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市值補貼款助恢元氣 金龍騙補門後凈利翻番
來源:證券日報
受補貼退坡影響,虧損或盈利下降已然成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行業的寫照。《證券日報》記者查閱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4463輛,同比下降50.84%,環比5月凈減7600輛,降幅為63.19%。
然而,日前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汽車」)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稱,公司上半年銷售新能源客車5860輛,同比增549.67%,上半年凈利7919萬元,同比增長106.41%。
事實上,金龍汽車之所以能夠成為銷售榜單中唯一實現大幅增長的客車企業,主要源於公司去年同期慘淡的市場表現。
記者了解到,其子公司蘇州金龍作為此前被處以最大罰單的騙補客車企業,2017年上半年僅銷售3輛新能源客車,廈門金龍及廈門金旅受其影響,上半年銷售分別僅為478輛和491輛。
近半市值補貼款助「回血」
資料顯示,金龍汽車旗下蘇州金龍2016年被重罰,不但被追回補貼資金,累計罰款7.79億元,同時還被取消中央財政補助資格。受此影響,2016年金龍汽車營業收入和利潤雙雙滑落,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8.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從2015年的5.35億元驟降至虧損7.19億元,降幅高達234.26%。
然而,2017年4月1日,金龍汽車竟意外的收到了數額不菲的新能源車補貼款。當日公司發公告稱,公司控股的3家子公司近日各收到一筆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合計近43.97億元。事實上,彼時金龍汽車市值也不過89億元,近44億元的補貼款幾乎佔到了公司市值的一半。
也正是憑藉巨額補貼的強刺激,2017年儘管金龍汽車營業收入仍難扭頹勢下滑18.75%至177.36億元,但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大幅增長166.64%至盈利4.79億元。
然而,此次金龍汽車對這3筆補貼收到時間的披露卻令投資者心生疑竇。記者注意到,有金龍汽車投資者在股吧就提出質疑稱:2016年12月份金龍汽車就已經收到了2筆合計27.93億的補貼款,為何沒有及時披露,而是選擇在3個多月後公司發出預虧公告時才披露?
此外,同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為何蘇州金龍的16億元補貼款又晚於27.93億元補貼款近4個月?
有汽車證券分析師表示,有些公司傾向於在熊市或存在明顯利空時有意釋放差的業績用意做低利潤。等到市場好轉再集中釋放出來,製造業績大增的效果,進而抬高股價。
補貼退坡引發產銷雙降
事實上,儘管2017年實現了扭虧,但公司實際經營狀況並不盡如人意。金龍汽車在年報中亦坦承,2017年營收遠低於去年制定的年度收入增長5%的經營計劃;三項期間費用率為13.16%,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銷售受阻的同時成本控制也未能達到預定目標。
據公司產銷快報顯示,蘇州金龍作為被處以最大罰單的騙補企業,2017年上半年僅銷售3輛新能源客車,廈門金龍及廈門金旅受其影響,上半年銷售478輛和491輛。差強人意的經營業績也使得公司董事會進行了換血,自2018年以來,14名董監高中,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等在內的5人相繼離任。
然而,正源於2017年同期的慘淡表現,金龍汽車2018年上半年銷量和業績同比增幅遠高於行業。7月30日,金龍汽車披露年報顯示,金龍汽車上半年銷售新能源客車5860輛,同比增549.67%,上半年凈利7919萬元,同比增長106.41%。
逐漸恢復元氣的金龍汽車,上月21日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廈門金龍旅行車又分別收到廈門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第一批清算資金0.80億元、1.98億元。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也收到蘇州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央財政補助第三批清算資金0.27億元以及2017年第一批清算資金11萬元,上述推廣補貼款項合計為3.0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最新的補貼款發放具體時間,金龍汽車在通告中仍不予提及。公司僅解釋稱: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情況的公示,公司控股的3家子公司應收賬款中對應的2016年-2017年公司所售且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計行駛里程達到2萬公里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款為12.12億元。本次收到的3.05億元推廣補貼款項將直接沖減已銷售新能源客車形成的應收賬款,對公司現金流產生積極的影響。
此外,記者注意到,受補貼退坡影響,虧損或盈利下降已然成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行業的寫照。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4463輛,同比下降50.84%,環比5月凈減7600輛,降幅為63.19%。就具體企業來看,6月份榜單前十強中,除了南京金龍、廈門金旅、廈門金龍實現增長之外,其他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企業方面,各家客車企業墊付補貼資金,不但導致大量利息,同時減少了企業現金流的周轉;行業方面,由於新能源客車的主要推廣領域為公共交通領域,而這個市場容量有限,且從2014年推廣以來已漸近飽和。」這些都將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和企業利潤降低。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