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腋神經 肩四邊孔綜合征

腋神經 肩四邊孔綜合征

肩四邊孔綜合征是一個很少見的神經、血管卡壓症候群。國內外均有報導,臨床上也曾見過,故載入本書。

【解剖】

參照上篇:肩關節應用解剖

【病因病理】

肩部外傷後遺癥狀 當肩部被牽拉、撞擊或跌傷致肩部嚴重損傷後,可使四邊孔周圍的組織發生創傷性炎症,而修復不全後會產生粘連、瘢痕等病變;另一方面,四邊孔處小血管多,特別是小靜脈很多,創傷後機化等原因易形成瘢痕粘連,致使四邊孔變小並壓迫腋神經。

慢性勞損 在肩關節過度的勞作、運動中,腋神經受到反覆磨擦,造成慢性損傷,致局部(包括四邊孔的軟組織和神經本身)充血、水腫,以致形成粘連或瘢痕,壓迫腋神經。

應提起注意的是,使用腋杖或類似的勞動都有可能損傷腋神經。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本病多見年輕人,常有外傷史,也應注意腋部有無長期受擠壓的歷史。起病緩慢,往往在無何誘因的情況下發病。

2、癥狀

肩部不適、睏乏無力,開始常不在意,病情在逐漸進展中。

肩部運動功能障礙,癥狀加重後出現肩關節外展、上舉困難。

三角肌可有萎縮表現。

可有肩外側和三角肌部皮膚麻木感,個別病例甚至痛覺減退或消失。

3、體征本病體征較少是其特點。

患側四邊孔處有固定的壓痛,肩主動或被動外展均可加重癥狀。

體檢可發現三角肌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肌力有所減弱,重者肩不能外展和上舉。

4、肌電圖檢查肌電圖檢查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5、鑒別診斷對於本病的診斷一定要倍加註意,特別是外傷後的三角肌萎縮,要認真檢查肩外側皮膚是否有感覺障礙,同時應做肌電圖檢查,以證實診斷。

【針刀治療】

1、適應症與禁忌症除佔位性病變所致神經卡壓者外,均為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

2、體位俯卧位,患肢稍外展,使術野暴露清楚。或側卧位,患側在上,胸背部以枕等物墊好,保持體位穩定。

3、體表標誌

肩胛骨外側緣此骨緣可清楚捫及,其上2/3為小圓肌的起始部。

肩胛骨下角 是大圓肌的起點。

肱骨小結節嵴 此嵴為肱骨小結節下與結節間溝前方的骨嵴,是背闊肌和大圓肌的附著點。

4、定點(圖3-3-08

肩胛骨外緣點松解小圓肌,可定1~2個點。

肩胛骨下角點松解大圓肌,可定1點。

大結節下分點 松解小圓肌大結節附著點。

小結節嵴點松解大圓肌,可定1~2點。

5、消毒與麻醉此處局麻應無危險,但應注意在肩胛骨外緣穿刺時一定觸清骨面,防止滑到肋間隙中。

6、針刀操作

肩胛骨外緣點刀口線與肩胛骨外緣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膚,勻速推進直達骨面。調整刀峰到骨外緣,沿骨緣骨面切開剝離3~5刀,縱行疏通、橫行剝離,刀下有鬆動感後出刀。肩胛骨下角點刀口線與肩胛骨下角的外緣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膚,勻速推進直達骨面。調整刀鋒至肩胛骨下角邊緣骨面,行切開剝離3~4刀,縱橫疏通,橫行剝離,刀下有鬆動感後出刀。

大結節下分點 刀口線與上肢長軸線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膚,勻速推進直達骨面。切開肌腱3~4刀,縱橫疏通,橫行剝離,刀下有鬆動感後出刀。

小結節嵴點為結節間溝的內側緣骨嵴。刀口線與肢體縱軸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膚,勻速推進,直達骨面。調整刀鋒至骨緣,緊貼骨面做切開剝離3~4刀,刀下有鬆動感後出刀。

7、手法操作病人仰卧位,先讓病人患肢屈肘,醫生的同側手與患手相握,醫生用力使患肘伸直,反覆伸、屈數次;在原卧位及屈肘的狀態下,做肩關節內、外旋轉數次。

【注意事項】

1、在肩胛骨外緣做針刀操作一般應無危險,但必須在肩胛骨外緣的骨面上操作,不可將刀鋒滑至肋間,以免產生危險,所以刀鋒不可離開骨面,在操作中要十分注意。

2、在肱骨小結節嵴上做切開剝離,一定要在肌腱的固定和遊離的交界處,才能達到肌腱松解的目的。

3、雖然設點較多,在執行操作時可按壓迫輕重、肌緊張情況而有所選擇。大部分情況下,只作大、小圓肌肩胛骨緣附著點即可。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針刀醫學繼教部近期培訓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刀醫學分會 的精彩文章:

脊椎小關節紊亂
針刀療法為主治療Ⅱ型糖尿病簡析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