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案」陷羅生門,俄羅斯西方難轉圜
原標題:「中毒案」陷羅生門,俄羅斯西方難轉圜
近日,俄羅斯前情報人員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中毒一案又有進展。9月5日,英國政府發布兩名俄羅斯「嫌疑人」身份信息,指控他們「參與投毒」。13日,在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播出的一則電視採訪中,兩名「嫌疑人」同時現身,矢口否認與「中毒案」有任何關聯。他們的言論進一步加劇雙方圍繞該事件展開的外交爭鋒,有分析認為,西方對俄制裁或將繼續升級。
「嫌疑人」現身說法
據報道,兩名「嫌疑人」在採訪中承認英國公布的照片是他們本人,姓名也與公布的信息相吻合,但他們只是普通俄羅斯商人,從事運動營養行業,雖「以遊客身份」去過斯克里帕爾所在的城鎮,但並非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特工。
根據英檢方公布的「時間線」, 兩名「嫌疑人」於3月2日從莫斯科飛抵倫敦,第二天前往索爾茲伯里,當晚返回倫敦。3月4日,兩人再次前往索爾茲伯里,並在斯克里帕爾的住處附近逗留,之後返回倫敦並前往機場,再乘飛機返回莫斯科。兩人在採訪中表示,他們前往索爾茲伯里只是旅遊觀光,連續兩天前往索爾茲伯里,是因為第一天天氣不好、道路泥濘。他們可能路過斯克里帕爾的住所,但不認識被害人,所以「中毒案」與他們沒有關係。他們還表示,英國政府的指控嚴重破壞了他們的生活,希望英國方面能夠儘快找到真兇,並向他們道歉。12日,普京曾發表講話稱,俄方已經知曉這起案件的兩名「嫌疑人」身份,他們都是平民,希望他們能夠儘快露面並親自講述發生的一切。
對於此次專訪,英國外交部重申先前的3點結論作為回應,即這兩名俄羅斯人被英國警方和檢方認定是索爾茲伯里襲擊案的主要嫌疑人;其身份是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特工;作案時使用違法化學武器——軍用級別神經毒劑「諾維喬克」。英國首相府發言人對此表示,兩名嫌疑人犯罪證據確鑿,他們的話是「公然捏造的謊言」,且俄方一直在「模糊處理、回以謊言,絲毫沒有改變跡象」。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本人還稱,對兩名嫌疑人的採訪是「對公眾智商的侮辱」。
外交風波愈演愈烈
「中毒案」加劇俄羅斯同西方的政治對立。3月14日,特雷莎·梅率先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人員,隨後,多個西方國家相繼宣布驅逐俄外交人員,其中美國驅逐的俄外交人員達60人,為數量之最,且關閉俄駐西雅圖領事館。俄羅斯隨即採取對等措施強硬反擊,俄與西方關係陷入僵局。
7月4日,英國警方通報了在威爾特郡埃姆斯伯里鎮發生的另一起神經毒劑事件,一男一女因中毒被送醫,其中中毒女子不治身亡。9月5日,英國檢方通過審議1400份報告、排查超過11000小時監控錄像,對索爾茲伯里「中毒案」兩名嫌疑人提起公訴、發出逮捕令,還放話稱,如果兩名嫌疑人離開俄羅斯,英方將採取一切可能措施拘留他們,並將他們引渡回英國進行審判。
俄英雙方就此掀起激烈的「外交口水仗」。英國堅稱「證據確鑿」,依據的是大量監控錄像、嫌疑人房間發現的用來盛裝毒劑的香水瓶和重要的人證——代號為「阿波羅」的俄駐義大利大使館外交人員,他被英國情報機構策反,泄露 「嫌疑人」的相關信息。然而俄羅斯堅稱這是英方「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俄官方及媒體指出所謂「證據」的諸多疑點,並質疑英國調查的客觀公正性。俄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俄方曾向英外交部發出約60封照會,要求進行聯合調查,但未收到英方的回應。
不僅如此,英國還極力推動事態國際化。9月6日,英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通報「中毒案」最新調查結果,得到美、法、德、加四國支持。隨後四國發表聯合聲明,支持英國對兩名嫌疑人的指控,承諾要共同打擊在四國領土上外國情報網所犯下的惡行,並敦促俄羅斯披露該國的神經毒劑生產計劃。
制裁接踵而來
據報道,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皮爾斯表示,因「中毒案」出現新進展,英國將與盟國商議進一步擴大對俄制裁問題。8月8日,美國就以該事件為由,單方面宣布依據其國內《生化武器管制和消滅生化武器戰爭法》對俄發起兩輪制裁。第一輪制裁已於8月27日生效,包括停止參照1961年《對外援助法》對俄進行援助,停止發放向俄國有企業出口武器和軍民兩用產品的許可等。第二輪制裁措施更為嚴厲,或涉及禁止對俄羅斯法人貸款、大規模切斷與俄的進出口貿易、禁止俄航空公司執飛美國航線、美俄雙邊關係降格等,制裁將視情於11月實施。
據美國彭博社14日報道,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馬尼沙·辛格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談及對俄制裁問題。她表示,美國實施的對俄制裁已對俄公共部門產生重大影響,給俄企業造成重大打擊,使俄羅斯損失數百億美元。如果俄羅斯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准許美國對其境內化武設施進行檢查,並保證不再使用神經毒劑,可免於制裁。然而辛格認為,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會同意這一提議,如果錯過11月的最後期限,第二輪制裁將自動啟動。
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不可能任由一國撇開國際條約、國際組織和第三方機構對其化武設施進行入境檢查,這種要求不但無理,而且充滿挑釁意味。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14日對此回應稱,俄羅斯不會對美國的「最後通牒」作出反應,因為這一要求遠遠超出《化學武器公約》的範圍。發言人還指出,俄羅斯已於2017年9月在嚴格的國際管制下完成對化武生產設施改造,並在2018年接受禁止化學武器組織4次檢查,而美國卻沒有在《化學武器公約》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對其化武的銷毀。因此,在這一問題上對俄橫加指責顯然是在秉持「雙重標準」,是為對俄施加後續制裁尋找理由和借口。
※中國炊事員在莫斯科郊外點起「裊裊炊煙」
※這三封軍人家書,或許會承包你這個周末的淚點……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