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敢不敢試一下「複述」?

敢不敢試一下「複述」?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司徒達賢

從前在部隊里見識過一招——「複述」,即長官下達一項指令以後,要求接受命令的部屬重複再講一次,以確保後者了解並且記得指令的內容。當時感覺似乎沒有什麼道理,但後來發現平日生活中,複述或類似的要求,其實十分重要。

在個案討論過程中,為了促使參與者專心聆聽其他人的發言,主持人偶而會問問大家是否聽到且聽懂這些發言的內容,甚至要求某人簡要摘述前一位發言者的發言重點,這是提升「聽力」最簡單的方法。用心聆聽別人發言,才能吸收發言者所傳達的訊息,才能進一步將這些訊息與自己的想法或各種知識與資訊有效結合。這對學習新觀念以及形成自己的想法都十分有價值。

唯有「複述」,或讓聽者心理上隨時有被要求「複述」或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摘要」的準備,才能確保他們用心聆聽。

在單向式講課或演講時,常有學生或聽眾習慣性地微笑點頭,以表達對教師言論的肯定。教師或演講者若問他們是否了解、是否同意,後者通常也以點頭或無異議回應。這些訊息或肯定,往往讓教師或演講者誤以為聽眾已全然了解他所講述的內容。

這時,如果演講者要求聽眾重述或摘要一下剛才所講的內容,其結果多半是「不記得了」。聽眾若無法記得或無法歸納整理兩、三分鐘前才聽到的一個觀念,表示根本沒聽清楚或未能理解這個觀念,因而根本不可能將這些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充其量只記得一些專有名詞或幾個故事而已。

開會或對談時也會有類似的現象。開會時,許多人沒有意見,根本的原因是他並沒有在聽,或「聽了也沒懂」。

由於從來沒有被要求為其他發言者摘要或複述,因此在開會過程中,心理參與程度很低,甚至心有旁騖。要是被要求回應,當然也能講出一些意見,但未必與剛才的發言密切關聯。如果所有與會者都沒有用心聆聽其他人的發言,也並未針對這些發言內容進行思考、評估、整理,聚集那麼多人在一起開會,完全是浪費時間。

領導者如果像上述的個案討論一樣,以突擊方式要求與會同仁摘要一下其他人的發言內容,似乎是不太禮貌或令人難堪的事。但如果真敢這樣試一下,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事實上多數人並未用心聽別人講話。試過幾次以後,保證會議中參與討論的水準會大幅提高,會議的效果以及大家在會議中的表現和收穫也都會有顯著進步。

(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專任講座教授。)

—END—

2018第五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

暨中歐第七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

幸福與財富

12月9日-10日 | 中國·深圳

年度經典巨獻

與您榮耀共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高手,都在高價值時區做正確的事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