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一把壺,竹林深處,流水潺潺的清涼意

一把壺,竹林深處,流水潺潺的清涼意

|竹林深處流水潺潺的清涼意

宜興,素有紫砂陶都之稱。

宜興人,家家制壺,代代相傳,即便不制壺,也做著與壺有關的營生。

可以說,宜興就是一個壺城。

除了陶都這張名片,宜興還是文脈之地,自古詩文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濃厚。

深厚的文化涵養與高超的制壺技藝,是宜興紫砂壺作為「茶具之首」的緣由之一。

- 1 -

返 鄉 青 年

強益鋮,宜興人,青年輩。

與多數初中一畢業便做壺的宜興人不同,高中畢業後,他遠赴廣州讀大學,嶺南獨特的文化與濃厚的商業氛圍,潛移默化中浸染著這個宜興人的思維與眼界。

不過,大學畢業後,強益鋮卻越發感到,自己身為宜興人的血液里,有著一股與紫砂壺不可切斷的聯繫。

似乎,自己終歸還是要回到宜興紫砂的懷抱。

幾經輾轉,回到宜興老家,強益鋮拾起了紫砂這個古老的行當,開始做壺。

作為一個外出讀書的年輕人,強益鋮的劣勢就是自己壺藝不精,但這卻也是他最大的優勢所在:思維不會被老派的制壺理念所束縛。

他重新學習紫砂壺的製作工藝與歷史,用自己獨特的理解去消化宜興的紫砂歷史。嘗試跳出原先傳統的框架,重新創造、出發,把新的元素、概念應用在了自己設計的紫砂壺上。

為了應對自己的劣勢,他找到了自己最親愛的人來制壺:母親。

強益鋮的母親,是宜興傳統的壺藝人,一生功底紮實,謹守本份,恪遵老祖宗留下來的制壺技藝。

母子商量,決定發揮彼此最大的優勢:兒子設計、母親來做。

雖然說強益鋮的母親一生所制之壺多為傳統式樣,不過,她現在願意為兒子的創新盡一份力。

於是,強益鋮設計的壺,在她母親的巧手下,帶著獨特氣韻,成型了。

- 2 -

素 竹 無 塵

不論是在宜興還是廣州,竹文化都是文人重要的題材,宜興還有著一片江南著名的竹海。

自古文人多在林間、園林里詠竹、畫竹,紫砂壺上也有竹的貼塑、刻繪,甚至以竹為形的「竹壺」。

對強益鋮來說,竹就是謙謙君子、文人的化身。他喜歡在竹林里沏茶。笛音簫遠、清茶香茗,十分有意境,也是文人樸素氣質的展現。

概念上,強益鋮決定深挖「竹」元素,在古壺造型里做出創新來。

「素竹無塵」,造型取法曼生井欄,是清代文人陳曼生自己設計的壺型,原型來自宜興一口小井。

2018西泠春拍 曼生井欄

井,不能離水;壺,不能離茶,彼此交融,深得意趣。從井裡汲水,就像從壺裡倒茶,不能貪快,做人要細水長流。

選擇井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口蓋大。

強益鋮發現,壺的口蓋大小,對於泡茶的方便性來說影響很深,簡單來說,就是投茶、倒茶更方便;同時,口蓋大散熱快,不易悶。

強益鋮手繪草圖,反覆修改,並與母親交換意見,最終由母親按設計稿製作出了「素竹無塵」。

每把壺皆附有復刻手稿圖

壺以段泥為胎,發色泛出深沉的棕褐色,契合竹壺意境。氣孔大,透氣性強,泡茶時很能彰顯竹林深處流水潺潺的清涼意。

壺嘴、壺把、蓋紐巧妙融入竹元素。

壺嘴、壺把採用竹節設計,壺嘴三彎,壺把雙環;

蓋紐別出心裁,設計流線型雙竹枝,看起來現代卻又古意盎然。

壺嘴、壺把、蓋紐三處仿生鑲接,看著像就從壺裡生長出來。

壺身一面刻繪清竹,取法嶺南畫派,高雅蒼健,一枝橫出;

一面碑體篆刻「無塵」二字,比例穩健,坦蕩樸實,深得篆刻之美。

數量不多,僅有幾把~

見證手速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高端古樹茶,送禮佳品
趁著陽光正好,帶上它出門喝茶去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