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作者:漫漫Chan(爸媽精讀主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今天看到的一則新聞,讓人揪心。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的小男孩獨自在街上徘徊,頭上還綁著紗布。

好心的路人看到了,帶他去找警察。

小男孩的手裡緊緊地抓著一個塑料袋,民警打開一看,裡面裝著幾件夏天的衣服,消炎藥,還有一份草擬的離婚協議。

通過協議上的信息,民警先找到了孩子的父親。

聯繫上時,對方卻說自己在外地,並給了孩子媽媽的地址,讓民警去找孩子的媽媽。

民警只好帶小男孩去了媽媽所在的地址,不料,見到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當場就說:「這個小孩我不要了,讓他去找爸爸。」

孩子的媽媽說完這些話就走了,小男孩站在馬路上手足無措,圍觀的路人都直呼心疼。

父母離婚,無論如何不應該把孩子丟下,更何況看樣子,孩子還是受傷剛從醫院處理完出來的。

我不知道這對父母是不是一時氣話,把孩子當成籌碼來掣肘對方,但這種被遺棄的感覺,一定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普通的小孩子,受個傷都要哭半天,撒嬌求安慰,更何況是被父母丟棄在街頭。

小小的人兒,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晃悠。

那種無家可歸的恐懼感,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承受,更何況是孩子。

4歲的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當孩子聽到父母說不要自己時,無異於整個世界崩塌了。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恐懼,不是被罵,不是被管,而是爸爸媽媽說,我不要你了

父母做這件事,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上周,表姐帶5歲的兒子童童出門逛街,我也陪著去了。

童童很興奮,到處跑來跑去。我們追上去,他還以為我們在跟他玩追打遊戲,反而越跑越遠。

表姐凶了他,讓他乖乖跟著大人,不可以亂跑。

童童小孩子心性,才乖沒幾分鐘,又把媽媽的話拋之腦後了。

表姐就嚇唬他:「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讓你被壞人抓走。」

見童童沒上道,表姐乾脆真的轉身就走人。

童童急了,忙邁著小碎步想跟上去。

眼看媽媽越走越遠,童童慌得走不動道了,站在電梯口開始放聲大哭。

等到媽媽的身影完全看不見了,童童哭得聲嘶力竭,任我在旁邊怎麼哄也沒用。

我說:「乖童童,我們現在走,去找媽媽好不好。」

童童的小臉漲得紫紅,雙手急促地上下揮舞,時不時地跺腳,完全沉浸在被媽媽拋棄的巨大悲傷和無助中,動彈不得。

我只好把他一把抱起,走到前面的拐角處,表姐忽然出現,童童連忙哭著去抓媽媽的手,跟著寸步不離。

表姐這一招,確實把童童鎮住了,但我看得特別不是滋味。

孩子不聽話確實是很煩心的事情,但實在不該用「我不要你了」來嚇唬他。

商場里人來人往,童童看著一雙雙走來走去的大腿,心中充滿了被遺棄的驚恐,渺小的他該是多麼無助。

而這種驚恐,可能會深刻在他的潛意識裡。

表姐說:「晚上回去,童童就做噩夢哭個不停。」

被丟下的驚懼,會引起孩子的生理反應。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很難不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用「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嚇唬孩子,其實是一種恐懼教育。

所謂恐懼教育,就是試圖用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的教條來使孩子聽話。

比如,我們小時候經常會聽到的:「你不好好吃飯,大灰狼就要來吃你了。」

你撒謊的話,鼻子會變成豬八戒。

你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會把你抓走。

而這些恐懼教育的用語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用恐懼的情緒來教導孩子,容易讓孩子對事物有錯誤的認知。

因為覺得警察叔叔是抓小孩的壞人,所以遇到危險,也不敢找警察。

因為害怕爸爸媽媽不要自己,所以忍住對世界的好奇,什麼也不問,怎麼也不玩。

因為沒好好吃飯並沒有引來大灰狼,所以父母的權威和可信度在孩子眼裡大大折扣。

恐懼教育,暴露了父母的懶政

孩子沒有好好吃飯,原因可能是零食吃飽了,壞了胃口。

孩子撒謊,可能是怕說出實話會被父母懲罰。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對某件事物的好奇讓他忍不住去探索。

