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順產還是剖腹產?其實你真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順產還是剖腹產?其實你真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原標題:順產還是剖腹產?其實你真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自從《幸福三重奏》開播後,陳建斌和蔣勤勤這兩口子可是圈了不少粉。雖然在前幾期的節目中,小艾一邊感嘆原來「黃桑」私底下是這麼可愛的一個人,另一邊又對「嘴強王者」的陳老師充滿了怨言。但後期總算看到陳老師主動挑起了家務,也算是穩住了老衲這顆操勞的心。


近期的節目中因為蔣勤勤的預產期即將來到,兩口子只好移步月子中心安心待產了。這一去,可是有一份超級驚喜在等著陳老師。



陳老師在身懷六甲的愛妻強烈要求下體驗了分!娩!陣!痛!!!


為了讓體驗者不因突然的強烈同感導致暈厥,疼痛指數是從一檔開始慢慢往上調的。一般來說,自然分娩的痛感能達到8級,還有10%的人在8級以上,甚至達到10級。聽完醫生的介紹,陳老師直言:




剛躺倒儀器上,陳老師就開始喊:




在一旁的工作人員慢慢的加了幾檔後他更是疼的把腿都90度翹了起來,看來是真的十分的疼了。隨著疼痛級別的提升,陳建斌忍不住大呼:



最終陳老師堅持到四級就結束了分娩體驗。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去年8月,陝西榆林產婦跳樓身亡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涉事醫院和產婦家屬各執一詞,但毫無疑問的是產婦在跳樓前承受了難以忍受的臨產痛苦。



據悉,涉事產婦因腹中胎兒頭部偏大,堅持自然分娩的難產風險較大,醫生多次向產婦、家屬說明情況,建議剖腹產,但家屬堅決要求自然分娩。到了生產期間,產婦因疼痛煩躁不安,多次離開待產室,向家屬要求剖宮產,院方也向家屬再次提出剖腹產建議,均遭到了家屬的拒絕。最終產婦因難忍疼痛,導致情緒失控跳樓。雖得以及時搶救,但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


2016年末,《人間世》和《生門》這兩部同樣以醫院為主題的紀錄片獲得了空前的好評。




其中,《生門》是導演陳為軍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武漢中南醫院拍攝的四十位產婦的故事。整個紀錄片中,有拿不出5萬塊錢救一大兩小三條人命,一籌莫展地流下了男兒淚的准爸爸;有在生產過程中大出血,心臟兩次停跳換血1萬多毫升的危險產婦;還有幽默真誠、尊重生命的婦產科主任醫生;但最讓小艾難忘的還是同樣是一名孕婦的中南醫院護士毛艷紅。




作為湖北省首屈一指的三級甲等醫院的護士,生產時卻和所有普通人一樣只能生生的忍著巨大的疼痛,沒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同事也不建議她做剖腹產手術。


小艾不禁沉思,作為中國產婦,除了硬生生的忍受長時間的巨大疼痛和不到萬不得已不做的剖腹產手術以外,我們是否真的別無他選?


小艾在某搜索瀏覽器內輸入「無痛分娩」,搜索結果大抵分為三類:


一、 無痛分娩究竟有多輕鬆;二、 為什麼中國沒有大範圍的普及無痛分娩;三、 產婦因無法承受順產疼痛、家人又堅決要求順產而出現意外的新聞報道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無痛分娩究竟是何種操作:


無痛分娩一般分為非藥物類和藥物類。非藥物類包括精神鼓勵、水中分娩(《北京遇上西雅圖》中海清扮演的角色就是採用這種分娩方式,主要原理是利用水的浮力減少產婦的生產痛苦,但對產婦和嬰兒的自身情況和助產人員的素質有一定要求)等等,但這些方法都不如藥物鎮痛。最常見的藥物類無痛分娩,即通過往產婦脊柱內注射麻醉藥的方式,麻醉掉產婦胸部以下傳導疼痛的神經,也就是「硬膜外鎮痛」,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一般能控制在3分以內)甚至消失。



