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誤國:末世帝師耿南仲(下)
原標題:書生誤國:末世帝師耿南仲(下)
上回書說到:因為群情激憤,耿南仲無法完成割地任務,不知所措。
他運氣真好,知道了一個好消息:趙構正在相州!
於是耿南仲連夜騎馬去見趙構,仗著自己身邊有代表朝廷的人,假傳聖旨說:
皇上要你在河北起兵勤王!
至於欽宗要他辦理割地什麼的,見鬼去吧。
趙構也不想辦理割地求和,他也不幸遇到了暴民,混亂中,陪他出使的王雲已經步了聶昌的後塵。
於是趙構和耿南仲就地聯手募兵,以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開大元帥府。不久金人就圍攻相州,但趙構已經先一步聽耿南仲和副元帥汪伯彥建議轉移去了大名府,目標東平府。只是他們在相州好吃好喝伺候的民兵都做了金人的帶路黨。
這時候的耿南仲似乎靠譜一些了。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來投趙構,說要上書指責金軍,耿南仲擔心書信被金軍截得泄露趙構所在,阻止其上書,說金軍恃強暴、無理義,不可與之爭口舌,一旦金朝以徽、欽名義召趙構,趙構就進退兩難。
與此同時,他的不靠譜之處也在顯露後果:因為他阻止援軍,開封被圍時只有守軍七萬人。
出現這種窘境,全賴本澤馬!啊呸!全賴主和派!
眼下耿南仲不在京城了,聶昌不在人世了,剩下一個唐恪當仁不讓背鍋成為了民怨的發泄對象,宰相也不用當了,換成何?、孫傅。
這兩位總該主戰了吧?其實開封城現在的局面,主戰派也有鍋。許翰怒送种師中人頭就不說了,另一位主戰派徐處仁也以安民為由拒絕備戰,簡直讓老將种師道死不瞑目。
而何、孫這二位的不靠譜程度更上一層樓,竟然相信了無賴郭京的「神兵」退敵那一套,把開封外城送給了金軍……
至於欽宗,那也要承擔領導責任。
守御開封期間,帶著御膳親自鼓勵守城、親自披甲騎馬過泥地、在戶外祈禱停雪、皇后親自帶隊趕製禦寒衣物什麼的,很感人嗎?
元朝修的《欽宗本紀》已經很給他面子了。只是捨不得用國庫犒軍的人,早晚要捨得用國庫犒敵軍。
按道理他不是早該接受帝王教育的嗎?
雖然史書沒記載的確不等於沒發生,但不知道是史料闕載還是我才疏學淺沒查到,實在不知道耿老師教給這位好學生的是出自哪本經典的帝王之術。
好師傅!好教法!
靖康二年,北宋滅亡,李若水為了維護欽宗光榮犧牲,二帝及宗室后妃及何宰相、孫傅、張叔夜、陳過庭等被俘北上。金朝立北宋少宰張邦昌為帝,國號楚。唐恪對此表示同意,但轉頭就自殺了。
元朝修的《宋史》說:連何?、孫傅、聶昌這種人都能大用,可見大宋藥丸了。
前任開封府尹王時雍和時任開封府尹徐秉哲節操喪盡,到處搜刮女人送給金人。王時雍人送外號「金人外公」,徐秉哲更是把已經出逃民間的皇子、王妃(徽宗的親兒媳婦)都搜了出來交給金人。想當年徐秉哲任義烏知縣時也是受百姓稱讚的好官,而今……
欽宗這時候後悔沒聽种師道建議,晚了!不但他後悔,金人也遺憾無緣一睹种師道風采呢。
欽宗這條線沒戲了,我們再來看趙構這條線。
群臣建言趙構布檄四方以定人心,趙構命耿延禧草檄書,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共同參訂定本。耿南仲等人勸進趙構,趙構痛哭不肯。宗室趙仲琮等數人建議趙構「穿淡黃衣、稱制、不改元、下書誥四方」。
但是,有一天,趙構不推辭了——張邦昌派時任吏部尚書謝克家、哲宗廢后孟氏派侄權衛尉卿孟忠厚齎玉璽到大元帥府,篆文「大宋受命之寶」。
宋高宗趙構
黃潛善建議年號炎興。
耿南仲拒絕了,那是劉阿斗用過的!
於是年號建炎。
耿延禧《建炎中興記》稱,張邦昌被立為皇帝時寧死不從,說:「康王軍中有文臣耿南仲、武臣劉光世,必竭力輔之,趙氏必中興,立邦昌徒取誅滅。」於是金軍取開封城中耿南仲家屬及劉光世諸妾、子到金朝軍營為人質。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不取,因被金軍劫為人質的官員很多,與張邦昌所言並非因果關係,耿南仲也不是金軍所嚴憚之人。
張邦昌
至於張邦昌,他早就因為主張割地求和被陳東、歐陽澈罵作社稷之賊了。金人不可能拚命支持他,他沒有實力和趙構對抗才向趙構賣好而已。他如果有那份抗金之志,也不會給把皇室送給金人、誘殺志在救駕的義士吳革的叛徒范瓊陞官了。想當初范瓊也是勤王將領,也曾多次襲擊外圍金軍,而今……
這個耿延禧可以說是很有良心了。他是誰啊?沒錯,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貨就是耿南仲的兒子,親的!
