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經濟實踐領域的哲學追問——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經濟哲學反思

經濟實踐領域的哲學追問——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經濟哲學反思

編者按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這一巨大社會歷史變革力量,不僅極大改變了中國大地的物質形態和社會結構,也深刻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在這樣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其鮮活經驗和宏大實踐所映射出的時代精神狀況,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哲學反思

近日,由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上海市哲學學會聯合主辦,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承辦的「全國經濟哲學2018年年會」在滬舉行。本報擇其發言精要刊發,以飧讀者。

原文 :《經濟實踐領域的哲學追問——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經濟哲學反思》

圖片 |網路

觀點一

叢樹海(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哲學研究的是普遍性問題,經濟學專家則是在某一個領域裡面研究一些具體的問題。在經濟學領域裡,一般來說我們研究的是在資源配置約束的條件下如何達到配置的有效性。往往是從經濟的一些現象出發,對經濟運行的軌跡進行分析,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而用於指導經濟實踐的發展。

總體上看,我們的經濟總量從1978年3000億美金到今年12萬美金,40年40倍,這是一個中國的成長,中國的速度,中國的奇蹟。所以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我們對經濟發展的現象、運行的過程進行哲學反思,進行思辨,進行深入的分析,尋找發展的規律,尋找發展歷史的必然,非常重要。

吳曉明(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教授):經濟哲學實際上代表著一種「超出」的意圖,以超出作為知性科學的經濟學,以便抵達這樣的領域。這個領域用黑格爾的術語表示就是「事物自身的領域」。深入到特定的社會歷史內容當中去,以便能夠抵達物自身的領域,這是經濟哲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在今天尤其重要。中國的經濟發展由於它源於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歷史基礎,我們對它在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把握還是相當缺乏的。然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條件下,經濟哲學開始有了它的用武之地。整個世界都在讚歎「經濟奇蹟」!

作為經濟學家,或者經濟哲學家,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作奇蹟,必須在思想和理論上去把握它,去把握這樣的一個進程。馬克思、黑格爾的經濟哲學指出,通過所謂辨證法或者批判,不局限於現象的領域,從而抵達物自身領域,這個領域是需要重點研究的特定的社會歷史內容。而我們經濟哲學就是在承擔這樣的任務,這對於我們理解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張雄(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會長、教授):到了21世紀以後,我們不需要再去追問最基本的學科劃分問題了。回到中國重大的現實問題上來更為重要,這就回答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裡面講到的,回到現實的感性的確定性上。感性的確定性是什麼?就是中國今天的現代性的發育和發展問題,就是關注中國的工業發展、貨幣發展、金融發展,以及交往發展問題等,這些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一定要走出一條新的路徑來,可從經濟哲學的角度,從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角度去梳理馬克思的哲學本質。期待學者能夠從中國現代性發育和發展出發去思考、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究竟是什麼。我認為,從政治經濟學批判路徑看,即是對貨幣化深層世界的批判。如果從哲學上看的話,也是對三大歷史階段中的第二階段「人對物」的依賴的批判。

觀點二

唐凱麟(湖南大學教授):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是一種什麼特點的市場經濟?這種市場經濟是不是有它的邊界?是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市場化,比如我們的教育、醫療都可以市場化,都可以變成商品么?它要不要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制約,要不要服從於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這樣一些問題值得從哲學上進行思考。

現在只講勞動關係,不講勞動跟資本的關係,這不是實事求是。在全球化條件下,世界範圍的資本邏輯佔據主導地位,全球化實際上是資本主義佔據主導。中國的市場經濟的資本邏輯在裡面起著何種作用?如何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來駕馭資本邏輯?我以為,社會主義資本的思想原則是一個整體,如果用不好是有可能駕馭不了資本的。

余源培(復旦大學教授):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改革開放40年,有幾個基本的原則是要堅持的。第一,物質利益的原則。利益原則是整個改革的牛鼻子,關係到全局。今天我們基本上富起來了,但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或者對幸福生活的多方面需要,永遠對執政黨是一個挑戰。我們要用好社會利益機制的調整來協調社會多樣性的需要。

第二,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改革最重要的內容是通過改革開放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今天面臨的重要問題,即是如何處理好生產力和生產率兩者的關係,後者是新制度戰勝舊制度的根本保證。也就是說要思考如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發展。

第三,正確認識中國社會處於什麼階段。不能從意識形態的偏好去人為地追求社會發展階段的闡述,要從現實的經濟發展出發,這是我們考慮國際和國內問題的關鍵。

第四,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只要克服傳統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好的肯定,偏差的反思,加以糾正,那麼將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是有解的。改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取向,我認為我們不能動搖。

