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賤民」男子在孕妻身邊被砍殺 「名譽謀殺」為何屢屢發生
17日,外媒曝出了一段令人震驚的畫面:圖中的黑衣男子名叫Pranay Kumar,年僅24歲,剛剛陪著自己23歲的妻子Amrutha在印度海德拉巴市附近一家醫院做完孕檢。兩人走在路上,丈夫Pranay突然遭到一名藍衣持刀男子襲擊,脖頸被兩度砍傷。隨後男子拋下砍刀逃離現場,Pranay送醫後不治身亡,而這一切就發生在懷孕妻子Amrutha的面前。
兩人今年一月新婚,可以看出非常恩愛
儘管印度警方還在調查這位身份不明的襲擊者,但妻子Amrutha堅信,這一幕慘劇的幕後主使正是自己的父親和叔叔。只因自己的家庭是印度的第三級種姓「吠舍」,而丈夫Pranay是不入級的「賤民」,兩人違背家人意願在今年一月結了婚,而Amrutha的家庭就策划了這起所謂的「名譽謀殺」。
什麼是「名譽謀殺」?
所謂「名譽謀殺」(honor killing)是被害人(可能是男性或女性)被家族、部族成員以維護家族名聲、清理門戶等理由故意殺害。兇手大部分是家中的男性成員,被害人往往是女兒、媳婦或女婿,被害的原因通常是「失貞」「不檢點」,但並非所有「名譽謀殺」都涉及通姦。在部分極度保守的地區,女性甚至可能因為想要離婚、拒絕包辦婚姻、未經允許交了男友、甚至僅僅是打扮時尚、跟異性聊天等原因就遭到殺害。
人權觀察組織對「名譽謀殺」的定義如下:名譽謀殺是男性家庭成員認為家庭女性成員犯下的錯誤,給男性家庭帶來了恥辱,從而通過復仇行為消除這種恥辱。名譽謀殺有各種原因:拒絕包辦婚姻、遭遇性侵、受到丈夫虐待、喪夫、犯有通姦罪(甚至是沒有證實的通姦)。
僅僅是認為一個女人的言行舉止「羞辱」了她的家人,家族就可能對這名女性實施「名譽謀殺」。而如果一個家族認為某個男性與自家女性成員有不正當關係,男性也可能成為「名譽謀殺」的受害者,如同海得拉巴的Pranay一樣。
「名譽謀殺」經常是公開執行的,目的是警告他人。此外,許多家族會選擇未成年人實施殺人,以便在法律中佔據有利地位。但實際上,很多「名譽謀殺」根本不會被送上法庭,兇手也得不到法律制裁,因為這類行為在許多社區內被認為是正當的。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法律甚至也會對「名譽謀殺」進行寬大處理。
只有印度有這事嗎?
雖然印度每年都曝出多起「名譽謀殺」事件,但它並不是具有這一封建傳統的唯一國家或地區。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謀殺事件可能高達5千起,還有婦女權益團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超過2萬名女性死於「名譽謀殺」。除了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阿富汗,中東國家也是「名譽謀殺」多發地,此外義大利在黑手黨傳統的影響下,也發生過多起「名譽謀殺」。定居在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地的許多移民家庭也執行過「名譽謀殺」,大多數是第一代移民對第二代和第三代人犯下的,目的是防止年輕人被「西化」。2002年在倫敦,一名庫爾德女孩被父親殺害,僅僅是因為她的家人聽到了一首獻給她的情歌。而2012年,英國出現了第一名白人受害者,一個17歲的英國姑娘被自己的亞洲男友殺害,原因是她將這段戀情告訴了男友的家人。
印度種姓制度跟名譽謀殺又有什麼關係?
Pranay遭到「名譽謀殺」的原因是身為「賤民」的他娶了一位高種姓的妻子,Amrutha家族的種姓屬於種姓制度的第三階層「吠舍」。印度的種姓制度起源於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時期,最初的目的並不是要劃分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雅利安人的統治權,以及保證各項工種都能有一定的人數。此後經歷幾度改革,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才正式被廢除,憲法明文規定不得根據種姓進行分類和歧視,印度人的身份記錄里也不再保留任何種姓記載。但實際上,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仍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許多傳統家族社區仍會以種姓取人。
印度將所有的種姓劃分為四個「瓦爾那」,最高一級名叫「婆羅門」,主要是宗教祭司婆羅門享有多種特權,包括不用交稅、不可受罰、不能殺害等等;第二級「剎帝利」包括戰士和統治者,掌握軍政實權;第三級「吠舍」是農民、牧民和商人;第四級「首陀羅」是最低等的瓦爾那,負責提供各種服務,被認為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而排除在四個瓦爾那之外的種姓被認為是「賤民」,大部分是罪犯、戰俘、以及跨種姓婚姻的後代,在最傳統的印度社區,「賤民」不能受教育、不可穿鞋、幾乎沒有社會地位,只能從事最底層的工作。由於「賤民」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因此屬於四個瓦爾那種姓的人嚴禁觸碰「賤民」的身體,走過的足跡都不可踩踏,連影子都不能交疊。至今印度仍然發生「賤民」不慎碰觸到四個瓦爾那種姓者的身體、因而被毆打甚至殺害的事件,動手的人往往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印度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強調壁壘森嚴的等級劃分,嚴禁跨種姓通婚,年輕男女無視種姓的自由戀愛常常引起家族的不滿。此外,印度很多地區仍然視女性為家族男性成員的財產和附屬品,認為男性有權剝奪女性的生命,一旦出現違背種姓制度致使家族「蒙羞」的情況,就會引發「名譽謀殺」。雖然惡性的「名譽謀殺」每年都出現在全球媒體頭條,但人權組織估計,印度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名譽謀殺」根本沒有被報道,當事人也往往認為家族傳統高於法律約束,甚至全村全鎮都會包庇兇手,給依法處置兇案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好在,印度沒有放棄在法制上根除「名譽謀殺」的努力。從2010年至今,印度最高法院越來越多地介入審查「名譽謀殺」案件,並要求「名譽謀殺」多發的幾個邦的政府作出回應,設立司法機構防止這一封建落後的違法行為。
※細數特朗普與特雷莎梅的「羅曼史」:從蜜月到分歧再到「第三者插足」
※「普特會」上特朗普說了這21句話 美國媒體炸鍋了
TAG:參考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