雖然趙構——史稱宋高宗——因自己及時離開相州免於被圍感激過耿南仲——耿南仲的反應當然是謙虛一下歸功於天意——但終究還是鄙視他。高宗稱帝,需要建立的是自己的班底,而耿南仲是實實在在的欽宗系。畢竟二帝、趙楷、趙樞、趙諶都已經北上,他耿南仲為高宗做再多事那也只是因為別無選擇。
正好耿南仲告老,於是就順水推舟,貶了!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
耿延禧《建炎中興記》稱耿南仲被排擠是因為先前參與排擠蔡氏。對親兒子的這套說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繼續不取。
言官們如殿中侍御史馬伸等紛紛彈劾耿南仲主和誤國,耿南仲被降授為散官節度副使、別駕,於南雄州安置。連耿南仲推薦上去的諫官右正言鄧肅也反水了,彈劾舒州知縣范宗尹「以奴僕事耿南仲」,高宗嘉獎了鄧肅。御史中丞張澂說:「南仲迫使李綱去救河東(指之前太原抗金戰事),以致大軍潰敗,是不恤國事,用此報私仇。」高宗說:「南仲誤淵聖(指淵聖皇帝,即欽宗),天下共知,朕曾想親手持劍殺他。」愛國名將宗澤也屢次指責耿南仲。
但是,耿南仲畢竟是高級文官,按大宋的規矩,雖然不是絕對殺不得(作為上書言事者的陳東、歐陽澈已領盒飯),但也不是那麼容易殺的。
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高宗責令耿南仲去臨江軍居住(就是監視居住)。十一月,責授耿南仲為單州團練副使。耿南仲走到吉州,就去世了。
張邦昌一夥被高宗清算:張邦昌賜死,范瓊領盒飯,曾為張邦昌擔任宰相的徐秉哲貶去嶺南惠州陪蘇東坡吃荔枝。
兩年後,因為那個「以奴僕事耿南仲」的主和派范宗尹拜相,耿南仲又被追復為觀文殿大學士了。范宗尹後來力排眾議推薦了一個人,後來又被此人排擠罷相。
這個人嘛,現在還在岳爺爺面前跪著呢。
還用我介紹嗎?
但是,下至正直的周紫芝、胡寅、胡銓、劉嶸、岳珂、魏了翁、劉克莊等人,上至宋高宗本尊,時常繼續對耿南仲進行慘無人道的鞭屍。大學問家朱熹更是思維發散,乾脆說欽宗登基後三四日就起了大霧,懷疑就是被耿南仲邪說蒙蔽所致(《朱子語類》)。朱熹還認為,孫覿依附耿南仲、厭惡李綱,所修的《欽宗紀》不可取;並稱耿南仲、馮澥為「當時排正論者」。
胡寅也爆出猛料:開封城南壁守御官李擢恨欽宗不用耿南仲和議,竟然在開封城破時傲然端坐不救。
魏了翁也不甘落後,將耿南仲、秦檜、湯思退、史浩並稱為「邪說之祖」。
五百多年後,正值明朝末年,內憂外患。翰林楊廷麟上疏主戰,反對主和,並且用典「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命」。
這也不是耿南仲最後一次被鞭屍。清朝的《池北偶談》等也都指耿南仲主和誤國。同樣成書於清朝的《北山小集》認為耿南仲雖避宰相之位,卻掌握宰相之權,其罪不在議和,而在於阻止勤王。
主和的確不一定錯,但要以為緩兵之計才有可取之處,比如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就是在短暫的停戰和平期完成了準備,一舉反殺。
然而耿南仲主和緩的不是敵人的兵,是自己的兵!
太平年代,耿南仲曾在同文館唱和詩。著有《周易解義》十卷、《易明蒙》 、《周易新講義》十卷、《易經》注二十卷。
歐陽澈曾上書欽宗,指耿南仲能為章句,道德可尊,但臨機應變智謀不足,又嫉賢妒能,非社稷之臣,不可令其擅權主國家大事,可授予講讀之職使之論道經邦。曾在蔡京、童貫當朝時反對貿然收回燕雲的安堯臣也曾上書,指耿南仲、何?為書生,應為翰林學士,不宜輔政。
大概這才是他應該勝任的職位。
怪只怪,他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方。
當初,太學生楊誨也上書請求主戰,說「以吳敏之煉達、耿南仲之老成,將欲建功,何有不濟!」
然而,結果呢?
雖然,當初如果沒有他,趙構大概就會在相州被金人圍困,大宋大概也就全劇終了吧。
但是,倖存下來的大宋只能偏安一方苟延殘喘,史稱南宋,不但失去了中原,甚至連皇帝還要對金人稱臣,受金人冊封,還被金人規定「不得以無罪去輔弼」(《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四朝聞見錄》乙集《吳雲壑》、《鶴林玉露》甲編卷5《格天閣》),何來顏面自居中華正統?
這位生在南仲威服外夷將近兩千年後的「南仲二世」,卻在面對外夷時,不但本人一敗塗地、身敗名裂,還賠上了國家的命運。
縱使他有個鼓吹「中興」的兒子,我還是想在此借用知乎宋史大神「李超字子躍」 的一句話:
這中興,是誰的中興!
這華夏,又是誰的華夏!
參考:
《三朝北盟會編》《續資治通鑒長編》《四川通志》《東宮備覽》《宋史》《襄陵文集》《東都事略》《續資治通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龍圖閣學士左中奉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廣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四百戶食實封一百戶贈左通奉大夫程公墓志銘》《栟櫚集》《寶真齋法書贊》《虞忠肅公奏議序》《西湖志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文獻通考》等
TAG:群雄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