何萍(武漢大學教授):經濟哲學為什麼重要?因為涉及到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構成和哲學原理的重新理解。從19世紀末到今天,馬克思主義的更新都是因為經濟學的研究。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從經濟學入手。

到了21世紀以後,隨著中國經濟學的發展,中國經濟哲學在兩個向度上發展,一個向度是把《資本論》當作哲學著作來讀,生髮了其中的辨證法思想,打通了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理論和唯物史觀之間的關係。第二個向度是把貨幣提升到相關範疇進行研究,可能更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建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維度。這兩個向度的研究,表明了中國的經濟哲學已經不是具體的經濟學科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引領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這是重要定位。

鑒傳今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編審)

回到經濟事實探討觀念

改革開放這40年的歷程可以從三個階段去考慮,從開放之初到90年代為第一個階段,從這個階段整體看,經濟不是最重要的,社會這個概念也還沒有建立起來,在它的前期階段還是帶有明顯的思想和政治特徵

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開始的20年歷程,這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階段。市場、經濟等概念,正在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在20年的歷程當中,我們建起了一個以前沒有的、以經濟和政治為主要特徵的社會,而社會概念仍然沒有被建立起來。

在第二階段,我們首先遇到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係問題。這個社會的發展超越了以往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超越了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政治選擇敞開了我們的視野,可以理智地看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係。在我看來,這個階段中國的社會概念仍然還沒有被建立起來。

最後一個階段,即最後的10年。社會這個概念被建立起來了,經濟和政治的關係發生了一個變化,這就是社會和國家的關係。在這樣一個狀況下,可能就產生了這樣一些問題,比如,如何看待「資本、勞動」:勞動的觀念與價值的關係,對資本的理解及其與財富的關係,尤其是勞資關係等。

對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這個時代的當然主題。勞資關係的改變對於中國的社會結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於提升社會形態的積極性該如何認識?這些研究都有待深入。

為什麼說「思想無愧於時代」是個令人沮喪的題目,因為,我覺得我們的思想還沒有進入到這樣一個語境。從馬基亞維利開始,再經由尼采、福科、休謨,還有盧梭等,這些理論可能已為西方提供了另外一種思想方式。在這樣一個狀況下,我們應當像恩格斯和馬克思當年那樣,重新回到社會的經濟事實當中,來探討被這些事實所主導產生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所引導的行動和行為,尋找我們的思想方式,這尤為重要。

韓慶祥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哲學如何追求經濟成就背後之道

對經濟活動認識的理解,就是研究經濟活動背後的「道」,實質是從道的層面來把握經濟問題。中國傳統文化有三個核心觀念:道、術、形。經濟活動是形的範疇,最容易被感知。經濟活動的術與知性有關,從術往背後再追問是道。追問經濟活動背後的道是什麼?這是經濟哲學理解經濟活動很重要的理解方式。我們的市場經濟之所以有一些偏差,很重要的就是哲學追問的缺失。

從哲學這個道來追問市場經濟,有兩方面很重要。第一,是對利益追求最大化的肯定。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經濟活動當中當然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裡要追問的是利益最大化是通過什麼方式來獲得的?獲取最大化的根據是什麼?第二,是對能力的肯定。如何保障能力最大化、貢獻最大化。保證人的能力最大發揮需要靠人的理智來設計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必須是公平正義的。強調經濟活動的人在平等的經濟秩序、制度規則當中,把能力發揮出來,做出更大的貢獻,然後獲取利益最大化。所以,經濟哲學應該追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益如何最大化,如何確保能力最大化、理性最大化、自律最大化,這麼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不會走偏。

對經濟活動的人學理解,也包括經濟學的人性假設的問題。人性假設問題是針對行為人的本質的追問。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經濟活動的本質最終還是為了人。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對經濟活動人性的追問就是關注現實的個人,研究現實的個人。

因此,哲學要追問經濟成就背後的哲學之道是什麼?我認為,應是由三個根本要素共同構成。第一個與權力有關,與政府主導有關,可概括為權力的要素。第二個是資本。資本的作用很大,可帶來效率,產生積極作用。第三個是勞動。因為40年來勞動者創造財富的積極性煥發出來了。勞動者每天都在拚命、賺錢、幹活,都在創造財富。所以,權力、資本、勞動這個結構是哲學需要追問的。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4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貴州,從此你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省份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