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今天「九一八」,不忘曾經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一定要跟孩子說

今天「九一八」,不忘曾經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一定要跟孩子說

今天「九一八」,不忘曾經烽煙起,心中長鳴警鐘聲!這段歷史不容忘記,這一天,澆透了中國人深重的苦難,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

今天「九一八」,不忘曾經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一定要跟孩子說


今日,我們詳細梳理了這段飽含艱辛的歷程,為大家呈現出一張「九一八」事變全景圖

1931年9月18日,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準備和策劃,日軍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武裝侵華的「九一八」事變。隨後東三省陸續淪陷,中國人民由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出人心的善惡和是非曲直。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之後,數萬萬中國同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浴血奮戰,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民族的解放。然而反觀那時的國民黨政府面對敵人的侵佔,仍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的方針,導致東三省淪陷,3000萬東北同胞陷入水聲火熱之中……

時間可以遠去,然而歷史不該忘記。當面對國土淪陷,民族危難之時,革命先輩奮起抵抗、折戟沉沙、浴血疆場,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的脊樑。偉大的靈魂需要被牢記。不屈的歷史更值得被銘記。

事變發生的那一天,天空灰濛濛的,正如當年背井離鄉的人們的心情。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挑起局部侵華戰爭

1930年,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再次波及日本,國內階級矛盾加劇,社會動蕩不安。同時,日本從中國東北攫取的經濟利益急劇減少,它在東北最大的企業「滿鐵」的收益,也比1929年減少了一半。1931年1月,「滿鐵」前副總裁松岡洋右宣稱:「滿蒙問題是關係到我國生死存亡的問題,是我國的生命線」,「要牢牢確保和死守」。3月,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公然聲稱:「滿蒙是帝國國防的第一線」,「如果單純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歸根結底是不可能達到解決滿蒙問題的目的的。」

此時,日本法西斯勢力認為:英、法、美等西方大國由於忙於應付國內的經濟危機,無暇顧及遠東問題;「中國忙於內亂,對滿洲問題尚無反彈力量」;「即使進擊北滿,蘇聯也不會採取行動,國際聯盟也沒有實力干涉滿洲事態」,侵略中國東北的客觀條件已基本成熟。因此,日本決定使用武力攻佔中國東北。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預定計劃,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稱「暴戾的中國軍隊,於奉天北面的北大營西側,破壞南滿鐵路,襲擊我守備隊,雙方發生衝突。」並以此為借口,迅速以獨立守備隊攻擊東北軍駐地大營、城中心、飛機場等要害部門,瀋陽城、北大營和飛機場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9月19日晨,關東軍攻佔北大營,佔領瀋陽城,然後向瀋陽以北和東南兩個方向進攻。至9月25日,關東軍侵佔遼寧、吉林兩省大部,佔領了長春、吉林等30餘座城市和12條鐵路。

10月3日,關東軍以遼、吉兩省為基地,開始向當時的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方向進攻,於11月19日佔領齊齊哈爾。1932年1月3日,佔領錦州。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圖為侵華日軍在瀋陽城垣上向城內射擊。

1月8日,日本天皇裕仁頒布敕語,讚揚關東軍「果斷神速,以寡克眾」,並「嘉獎其忠烈」;日本貴族院、眾議院也分別通過決議,對日軍侵華的「功勛」,致以最大的「敬意」。這一事實雄辯地證明,侵略中國東北是日本統治集團的共同意志,而天皇則是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的最大慫恿者和支持者。

關東軍佔領錦州和遼西後繼續北上,於2月5日佔領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短短的4個月零18天內,就擊敗了近20萬中國東北軍,佔領了東北廣大地區,世界為之震驚。日本軍國主義之所以能夠如此輕而易舉地實現其狂妄野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採取了對日不抵抗政策。

早在1927年,蔣介石就曾與田中義一達成協議,承認日本在東北地區的特殊權益,並表示堅決反共到底,以換取對方的支持和援助。1931年七八月間,蔣介石連續致電張學良,要求對日軍挑釁採取不抵抗政策,更在電報中指明:「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9月22日,當日軍佔領遼寧、吉林兩省大部地區後,蔣介石還在南京發表演說,要「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的態度,靜待國際公理之判斷」。正是由於張學良忠實貫徹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方面解除了東北軍的思想武裝,另一方面對日本發動軍事進攻的戰略意圖嚴重誤判,當事變發生後又缺乏有力的指揮,導致東北軍大多不戰自潰。

蔣介石之所以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其基本理由就是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主要敵人,而日本則是次要敵人,因此「攘外必先安內」。「九一八」事變前夕,他宣稱:「惟攘外應先安內……不先消滅赤匪……則不能禦侮」。「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仍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他認定「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故應「先清內匪」再言抗日,並親自坐鎮江西指揮「圍剿」中央紅軍,而坐視東北大好河山淪入敵手。

「九一八」事變後,美國政府雖對日本獨佔東北不滿,曾宣布「不承認主義」,但並無任何反對日本侵略擴張的實際行動。英國的對華政策是維持現狀,只要日本的侵略不妨礙其在中國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的利益,也不願得罪日本。法國也採取了與英國大體相同的立場。美英還照樣供應日本軍火,法國則向日本貸款8億法郎。西方列強採取的這些綏靖政策,大大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中國共產黨發出抗日救國的號召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毅然站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最前列,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提出了收復失地、抗日救國的主張。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先後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為國民黨反動政府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告全國民眾書》和《對日戰爭宣言》等10多份文件。這些文件一方面譴責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對內鎮壓人民、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的錯誤立場。另一方面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決捍衛國家和民族獨立的嚴正立場並號召全中國的民眾自動地組織起來,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號召人民組織武裝抗日。

中國共產黨發表的宣言、決議等,忠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決不屈服的堅定意志,莊嚴地宣告了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戰鬥到底的堅定決心。因此,它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烈響應。同時,中國共產黨人還投入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的武裝鬥爭中,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趙一曼等一批共產黨員由關內到達東北,推動東北的抗日鬥爭。

學生、工人、抗日團體紛紛行動起來,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在其他愛國黨派團體和愛國人士的呼籲下,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城鄉蓬勃興起。

「九一八」事變後,各地青年學生到南京向國民黨中央請願出兵抗日。

圖為蔣介石出面答覆學生的質問。

青年學生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先鋒。「九一八」事變之初,北平、上海、南京等10多個城市的青年學生,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出兵抗日。

工人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31年9月,先後有3.5萬名碼頭工人舉行反日大罷工,100多個工會團體和各界群眾數萬人舉行抗日示威大遊行。此外,北平、天津、南京、青島、太原、重慶、廣州和武漢等地工人,也以各種形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處在抗日鬥爭最前線的瀋陽兵工廠3萬多名工人先後離廠,拒絕為日軍生產武器;長春中東鐵路工人自發組織起來,將機車轉移,阻礙日軍運輸。

與此同時,全國大中城市紛紛成立抗日救亡團體,積極開展抗日活動。9月27日,從東北流亡到北平的知名人士500餘人,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宣誓「抵抗日本侵略者,共謀收復失地,保護主權」。在此前後,哈爾濱各界聯合會、北平工界抗日救國會、南京農界抗日救國會等抗日救亡團體也相繼成立,並動員領導各界群眾投入抗日救國的洪流。

偉大的中國抗日戰爭,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能教育集團 的精彩文章:

家長們關心的5大問題,全國教育大會都回應
巴侖思智慧課堂:為傳統教育賦能

TAG:聚能教育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