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也會說謊:你確定自己的「童年故事」都是真的嗎?
編者按: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於童年時期最初的記憶,或甜蜜,或憂傷。但這些所謂的「最初記憶」是否是真實的記憶呢?倫敦大學最新研究表明,有 40% 的人具有虛構性的兒時第一記憶,也就是說這些人的最初記憶可能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原來記憶也會欺騙我們,那如何分辨這些記憶是否真實?本文作者 Sarah Griffiths 結合調查內容給出了相關的建議,也許記憶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這份記憶是否明亮了你後來的人生,是否給你留下了甜蜜的回憶素材才最重要。有趣的是,既然如此,那我們是否可以有意的去將一些非常痛苦,或者不那麼美好的情節進行後天修飾,減輕它們對我們心理的負面影響呢?
我站在位於我們位於倫敦郊區一處老舊紅磚房屋的門廊位置,左側看似快要散架的籬笆上爬滿了恣意生長的玫瑰。在我面前,我的外婆正蹲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朝我笑著,鼓勵我向她身前走去。她穿著一件紅色的開衫,戴著一副棕褐色框架的眼鏡,留著淺色的捲髮,看上去利落而又整潔。外婆臉上有些雀斑,沖我笑的時候,眼角便浮現出美麗的皺紋。
這是我自四歲之後,關於童年最早、也是最美好的記憶之一,但其實這其中也有些悲傷。因為多年之後,在我的外婆去世之後,我在翻閱她放置在冰箱頂部盒子里的老照片時,突然發現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外婆就是記憶中那派快樂的表情、留著利落的捲髮、浮現著笑意的臉龐,還有那美麗的皺紋。
我這才發現我的記憶欺騙了我。我的記憶讓我以為是我站在前廊那裡時看到了外婆,但實際上我是通過這張照片才記憶的那番場景。我為此感到困惑,感到失望,同時也夾雜著些許悲傷的感覺,那一刻就像我突然發現男朋友欺騙了我一樣。
這種對於童年或者青春時刻所產生的「記錯」現象其實在小說中是很常見的情節,但事實證明,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對於我們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發生的事情其實也都有類似的「記錯」行為。據倫敦大學城市記憶與法律中心(Center for Memory and Law at City)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有 40% 的人具有虛構性的兒時第一記憶,也就是說這些人的最初記憶可能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要求6641 個人對他們的最初記憶進行描述,同時給出這段記憶場景發生時他們的年齡信息。最終研究發現,其中 2487 人所給出的關於最初記憶的描述不太可能是真實的,因為這其中的描述內容是他們聲稱在自己 2 歲之前所記憶的場景。甚至其中有 1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記得自己 1 歲之前所發生的某件事,有些人甚至說記得自己出生時的場景。
從科學角度來講,自傳體記憶(與之相對的是敘述性記憶)只有在 3 歲之後才有可能形成。在這之前,嬰兒的大腦從生理層面來講還無法形成並且存儲情節記憶內容,因為參與這部分腦部活動的結構還沒有發育完善。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只有從五六歲左右,才會開始存儲一些自傳性事件,而在此之前所記住的任何東西只能被稱為一個「碎片」。
儘管如此,還是有大量受訪者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可以回想起幼兒時期嬰兒車的樣子、換尿布甚至是剛開始學走路的場景。那為什麼這麼多人會這樣認為呢?
