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無情之人是誰?手段比曹操更絕,皇叔劉備卻替他叫好!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劉安在英雄雲集的《三國演義》里,是一個特別不起眼的卑微小人物,其職業獵戶,即獵人,以打獵為業的人家。可就是這樣一個著筆甚少且讓人過目即忘的小之又小的人物,卻因無恥至極的舉動——殺妻取肉款待兵敗逃亡劉備而讓世人牢牢記住了那位心狠手辣,無恥至極的少年,劉備從小沛逃亡到許都小路(相對於官道或驛道)上的獵戶劉安。
劉安在演義中的一行為一言語則反映出古代忠君體系下的一種極端的道德導向。一行為,原著是這樣寫道: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一言語,原文是這樣記載: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從劉安的一行一言,就可一目了然了解到在古代的價值體系中,妻子兒女都是可以犧牲——妻子和丈夫,子女和父親的社會地位完全不可能平等,妻子兒女在丈夫父親的眼裡心裡甚至不能算人。這正是忠君愛國或者孝敬父母而殺害拋棄子女妻子的最好解釋。
劉安之所以會殺妻款待兵敗逃亡的劉備,是因為在特殊的社會環境因素下,在特定的社會價值體系下,具體如下。
其一,現實社會所迫。
《三國志》記載:漢末,黃巾賊起,天下饑荒,人民相食。特別是曹操征討陶謙時,《三國志》記載: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漢末,社會紛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老百姓缺衣少糧,為了生存,人吃人的變態現象出現在奇葩的東漢三國里。可見在亂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種常態,雖然這種常態在後人道德觀念是很變態。為此,劉安殺妻迫於生存壓力(曹操發動戰爭,雙手沾滿鮮血,卻從未誅殺自己親人,某種意義上,劉安此舉更惡)。
其二,自古觀念使然。
劉安殺妻即是生存所迫,也是觀念使然。在父系社會,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一直延續到現在。先有要離殺妻自殘,詮釋一代英雄;再有吳起殺妻求將,成全一代名將;現有劉安殺妻獻肉,成就一個典範,忠君標籤。為此,在封建社會,劉安殺妻不受道德譴責的大惡人,反成不求富貴的大孝子。劉安殺妻折射出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的道德標準。雖然劉安殺了自己的妻子,可是沒有人責怪劉安,反倒應該得到賞賜,得到頌揚。這樣的道德觀念和現在相比,有些衝突,也有一些延續。
其三,儒家思想毒害。
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就是儒家的道德標準。因此,忠君和孝敬是古代男人安身立命的關鍵。一旦這些東西被侵害,在天下人心中,男人將無法在社會立足。因此,劉安殺妻取肉款待逃亡劉備是忠君,劉安服侍老母未能效忠劉備是孝敬。兩權相害取其輕。在安身立命的道德面前,妻子可以再娶,兒女可以再生。劉安的言行與劉備那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何其相似。按如今道德準則來衡量的話,劉安徹頭徹尾是個賣妻求榮,拍馬溜須、冷血兇殘的卑鄙小人,必然受到天下人的譴責,必需接受法律上的審判。按東漢價值標準來權衡的話,不可否認,對母親孝順,對皇叔劉備忠心,劉安不折不扣是個安邦治國,立政安民,修身齊家的忠臣孝子,理應得到天下人的頌揚。
劉安殺妻,殺出一個忠君愛民的好典範,扭曲一個不求富貴的大孝子,烘托劉備仁德之君光輝形象的一個龍套,是眾多熱愛擁護劉備的鐵杆粉絲的一個縮影。在今人看來,實在不可思議!
※魏延子午谷奇謀,一戰可定天下,諸葛亮聰明絕頂為何卻不用
※三國此人武力或排第六,一句話改變劉備關羽命運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