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學生信息化素養 構建個性化學習路徑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實現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融合?9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二中學18位老師在五大分會場帶來了12個學科的智慧教育公開課。
石磊老師的語文課,通過教學資源的及時共享,一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心靈意境;楊雪芹老師的數學課,基於系統提供的搶答點贊、小組討論等功能,把相對枯燥的幾何課變得活潑有趣;李蕊老師的英語課,依託科大訊飛全球領先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對學生的英語發音進行打分和糾正,實時檢測課堂教學效果……
北京十二中的公開課也拉開了「智慧教育,因AI而能-全國新高考實施策略研討活動」的序幕。9月18日,由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主辦,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與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承辦,科大訊飛協辦的全國新高考實施策略研討會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舉辦。
走進十二中教室,每位學生都配有智能手環,與自己班牌對應,不僅可以無感知簽到,還可以通過智能班牌查詢自己所有學習記錄,老師也能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路徑。「我們希望用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為每一個老師構建一個精準教學的路徑,為每一個學生構建一個個性化學習的路徑。基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我們採集教、學、考、評、管等各個關鍵環節的過程性數據,幫助學生減少無效學習時間,幫助老師提升教學精準度,為師生打造針對性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的信息化環境與服務。」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副總裁丁鵬說。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蔣炎富介紹,十二中將教育與信息化結合,實行多學科發展,多層次實踐。立體交互、實時反饋的智慧課堂已成為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全學科的常態課。十二中的信息化教學,正在從學生應用走向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我們更重視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的思維能力、信息篩選能力、信息倫理和文明素養。讓學生不要迷失在海量信息中。」蔣炎富說。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本部校區執行校長王自勇介紹,十二中在課程改革中,明確教育要立德樹人,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改革重點是課程特色+辦學特色,改革關鍵是選擇+揚長。由每一個班的課程向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轉變,課程結構進一步優化。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學生指導、評價轉型方面面臨挑戰,也同時在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管理關等方面發生了觀念變化,在教學方式、管理模式、評價方式上發生了方式變化。學校注重頂層設計,重構課程體系,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真』的教育在於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正確的認真論和方法論,通過『創新驅動』的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素質,潤澤學生的智慧。『善』的教育在於培養學生走向社會、面向世界的倫理觀和行為,通過實踐積澱的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社會素質和國際素質,塑造學生精神。『真』和『善』是教育的過程。『美』是教育的結果。」王自勇說。
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雜誌副主編宋述強認為,智慧校園建設需要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目的就是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都能便捷地獲取其想要的資源和服務。未來的技術發展不會取代老師的地位,但是如果老師不懂技術將會被淘汰。
「人才是什麼?如果人才是一棵大樹,樹尖的是人才,樹兩邊的也是人才。不能只有一個目標,一把尺子。學生從小到大,積累了海量的教育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學生的性向、潛能、思維模式。」考試部考試中心原主任戴家干認為,加大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社會功能與教育功能匹配,尋找最大公約數。「教育技術至關重要,但是學校千萬不能本末倒置,要始終牢記教育本質,以人為本,以孩子的綜合發展為本,把大數據用好用對,才能發揮技術的價值,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
研討會上,還進行了「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 納新儀式。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天津市實驗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等14所學校成為新增理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