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人做了這麼多年的廣播體操,到底有什麼用?

中國人做了這麼多年的廣播體操,到底有什麼用?



廣播體操,或許是最硬的中國功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鳳凰周刊


(ID:

phoenixweekly




中國人最曠日持久的運動,不是打鬼子,也不是與美帝作鬥爭,而是——廣播體操。




為革命,強身健體。在時代的召喚下,廣播體操,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運動會可以沒有,廣播體操不能缺。每天的大課間,是大多數學生最期待的歡樂一刻。




伴隨著全球節奏感最強的中文rap,每個班集體都努力跳得整齊劃一,每個班主任都在暗自較勁。而你,卻盯著最叛逆的那匹野馬,一邊渾水摸魚,一邊心裡笑岔了氣。






沒有什麼比廣播體操,更能喚醒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如今廣播體操成了復古IP,頻頻出現在青春電影和快閃中。




中國留學生在白金漢宮前做廣播體操 




中國留學生齊刷刷的動作把老外嚇了一跳。他們以為這就是 Chinese Gongfu,一種神秘的東方力量,什麼伸展運動,什麼踢腿運動,通通都是社會主義的街頭暗號。





廣播體操還為中國廣場舞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廣場舞的主力,正是跳著廣播體操成長起來的。




要說我國老年人的廣場舞技藝有多紮實?隨時隨地都能來一場battle 。







而它的變種手語操,曾拯救過很多沒有特長、卻急需在一個節目上登台表演的大學生和年輕企業員工。





楊超越跳舞,被批像幼兒園廣播操




廣播體操對國人影響之深遠,遠不只童年記憶那麼簡單。




讓全中國人民運動起來


是建國後的首要目標




1950年,中國體育總局訪問蘇聯,籌委會秘書楊烈,看到蘇聯老百姓每天都在熱情洋溢、生機勃勃的跳操,大為震驚。她想,這麼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穩定的活動,中國人民也應該來一套。




這是蘇聯在推行的「準備勞動與保衛祖國體育制度」(簡稱勞衛制)。按照勞衛制要求,全國人民必須鍛煉起來,定期進行達標測試

而廣播體操便是全民鍛煉的手段之一。




「勞衛制」體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特殊場地、設備、服裝或器械,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都能得到鍛煉。這對積貧積弱、百廢待舉的中國來說,性價比極高。




不需要投入什麼資金設備,只需要發動群眾一起搞運動,這是我們最擅長的事嘛!




想到這裡,回國後的楊烈,興緻勃勃地找到同事——學過日本「辣椒操」的劉以珍。很快,劉以珍根據辣椒操,稍加改動,編出了《第一套廣播體操》。





劉以珍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舞蹈屆第一意見領袖


老年還編過《中老年迪斯科》




第一套廣播體操在當時有多火爆呢?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1953年,北京清華大學做廣播體操的大學生






1958年,山西省太原,一名婦女在運動會上參加第三套廣播體操表演





1959年,人們在廣場上做第三套廣播體操。




每天早上 10 點,中華大地,但凡立錐之地都有人做廣播體操,比現在的廣場舞要壯觀多了。




即使是最偏僻的農村,也為廣播體操瘋狂打call。1956年,山西幾個婦女成立了「海鷗」體操隊。有人打快板譏諷她們:「

年輕媳婦大姑娘,蹦蹦跳跳不像樣

」。




不過沒過幾年,這個快板就改成了:「

這群婦女不簡單,鍛煉身體搞生產,處處帶頭起模範,誰人見了不喜歡。




比紅高粱模特隊還受歡迎。







不到五分鐘的廣播體操,徹底點燃了人們體育運動的熱情。在缺乏體育設施的中國,的確起到了些許改善精神面貌的作用。





不過,廣播體操流行中國六十多年,在人民物質水平日益豐富的中國,它為什麼依然存在,成為不少90後的童年回憶?