所以說,無痛分娩也不是完全「無痛」,因為劑量和個體差異的原因,產婦們會有不同的反應:感到三分痛、感到比以前緩解一些、能行走的分娩鎮痛,或是感覺不到任何東西。醫療媒體丁香園的一篇文章介紹說,一項美國2000年左右的研究顯示,大約有12%的產婦仍能感到疼痛指數大於3分的痛感。

另外,也不是所有產婦都適合做「硬膜外鎮痛」這樣的無痛分娩,如果要選擇無痛分娩,在產前需先接受產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檢查、評估,由專業的醫生評估是否可採取無痛分娩的方式。例如,脊柱畸形及外傷、合併有脊柱結核及腫瘤、穿刺部位有皮膚感染、凝血功能異常等,這些情況都不適合「硬膜外鎮痛」的無痛分娩。


對於分娩過程不順利或存在合併症的產婦,比如胎膜早破,或部分對疼痛十分敏感的女性,由於劇烈的宮縮痛,長時間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在分娩過程中,體力和精神都處於極差的狀態,分娩鎮痛可以暫時將產婦從陣痛中解救出來,在這種狀態下,能夠充分休息哪怕半小時,對分娩的順利進行也是有極大意義的,此時,無痛分娩這一針就顯得更加至關重要了。


既然中國也有無痛分娩,


為什麼還要去美國生呢?


1、中國大部分醫院沒有的無痛分娩在美國是標配


目前,全國大部分醫院是沒有分娩鎮痛這項服務的。就拿首都北京來說,北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2000餘家,其中大約有10%的機構能提供分娩鎮痛。從全國範圍來看,很多醫院的分娩鎮痛依然只在第一產程的活躍期使用。


如果你認為你們家附近的某某醫院就有無痛分娩的,請務必認清是否是「真」的無痛分娩,還是只是打了一個幌子。雖說無痛從技術層面很容易做到,但是中國麻醉師的專業水平(麻醉師嚴重缺失,待遇又差,專業水平……. 咳咳)、無痛分娩的麻醉藥劑來源和沒有盈利空間的院方態度使得這個問題又成為一個特色主義的問題了。


2、美國全程麻藥,中國是非全產程的


在美國,產婦全程都在LDR產房


產房裡可以全程進行胎心監測,隨時評估胎兒的情況。產婦可以在產床上一直待著不用下來,幾個醫護人員給她提供醫療服務。而中國的待產室和產房是分開的,宮口開全後才能去產房。孕婦和醫護人員的比例嚴重失調供不應求,產婦必須可以自己行走,中國的無痛分娩技術旨在於減痛,從劇痛到輕微疼痛,又稱「可行走的分娩鎮痛」。


無痛分娩在中國應用一二十年了,


為什麼絕大多數孕婦還是享受不到?


人手緊張、需要長時間注意產程、收費價格低,成為阻礙我國開展分娩鎮痛的重要原因。


01、麻醉醫生缺口很大


據報道,我國每萬人口只有0.5個麻醉醫生,而英國為2.8個,美國為3.0個。



如今,美國分娩鎮痛率達到85%,英國達到90%,法國有的醫院應用率達到96%。根據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對全國各省區市46家婦產專科醫院、150萬名產婦的一項調查顯示,開展藥物鎮痛分娩,華東地區最為領先,約佔30%;華北、華南約為10%;比例最低的西北地區,還不到3%。



小城市沒有無痛分娩的成熟技術,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又常年人滿為患,病床根本就不夠用,麻醉師又是稀缺資源,即使能用上無痛分娩,也是幾個孕婦同時共用一個麻醉師,一等就是幾個小時。 「外科醫生看病,麻醉醫生保命,」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麻醉醫生在手術中的重要作用。

2001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開始開展無痛分娩的臨床應用,是國內最早進行的醫院。其後,該院醫務人員曾在《中國醫藥報》感嘆這項技術在中國的普及之難。原因在於醫院僅有技術是不夠的,必須有良好的人員組合。無痛分娩需要產科醫生、麻醉醫生和助產士三方團隊的合作。「生孩子與做手術不一樣,做手術可以預約、預定時間,生孩子不能預約不能等,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該生的時候就得生。當醫生忙於其他更危急的手術,如果沒有時間參與,就會使得這項技術難以普及。」


