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建都南京的政權都不長,這才是深層的原因

為何建都南京的政權都不長,這才是深層的原因

原標題:為何建都南京的政權都不長,這才是深層的原因


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央集權的時間通算下來也有兩千多年,在此期間所有的政權選擇首都大致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哪幾個地方。從安全、水利、糧食、地理、人口這幾個方面來選擇,並且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長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這幾個地方便成為歷代定都的首選之地。可有一件讓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那就是選在南京建都的政權,基本上都不長久,為此很多好事者甚至還從「風水堪輿」、「五行之氣」等虛幻的層面找出解釋,當然大多數都是無稽之談。那麼南京的政權都短命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其實無論從哪一方面講,自唐代之後,南京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都非常符合建都的要求。就連所謂的風水學說也都贊同南京的氣象非常優秀,但這並不意味著南京毫無瑕疵。那些什麼「斷龍脈」、「埋金」之說純粹子虛烏有,都是事後諸葛亮們牽強附會的歪理邪說,不足為信。要真是按照他們的理論,昆崙山的風水最好,為什麼沒有政權在昆崙山上建都呢?南京的問題其實有兩條,其一是除了明朝之外沒有大一統的政權選擇南京,其二是南京的安全性能並不是很高。



首先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大部分都是割據或偏安政權,例如三國時期的東吳在南京建都,那是因為當時的西南地區大部分還都是剛剛開拓,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甚至福建兩廣地區還有少數民族雜居的情況。這時候南京是最接近中原核心的地方,進可進取中原,退可偏安西南。但當時西南的經濟、人口實力遠不能和中原相抗衡,被統一隻是遲早的事情。長江以南開始得到大力發展,是從西晉滅亡時的永嘉南渡開始的,當時北方大亂,兵連禍結,老百姓不得不跟隨司馬氏南下尋找活路。


自此之後南京地區的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但是政治中心仍然還在北方,最重要的是,從漢朝到明朝這一千多年裡,中國所要面臨的主要軍事威脅都是來自北方,所以政權的首都必須建立在黃河流域,用以抵禦北方外族的邊患。試想一下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住在南京城裡,北邊突厥入侵的消息最快也要十幾天才能收到,能你發覺之後人家早就搶完開溜了,那還能等到你發兵救援。所以除了造反割據的草頭王,還有被趕到南方區的偏安政權沒辦法之外,稍有雄心的君主都不會選在南京建都,既然沒有雄心壯志,被吞併、滅國是遲早的事情,南京城本身是無罪的。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南京的城防並不強,你別看有長江天塹來做屏障,自唐朝之後長江幾乎就沒能擋住多少進攻。舉個例子來說吧,北宋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千辛萬苦在南方集合力量建立南宋政權。可是剛剛成立沒幾天,金國完顏兀朮就帶兵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當時的臨時都城建康,也就是南京幾乎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鐵浮屠輕而易舉的突破長江天塹,南下腹地肆無忌憚。所以南宋不得已才在浙江杭州建立臨都,這才保住半壁江山一百多年,如果建在南京,隔三差五就讓人突破圍城誰也受不了。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後,修建的明城牆如鐵桶一般,直到今天城牆依然保存完好,可謂固若金湯。可事實上呢,從城牆建成之後直到今天,燕王軍、清軍、太平軍、北洋軍、日軍這些進攻南京的軍隊,城牆一次都沒有擋住,每一次都讓人家攻破。



但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選在南京建都其實也有道理,因為經過多年的變遷,北方都已經被打爛了,文化經濟已經全面南遷,長江以南的賦稅已經是中央財政的中流砥柱。更重要的是南京地處南北交匯之地,你要往北方派兵也好,南方徵稅也好,往東出海也好,南京都有天然的優越性,水路漕運更是無往而不利。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因為太靠近邊境,以至於兩百多年裡都城數次被圍,比如從山海關出兵長驅直入,用不了幾天就能兵臨北京城下。而且北方離江南賦稅重地太遠,京杭大運河堵塞之後物資運輸更加困難。崇禎年間黃河流域內外交困,陝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打得支離破碎,江南雖然是經濟發達、歌舞昇平,卻無力北援。甚至崇禎皇帝自殺很久之後,南京六部才收到消息,但這時候幹什麼都晚了。

時至今日,地理環境對於安全性來說已經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發達的工業也讓交通運輸不成問題,決定都城的主要因素反而成了文化底蘊。就拿北京與南京來做對比,平心而論南京的文化底蘊確實比北京稍遜一籌,而且從全球的局勢考慮,北京更能代表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近代唯一一次大規模從列強手中收復領土,讓民國疆域達到巔峰
危急時刻,蔣介石決堤黃河,淹死多少日軍?到底對抗戰有何意義?

TAG:歷史風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