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單田芳留聲機:大師餘音繞梁,讓藝術經典永流傳

單田芳留聲機:大師餘音繞梁,讓藝術經典永流傳

你的眼神

 昨夜之燈

蔡琴 

00:00/03:45

2018 年 9 月 11 日 15:30 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與世長辭,享年 84 歲。他的離去,以當下流行的說法,意味著「評書時代的落幕」。

在 70、80 年代生人的記憶中,單田芳沙啞的煙酒嗓陪伴他們度過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歲月。

無論是夜深人靜時耳畔那句「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還是電視上,身著長衫大褂、以一塊驚堂木亦或一把摺扇演繹英雄故事、歷史興衰的有著一股狠勁的老人,都成為他們記憶中獨特的符號。

跌宕起伏的一生,成就經典無數

在單田芳先生的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中,76 歲高齡的他,回顧自己的一生,無限感嘆。

單田芳出生於說書世家,卻對這門藝術不感興趣,然而,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下,他早已滿肚子是書。

1953 年高中畢業,他收到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心想當醫生的他卻因為生病,錯過夢想中的職業,走上了一條相伴一生的路——評書。

1956 年大年初一單田芳第一次登台評書,1957 年就紅了。在貧窮年代,他靠著這門「手藝」,過上了令人艷羨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似乎站上人生巔峰時,生活卻急轉直下,讓他經歷了一生中最難忘的痛。

文革期間,單田芳成為被批判的對象,被打掉牙,下放到農村四年,四年後,他攜家帶口四處漂泊,嘗遍了人間貧苦心酸。

1978 年,44 歲的他,重返舞台,當他心裡打著鼓走進茶社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他在台上泣不成聲。

隨後,他帶領著評書這個行當,在舞台上活躍了 30 余年。從英雄俠義到紅色戰事,在他的塑造下,一個一個人物血肉豐滿,活靈活現。

2007 年,單田芳宣布收山。2008 年、2010 年,他再度出山,錄製了一批經典的電視評書。

幾十年的評書生涯中,單田芳留下了《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 等 111 部共 15000 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成為我國最高產的評書藝術家,評書界的代表人物。

斯人已逝,評書尚有「下回分解」否?

單田芳先生的離去,讓不少人對「評書」這個行當的前路更加悲觀。

在娛樂方式極其稀缺的年代,去書場聽一次評書,是極大的奢侈。

那些英雄故事和人物,在說書人的加工下,生動、豐滿,恰如為精神貧瘠的人們打開了一扇光怪陸離的窗,得以跳脫眼下生活的了無生趣。

那個時候,評書雖不是什麼高尚的行當,卻在民間找到了豐沃的土壤。

而後,收音機走進百姓生活,評書以電波為載體,瞬間走向大江南北,在城市,衚衕間、公園裡,計程車上,在鄉間,「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聽完一句沙啞的「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彷彿才能為一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然後在睡夢中,與金戈鐵馬、英雄人物征戰亂世。

再後來,電視出現,電台逐漸淡出主流媒體。評書雖然也走上電視,但與真實人物出演、劇情同樣扣人心弦的電視劇以及製作精美、聲光爛漫的綜藝節目相比,評書單調的形式、緩慢的節奏敗下陣來,成為中老年人的「小眾愛好」。

今天,互聯網,新媒體大行其道,年輕人沉迷在綜藝、抖音、二次元、遊戲的快感中,評書更像是一個步履緩慢的老者,與我們的時代漸行漸遠。

單田芳曾經感嘆:「評書是傳統藝術,後繼有沒有人,是個問題。」隨著人們在電視、電台上再難覓評書蹤影,評書對大眾的觸達也越來越少。這門曾經陪伴了人們上千年的經典藝術,正面臨著艱難的傳承。

今日頭條,助力傳承評書藝術

9 月 17 日,今日頭條在徵得單田芳先生女兒的同意後,將「單田芳」今日頭條賬號更名為 「單田芳留聲機」。

單田芳女兒單慧莉發文表示:「我們決定將這個號改名為『單田芳留聲機』,今後我們會繼續在這裡發布我父親的評書片段。古人說,餘音繚繞,現在都可以實現了。希望更多年輕人通過這個賬號了解我父親的評書,希望更多年輕人了解中國的評書藝術。再次感謝大家!」

從「單田芳」到「單田芳留聲機」,改變的是,先生的離去,不變的,是先生留下的經典評書片段和他那被幾代人熟悉的聲音,還將陪伴更多人。

頭條號的更名,引來網友們紛紛點贊,更引發了他們對單田芳先生的集體追憶,「從 8 歲開始聽單老評書」、「每晚都是聽單老評書睡覺的,這個習慣都保持 15 年了」、「聽了單老將近 30 年。估計這輩子會一直聽下去。」評書愛好者們一句句充滿深情的評論,寄託了對單田芳先生的懷念,想先生如若泉下有知,定會倍感欣慰。

斯人雖已逝,藝術永流傳。互聯網時代,文化藝術的傳承手段是多樣的,大師的新媒體號可以是這個傳承的一個最直接的載體。

藉由單田芳先生賬號的更名,今日頭條也向廣大的評書創作者們發出誠摯的邀請。

今日頭條希望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助力評書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也希望更多評書愛好者能夠在今日頭條上,找到同好;

今日頭條更希望,在今人的創新發揚下,有一天,評書能夠以創新的形式,重新綻放出它的光彩,讓單田芳先生等一代評書老前輩們熱愛一生的藝術,能夠再次感動今時今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看書日簽 | 即使是分別,相遇也一定是有意義的
年輕人所見有極限,但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