02、群眾知曉率低且存在誤解


「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一忍就過去了」「打麻藥對孩子不好」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幾千年來對中國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一直大行其道。甚至很多產科醫生會搶白叫痛的待產孕婦:「不痛怎麼生孩子?」不少產婦家屬因為對分娩疼痛、危險性和藥物鎮痛的無知,擔心「上麻藥,影響孩子怎麼辦」,而選擇讓孕產婦「再忍一忍」,而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忍一忍」。許多時候更是以「這麼多女人都是這麼過來的,為了孩子忍一忍怎麼了?」進行道德壓制。



要知道無痛分娩在美國普及率已經達到85%,英國達90%,但天朝卻少得可憐,可見對於無痛分娩的認識,還是存在宣傳與意識上的偏差,在大部分產婦和家庭眼裡,無痛還是個新鮮事兒,安不安全,貴不貴都還是個迷一樣!


拜託,都8102年了,還在信奉什麼「順產擠壓對孩子最好」「無痛分娩對孩子有負面影響」這種陳詞濫調嗎?



要知道,早在1853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生育利奧波德王子時就已經使用了氯仿麻醉劑,發展至今已經可以說是一項肥腸、十分成熟的技術了!而剖腹產使用的是濃度為0.5%的局部麻醉藥物,而無痛分娩使用的陣痛麻醉藥物濃度僅0.125%,僅為前者的四分之一。極少劑量濃度的麻藥被注入椎管內,經血液吸收,再通過胎盤屏障到胎兒的藥量根本就是微乎其微。


另外,很多產婦顧慮使用無痛分娩是否會影響分娩的過程。實際上決定分娩過程是否順利主要有四個因素:產力、胎兒大小、產道(骨盆等)及產婦的精神狀態。分娩鎮痛技術對胎兒的大小、胎方位和骨盆的大小沒有什麼影響,只會對產力和產婦的精神因素造成一定的影響。客觀來說,無痛分娩會造成產力變弱,但這個過程可以使用催產素來進行調節,整體來說,無痛分娩技術並沒有增加難產及剖宮產的風險。


03、醫院收益甚微、生育保險限額

《財經》雜誌曾報道,很多醫院不提供無痛分娩,經濟因素是重要的原因。無痛分娩尚未列入經物價部門審核的單獨收費項目,醫院只能對實施無痛分娩中使用的麻醉藥品、器械等按價計費,而醫療服務、人工勞動等就無法衡量收費。


而無痛分娩的過程本身就會比順產和剖腹產更為持久,醫生本來可以通過產婦的痛叫聲來辨別生產進程,現在產婦不疼了,需要麻醉醫生和助產士定時巡視、監護,無痛分娩的產婦個個都需要打點滴、吸氧氣和做胎心監護,助產士還要監測產婦的血壓和心率,同時監測孩子的胎心和宮縮的強度,隨時關注產程的進展,如宮口開了多少。很多地方的產科人手本來就緊張,這又無形中增加了助產士的工作量, 所獲益遠不如一台剖腹產的經濟效益。


再加之由於無痛分娩究竟是基本醫療還是高規格醫療的認識差異,在國內一線城市,仍然存在進行無痛分娩的2000多元費用不能全報銷的情況,只能報700、800元。在更多的國內城市的公立醫院,一般壓根就沒把無痛分娩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的範圍。


最後,我們來看看在美國無痛分娩的媽媽究竟有多爽,先來看看國民老公著名的前任雪梨小姐姐的在美生產日記吧:



玩手機??簡直 Unbelieveable





(以上截圖均來自某社交平台廣大素人網友的真實言論)

在21世紀的今天,無痛分娩對於很多中國產婦來說仍然是個奢侈品,讓產婦經歷如此劇烈的疼痛而不給予已經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鎮痛治療本來就是不人道的,因此很多有條件的媽媽光是沖著完全無痛分娩這一點就會考慮赴美生子。就像社會學家李銀河所說的那樣:「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為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種生育文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達出生在美國 的精彩文章:

TAG:艾達出生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