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師秀這首清新至極的小詩,眾說紛紜,究竟是閑愁,還是閑適

趙師秀這首清新至極的小詩,眾說紛紜,究竟是閑愁,還是閑適

宋人詩詞中多有對「閑」的美學處理,表現出宋人對生活纖細幽微的體驗和對自我意識的深入開掘。

如秦觀詞中的「畫屏閑展吳山翠」與「寶簾閑掛小銀鉤」等,是以室內物品的閑置來訴說主人公的閑愁。

賀鑄詞「閑把琵琶舊譜尋」更是通過人物動作將深閨中少女內心深處的幽怨與期盼描畫得十分細膩而深刻。

趙師秀《約客》又進一步將閑定的氣度和對「閑」的審美愉悅推向了對日常生活藝術化處理的更為豐富的層面。閑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的心境、平和的心緒,這超然平和中蘊涵了一種自我調適的生活智慧。

約客

宋代: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分析這首詩,一直都是望閑愁這一角度上去著手,但我卻並不如此認為。

首句「黃梅時節家家雨」,交待了當時的環境。黃梅時節乃是立夏後數日梅子由青轉黃之時,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其時細雨綿綿,正所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泄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彷彿「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心情異常恬靜安詳。

「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人的注意力從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遠遠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聲,正是這處處蛙聲,烘托出了當時周遭的清靜,試想,如非心如止水,神遊物外,而是焦灼煩躁,何以知微渺「蟲聲」今夜「新透綠窗紗」?

再看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我猜想,書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結論,多半便依了這句。朋友過了夜半還不來,倘若你是我,當然不免焦灼。

但這是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之一,人稱「鬼才」的趙師秀。趙師秀,字紫芝,又字靈芝,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曾任上元縣主薄,筠州推官。他雖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與僧道同游山水之間,嚮往恬靜淡泊的生活,甚至還想與陶淵明一樣「歸尋故園」(《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韻得尊字,就送朱幾仲》)。

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沒有什麼焦躁和煩悶的情緒,而更可能是一種閑逸、散淡和恬然自適的心境。也許曾有那麼一會兒焦躁過(這種焦躁情緒怎麼會持續到「過夜半」呢?),但現在,詩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歡快的哇鳴,閃爍的燈火,清脆的棋子敲擊聲……這是一幅既熱鬧又冷清、既凝重又飄逸的畫面。也許詩人已經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內心的激蕩和靜謐中。應該感謝友人的失約,讓詩人享受到了這樣一個獨處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李白在驛館裡隨手寫的一首詞,竟成為宋詞之祖
這首宋詩告訴你,原來孤獨也是一種美,我們都需要它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