不思慮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以孩子的思維方式來溝通,一味以恐嚇的話語強制鎮壓孩子的情緒,這是父母在親子教育上「無能」的一種體現。

通過引發恐懼來教育孩子,雖然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為人父母,決不能圖一時省事,而給孩子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在恐懼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最後會怎樣呢。

我有一位女性讀者優優,上大學,經常跟我傾訴和室友之間不合的事情。

而我聽來聽去,其實並沒多嚴重的事情,是她太過敏感,別人無意中的一兩句話,她都會過度揣摩,搞得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跟她相處。

後來有一次,優優跟我提起了她的童年。

原來,她出生時,家裡特別想要一個男孩。

優優從記事起,就經常聽到媽媽對她說:「你要是不聽話,我就把你送走再生一個弟弟。」

甚至為了嚇唬她,優優的媽媽還真的把她的衣服全都打包起來,作出要趕她出門的樣子。

如此多次下來,優優變得特別乖巧聽話,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媽媽不高興。

媽媽批評她,她不敢哭,會暗地裡偷偷觀察許久,一旦發現媽媽用袋子裝東西,都要心慌地跑過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衣服。

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爸爸隨口說一句養不起了,優優都會坐在房間里偷偷掉眼淚,然後非常勤快地去掃地洗碗,自我表現。

被「爸媽不要你了」支配的恐懼,讓優優變成一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拚命地討好身邊的人。

別人隨便說一句話,優優會對應到「她是不是不喜歡我?」

一旦對視上老師、長輩的眼神,優優都會十分慌亂,不知所措。

家長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內心訴求,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最終會在孩子心裡埋下不安全感的種子。

而這種不安全感,會伴隨她的一生,直至她結婚生子,把這種恐懼教育,又帶給自己的孩子。

甚至,在她結婚生子之前,她的敏感和自卑,已經毀掉了她和別人良好交往的可能。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當孩子淘氣時,父母應該怎樣去糾正他的言行呢。

我的發小是一名小學老師,女兒三歲半,平時由孩子奶奶帶著。

一次,發小去接女兒,正好奶奶在給她喂飯。

許是餵了半天都不肯吃,奶奶生氣了,說:「你這麼不乖,奶奶不要你了,媽媽也不要你了,放你出去被壞人抓走賣掉,到時候都不給你飯吃。」

女兒嚇哭了,連連說:「不要。」一邊抽泣,一邊發抖,飯更是喂不下去了。

發小忙接過碗筷,問女兒:「你為什麼不想吃飯啊。」

女兒說:「我不餓,幼兒園老師讓我們吃點心了。」

發小說:「奶奶不會不要你的,但是奶奶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吃一點晚上才不會餓。」

女兒還是不肯吃,發小說:「好,那你現在不吃,晚上也不能吃。」

到了晚上,女兒餓了,要喝奶粉吃餅乾,發小堅決不讓。

孩子又哭了,發小卻沒有妥協,只是看著她哭,等她哭累了,再堅決地重申自己的原則:「我們說好的,你不吃飯,就不能吃額外的零食。」

女兒這才抽抽搭搭的說:「那我要吃晚飯。」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首先了解為什麼,是另有隱情,還是純屬淘氣,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做到「溫和的堅定」。

不以恐懼情緒來支配孩子,也不貪圖省事去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

而是以溫和的態度,看著他哭,看著他鬧,然後用實際行動表明:你不講道理,哭也沒用。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父母不用溫柔、理智的良言善語,而是打耳光和皮帶抽打孩子,這就如同在雕塑作品不用精巧的雕刀,卻動用生鏽的斧頭。

而用「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讓孩子聽話,給他的心靈造成的傷害絕不亞於打罵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

生鏽的斧頭會毀了雕塑作品,而恐懼教育,會毀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要再用「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嚇唬孩子,他只會害怕,根本得不到教育。

4歲男童被遺棄路邊:媽媽說「這孩子我不要了」

作者簡介:漫漫Chan,富書籤約作者,我喜歡你,如鯨向海,似鳥投林。本文首發頭條號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17歲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養而不教,愧為父母
到底考了多少分,才沒有遺憾?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