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中子星合併噴射流似乎四速於光速?這是種錯覺

中子星合併噴射流似乎四速於光速?這是種錯覺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站報道,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稱,2017年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中子星合併事件,似乎以4倍光速的速度產生一股噴射流。研究人員稱,當然,這裡的關鍵詞是「似乎」,物理定律告訴我們太空中沒有任何比光傳播速度更快的物質。因此超光速運動僅是一種錯覺,這是由於噴射流速度非常快,並且它們幾乎直接朝向我們噴射。

研究合著作者亞當·戴勒(Adam Deller)是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天文學家,他說:「基於我們的分析數據,這個噴射流很可能非常狹窄集中,但為了匹配我們的觀測結果,噴射流必須以97%光速的速度向外噴射。」

戴勒和他的同事加州理工學院昆瑙·莫勒(Kunal Mooley)使用各種射電望遠鏡研究中子星碰撞,此次碰撞被稱為GW170817碰撞事件。

GW170817是首次記錄的兩顆中子星碰撞事件,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炸中超大質量恆星超密集殘骸,該事件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同時,它開啟了「多樣化信號天文學」時代——第一個通過引力波和電磁輻射探測到的天文事件。

該事件之所以命名為GW170817,是為了紀念那些引力波事件,同時也是記錄該天文事件的時間——2017年8月17日。

科學家認為,中子星合併產生強烈爆炸,將一層物質拋向了太空。在這個殼層結構中,合併的中子星形成一個黑洞,它開始吞噬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這些物質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快速旋轉的盤狀結構,研究小組成員稱,不久之後這種黑洞盤狀結構兩極區域開始噴發物質流。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噴射流會衝破最初爆炸形成的殘骸殼,但是莫勒和研究小組的觀測結果表明,在探測到GW170817事件之後的第75天和第230天,的確發生了這種現象。

最初,噴射流與噴射出來的殘骸發生交互,形成一種繭狀結構,它的移動速度比噴射流自身移動更慢,但最終噴射流衝破繭狀結構束縛,進入星際空間之中。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理論學家奧爾·戈特利布(Ore Gottlieb)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的解釋觀點是繭狀結構控制了射電釋放,直到合併後60天,在隨後的時間裡射電釋放是由噴射流主導的。

在兩次觀測之間的155天里,噴射流指向了地球,似乎向前跳躍了2光年,這一距離暗示著其速度是光速的4倍,但事實上這僅是一種幻覺而已。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中子星合併是短時間伽馬射線暴的重要來源。他們補充稱,對於探測到的高能量光噴發,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噴射流幾乎要對準地球方向。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科學基金會項目主任喬·佩謝(Joe Pesce)稱,中子星合併事件非常重要,其原因有許多,同時,該事件提供的信息繼續讓天文學家感到驚奇。噴射流是在許多宇宙環境中都能觀測到的神秘現象,並且目前電磁波譜中觀測到獨特的觀測數據,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子星碰撞事件,更好地理解它們是如何發生交互作用。

這項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
美國核武庫超算打破世界紀錄 兩分鐘創建萬億文件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