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我們根據聽過的故事以及看過的照片來虛構、創建出了早期記憶。倫敦大學城市記憶與法律中心主任 Martin Conway 也是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有人表示自己記得在嬰兒車裡的場景。Conway 說道:「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類型的記憶,可能是因為有人說,『你母親當時買了一輛很大的綠色嬰兒車』,然後這個人會想像這輛嬰兒車具體是什麼樣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碎片信息就會成為一種記憶。通常情況下,這個人會開始為這段『記憶』添加更多的信息,例如嬰兒車頂部掛著一串玩具等等。」
虛構性記憶與那些真正有證據支持的記憶相比看上去似乎一樣真實,因此我們自己也認為這就是真實的記憶。根據腦部掃描結果顯示,成人虛構性記憶的神經活動與那些真實記憶的神經活動看上去非常的類似,並且參與到這些記憶的都是相同的大腦區域,包括海馬體也是這樣。這就意味著對於我們是否有任何可以真正信賴的「真實記憶」這個問題可能會存在疑問,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所有的記憶都是經過重建之後的結果。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心理學系與神經科學中心副教授 Brock Kirwan 解釋道:「我們並不是重新體驗某一個事件,而是根據我們存儲在大腦中的陳述性信息來對其進行重建。具體的大腦活動應該是,當你重新激活這些陳述性信息時,它們就會變得具有可塑性,呈現出可修改性。這樣你就可以對記憶信息進行更新,並將它們關聯到新的類似事件之上。這也就是說你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無論我對於外婆的那份最初的記憶是否準確,回想起這份記憶對我來說終究是有益而無害。Kirwan 說道:「如果你對於早期幼年時期有著積極的記憶內容,那對你來說很有可能是有益的一件事,因為這樣會讓你整個人呈現出更為積極的狀態,能夠幫助你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虛構性早期記憶也可以起到一種促進個體進化的作用,可以讓我們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如果我們可以回想並利用到過去的類似事件,那我們就可以對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給出很好的預測。但是,由於不可能存在兩次絕對相同的體驗,因此這種對於過去的回放活動作用有限。Conway 指出:「記憶是對於過去事件的記憶,但它可以讓我們將它與其他事件聯繫起來,就像社會粘性一樣。如果我們能夠記住所發生事件的要點所在,那樣會更有效。如果這次發生了不同的事件,那可能就會用這次的新信息來對以往那些要點類似的陳述性信息進行更新。」
我們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通過這種方式發生變化,並且會隨著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新的認知而不斷更新。Kirwan 補充說道:「我懷疑這些虛構性早期記憶就是在這一更新過程中出現的副產品。我們了解到了一些關於我們自己嬰兒時期或者一般人嬰兒時期都會出現的一些事情,後來可能又因為它具有類似情節特質而錯將這些信息誤認為是一個實際發生的情節記憶。」
知道了這一虛構性記憶的存在之後,會讓你對過去自己的記憶產生質疑嗎?如果是這樣,那你該如何判斷一段記憶是虛構,還是真實存在的呢?Conway 認為關鍵線索就在於虛構記憶會呈現出複雜性。他說道:「在許多情況下,你會發現這些虛構性的最初記憶聽上去都過於複雜。如果你讓一個兩歲的小孩去回憶幾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他們不可能說自己在嬰兒床上玩球的時候,母親走進來,對著他笑。這其中多了一些修飾、點綴性信息。」
劍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系副教授 Jon Simons 認為自傳體記憶依賴於語言,這些語言信息使得我們可以去講述並且掌握一個故事相關信息。他表示,前額葉皮質,也就是大腦前額位置區域,是檢測記憶是真是假的關鍵。並且你也可以根據記憶的質量來做出判斷,那些富有感官細節信息的記憶更有可能是真實的。
當然,你也可以找找以前的照片,或者是問一下自己的父母,關於你記憶中的某個事件,他們是否曾經對你進行過講述,但這仍然意味著你的記憶可能是建立在你後來修飾過的片段信息基礎之上。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自己是否真的想知道你所珍視的那段記憶是否是虛假的。Conway 表示,當發現某段他們無比珍視的記憶是虛構的時候,參與調查的一些受訪者表現的「非常憤怒」,有些人則直接表示不接受這一調查結果。
就我而言,雖然我十分確定我是通過一張舊照片虛構出了關於外婆的一份生動的記憶場景,但我願意相信我真的記得那快樂的一天的一個碎片。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真相很少純粹,也絕不簡單。」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