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北解放軍的裝備最精良,華東野戰軍根本比不上

東北解放軍的裝備最精良,華東野戰軍根本比不上

文|白孟宸

1947 年5 月初,中共中央東北局在哈爾濱舉行高級幹部會議,林彪(正中)主持會議。

1948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冬季攻勢結束,東北戰場的大勢已經徹底倒向中國共產黨一邊。從1947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連續發動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勢,收復城市77座,擴大解放區30.7萬平方公里。至此東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獲得解放。

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戰場解放軍中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支。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東北野戰軍除原有的9個縱隊外,在3月由南滿獨立第1、第2、第3師組建了第5縱隊,由冀熱察遼軍區獨立第1、第2、第3師組建第11縱隊,以東北軍區直屬獨立第2、第4、第5師組成第12縱隊,從二線兵團和機關抽調人員充實到戰鬥部隊,保證了各縱隊和師達到齊裝滿員。

為了增強攻堅戰力,東北解放軍專門成立了鐵道縱隊和炮兵縱隊,對縱隊炮兵團進行了摩托化改裝,對師旅炮兵團進行加強。據時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副司令李聚奎回憶,至遼瀋戰役開始前,東北野戰軍已有12個縱隊,36個師,另有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1個炮兵縱隊及1個炮兵旅、1個鐵道兵縱隊、1個戰車團,共70餘萬人。用李聚奎的話說,「這就是我們後勤工作保障的對象和規模」。

當時東野的炮縱規模和裝備水平在我軍序列中當屬絕對的第一。據時任炮縱副司令員蘇進回憶,東野的特種兵縱隊,也就是炮兵司令部直轄的炮兵和裝甲兵已經發展到8個炮兵團、1個戰車團和1個工兵團。整個東野擁有2370門各型火炮。在遼瀋戰役序幕的義縣攻堅戰中,東野炮縱派出3個炮兵團,與3縱炮兵團一起支援步兵作戰,而國民黨守軍1萬餘人,僅配有8門山炮。為了趕上步兵,炮兵在從火車卸下炮械後,連夜行軍,部分營、連一天前進65公里。而且在這次戰鬥中,我軍炮兵第三次演練了用火炮對敵方固守城牆進行破壞射擊,以打開突破口的戰術。但同時炮縱司令員朱瑞為了調查炮兵射擊效果,在戰鬥後進城勘察,不幸觸雷犧牲。

在決定戰局的塔山阻擊戰中,雖然國民黨方面佔有海空優勢,但東野炮兵實力卻不弱於地面的國民黨軍。我軍的4縱炮兵團、冀熱察遼軍區炮兵旅一部以及東野炮縱配備大口徑炮和高射機關炮,僅4縱炮團就下轄6個連,裝備野榴炮15門,高射機關炮5門。在塔山方向,我軍炮兵實現「三線兩群」配置,團屬火炮為第一線,師屬火炮為二線,縱隊掌握的重炮放在第三線。為了加強聯繫,第三線的重炮分為東西兩炮群,支援塔山至白台山一線的第一炮群擁有野榴炮12門,高射炮5門,支援塔山以東至海濱一線的第二炮群擁有野榴炮14門,75毫米高炮4門。在10月10日我軍準備奪回意外丟失的打漁山陣地前,因為前線的炮兵觀察員三人中兩人重傷一人輕傷,觀察所被毀,因此炮兵團團長王一平親自帶隊來到步兵第34團指揮所,恰逢焦玉山團長發現敵人在自己陣地前方右側布置了十餘門山炮,於是緊急要求炮兵進行壓制射擊。很快我東炮群集中3門90式野炮,7門38式野炮和14門山炮對敵人目標進行10發急速射。這輪暴風驟雨般的射擊,直接將國民黨軍的山炮營從陣地上抹去。

進攻錦州前,「東總」集中了各縱隊炮兵及炮縱主力,共有各型火炮591門。此時國民黨軍對於東野的炮兵已經有所了解。因此配水池陣地專門在鋼筋混凝土碉堡外覆蓋1—2米厚的土層,偽裝成土木結構。我炮兵最初使用短延時引信,結果炮彈在積土上打出大坑,實際上卻沒有破壞堡壘。在步兵第一次突擊失敗後,我炮兵緊急改變了引信裝定方式,使得炮彈在打入敵人堡壘後再爆炸,終於支援步兵奪取了配水池。

正在指揮戰鬥的林彪(中)和羅榮桓(右)

與炮兵相比,東野的裝甲兵規模較小,番號為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戰車團。該部隊前身為1945年12月1日成立的東北炮校坦克大隊,至1948年6月全團擁有兩個戰車營,1個汽車營,兵力1000餘人,技術裝備為坦克30多輛,牽引車10餘輛,其他汽車和裝甲車40餘輛。據董來福等人回憶,為了保證錦州攻堅戰的勝利,我軍繳獲的第一輛日本97式坦克,也被部隊拉出來進行修理。這輛坦克因為生產年限早,故障多,被指戰員稱為「老頭坦克」。時任坦克團長的孫三和政委毛永鵬一起,確定全團分為三個梯隊,除第三梯隊留守外,其他參戰的車輛和人員統一編入一營,共有中型坦克、輕型坦克和袖珍坦克15輛,汽車13輛,人員250餘人。而這一時期固守錦州的很多國民黨軍人根本沒有見過坦克,也不相信解放軍能夠在攻堅中展開十餘輛坦克。

事實上,我軍能夠在遼瀋戰役中展開近600門火炮和15輛坦克的龐大兵力,與東野炮縱工程兵營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美械部隊利用從美軍那裡學到的工程兵技術,多次向解放軍展示了現代化工程兵是如何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多年後很多老兵對國民黨軍鋼板鋪路快速突進的行動仍然記憶猶新。東野的工兵部隊是從延安炮校工兵隊發展過來的,至1948年秋,東北工兵學校共培養了1500多名專業幹部,為各縱隊編建了一個工兵營。遼瀋戰役後東野組建工兵團,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個工兵團。上文提到的義縣攻堅戰中炮縱工兵營500餘人首先在大凌河清除沙障,鋪設供炮兵通過的便道。為了保證載重車輛通過,工兵在水深處埋設枕木,再在其上安裝鋼軌,保證了各種車輛在9月30日前進入陣地。在遼西圍殲戰中,工兵3連緊急在錦州東北方面架設一座長度超過50米,可以通過載重車輛的木橋,最終提前一天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而國民黨軍的參謀們以自己的工兵實力推斷解放軍,反而將架橋時間多算了近一天,這就相當於工兵為我軍遼西殲敵爭取了近兩天的時間。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挺悲催的!拿破崙邊征戰邊給親戚封王,省心的卻只有繼子
除了6場世界盃比賽,關於這個城市你還應該知道一位巨牛的飛行員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