那就不得不提到廣播體操的附加價值——愛國教育。




廣播體操熱潮的底色是愛國




像「為革命保護視力」一樣,廣播體操的口號也多與保家衛國有關。比如第三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第五套廣播體操「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警惕,保衛祖國。」







文革時期,廣播體操的創新產品「語錄操」,也頗有愛國情懷。它與偉大領袖的語錄相結合,說一句語錄做一個動作,對普通人來說,做一次操就像演了一出紅色舞台劇。







無論從何種方面來看,今天的中小學生已經和古板落伍的廣播體操格格不入。絕大多數「單位」,也早已摒棄這種笨拙沉悶的工間鍛鍊形式。





戰敗後,日本的辣椒操因為「軍國主義」象徵而被禁止。現在大多是白領自發的。




而在我國,時至今日,廣播體操已經出到第九套,它的土壤卻依舊鮮活。



 


廣播體操將中國特有的集體文化代代相傳,在革命戰爭結束之後隨之分散進入各行各業。但「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的思想,卻依舊是公共生活的普遍準則。





學生雨中做操,領導打傘觀看。

有時,廣播體操的主角,並不是我們




「整齊劃一」,這是集體主義美學的最高形式。越整齊,人數越多,就越代表著一種強硬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震懾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




廣播體操,便是這樣軍事化約束的集大成形式,它是為數不多能夠原味還原行伍文化的大型行為藝術,因此,它和閱兵式、軍訓素拓一樣,廣受歡迎。






朝鮮廣播操「之王」——《阿里郎》




集體廣播操依託於大單位、工廠、學校、大院,是和計劃經濟相伴而生的。這種追求整齊統一的形式,忽略個人自由,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回顧廣播體操的歷史就能發現,計劃經濟成分越大,廣播體操就越流行,而市場化時代一旦到來,廣播體操就走下坡路。





但「強調集體重要性」的各種活動,卻仍不少見。


 


儘管中國個體經濟、民營企業已有不俗發展,但不少企業的管理方式依然強調「准軍事化」,依然強調「為XX健康工作五十年」,不計個人的獻身精神和缺乏個性創造的「大鍋飯」同時存在。





喊口號+店門口做操,「狼性企業」兩大法寶




對於這類「狼性企業」來說,無論是廣播體操還是喊口號,其實都是一種成本最低的

輔助管理手段


 


從根本上講,廣播體操怎麼做、做成什麼樣,其實根本並不重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廣播操可能會被更豐富的形式代替。






小學推行「籃球操」,將如此高難度的動作做到整齊劃一,想必練習佔用了學生們不少時間





近兩年,不少學校開始推行「戲曲廣播體操」,看孩子們的表情很不情願


 



但唯一不變的,是讓個體「融入集體」的美好願景。無論你怎麼跳,跳出什麼花來,都是通過不斷重複刻板的行為,讓你學會如何服從。




廣播體操,真的有用嗎?




單純從健身的角度來講,我們做了這麼多年廣播操,真的有用嗎?




首先要說,有用,當然有用。




廣播體操的動作舒緩,適用於運動後的肌肉拉伸,以及久坐後的肌肉放鬆舒緩。




但事實上,當你保持同樣的姿勢坐上一整天,渾身酸痛,不管是做操還是出門溜達一圈,都是同樣有用。




真要指望廣播操「強身健體」,增強國民體質,運動量是遠遠不夠的。可以說,指望廣播體能強健體魄,就像指望太極拳可以制服歹徒一樣,不切實際。




和氣功、太極、眼保健操一樣,廣播體操僅僅是一種受限於

整體科學素養和設施條件的鍛煉方式。





相比之下,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地方,則更傾向於

選擇對抗性比較強

的運動。試想一下,如果有同等大小的場地,美國人可能會用來打籃球,巴西人會用來踢足球。




當體育運動擁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從而吸引大類粉絲,自然會有人爭相訓練,為之瘋狂。





在巴西,即便是窮人家的小孩也願意踢足球,因為足球在巴西擁有一套成熟的商業體系,即便是普通人,也有可以預期的上升通道。




同樣的場地,中國人更傾向拿來做廣播體操。一方面,踢足球打籃球也幾乎不可能從中獲利,沒有可預期的上升通道,最多也只能被一部分人作為「小愛好」來發展。




但廣播操就不同了,容易上手,無需任何器材,最重要的是場面壯觀、「好看」,如此高的性價比,即便它早與現代生活方式極不相符,但必然是最優選擇。




統一的服裝、整齊的動作、響亮的口號,並非是為了強身健體,卻無一不是強調集體的重要條件。




因此,即便第N套廣播體操已經過時,它還是會以新形式繼續存在,比如集體跳段社會搖。






值班編輯:張茹




▼ 



推薦閱讀





學校毒跑道致上百名學生流鼻血、嘔吐,誰來救救孩子們?






累計虧損近390億,血腥燒錢的滴滴難道在做公益?






《如懿傳》乾隆多疑,《延禧攻略》乾隆柔情:真實的大豬蹄子是什麼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房價大漲以後,要有閑看牡丹的心境
41人遇難15人失蹤,普吉島遊客為何一上船就被收走救生衣?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