腐敗,經濟混亂,人民怨聲載道等等···作為當時政府的領導,其功過肯定不能簡單的相抵,我們應當肯定其領導正面抗日部隊的功勞,尤其是因此為國捐軀的國軍將士們的功績,也要正確認識其抗戰不力、坑害他人的惡劣行徑。

1945年1月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由最初的「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勢」,始終在最危險的敵後地區開展抗日鬥爭,並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在「治安」戰兇殘的「鐵壁合圍」與「三光政策」中積小勝為大勝,迫使大量日軍深陷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動彈不得,為整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點從上述地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其壯大之過程,直觀的反駁了「游而不擊」的陰謀論調。

今天,是918事變87周年,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也不負革命先烈的所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逆風前行!放眼世界,我們又一次站在歷史舞台的中央,而最後的奇蹟,必定是紅色!

向這5081天中因抵禦外辱而壯烈犧牲的將士,致敬!

向自1840年來因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坦克底盤大揭秘,除了升級坦克,還誕生了這些不可一世的惡魔
蘇聯坦克中的神器,別看個頭小,肩膀扛著兩枚火箭彈

TAG:坦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