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方唱罷我登場 這些劇種您都熟悉么?

你方唱罷我登場 這些劇種您都熟悉么?

戲曲劇種(上)

提到戲曲,很多人首先提到的就是京劇,其實京劇只是精彩紛呈、種類繁多的中國戲曲的代表之一。如果還知道崑曲、越劇、豫劇、黃梅戲等,這說明,您已經是初級票友了。小戲迷通過第一輪《戲碼頭》的錄製探班,打開了戲曲之門,第一次接觸到了河北梆子、秦腔……

本期《戲碼頭開課了》將分三個課時,為大家科普一下戲曲有哪些劇種,有些劇種雖然流傳地域沒有那麼廣,但在戲曲百花齊園裡也是獨樹一幟!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也要熟悉他們、傳承下去。

1、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

在《戲碼頭》演繹《武家坡》選段

2、崑曲

崑曲,又稱「崑腔」、「崑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在《戲碼頭》演繹《玉簪記·琴挑》選段

3、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於河北、北京一帶的梆子戲,它源於山、陝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經由山西傳至河北,結合河北與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唱腔高亢激越,善於表演悲劇情節。河北梆子著名劇目有《蝴蝶杯》、《轅門斬子》、《杜十娘》等。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張秋玲

在《戲碼頭》演繹《洪湖赤衛隊》選段

4、蒲劇

蒲劇,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而成,一說此即為原來的山陝梆子。現流行於山西西南部及陝西、河南一帶,在聲腔上近似於秦腔,語言也用陝西方言。著名劇目有《掛畫》、《殺狗》、《殺驛》等。

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孔向東

在《戲碼頭》演繹《趙氏孤兒》選段

5、秦腔

秦腔,陝西省地方戲,也叫「陝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約形成於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獷質樸,唱腔高亢激越,其聲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游龜山》、《三滴血》等。

秦腔「肖(若蘭)派」傳承人王榮華

在《戲碼頭》演繹《游龜山》選段

6、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挂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豫劇「常派」傳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惠

在《戲碼頭》演繹《花木蘭》選段

7、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錢惠麗

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志萍

在《戲碼頭》演繹《梁祝》選段

8、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安徽黃梅戲名家吳亞玲、蔣建國

在《戲碼頭》演繹《雷雨》選段

9、漢劇

漢劇,一般指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的戲曲劇種,源出湖北地區,舊稱「楚調」或「漢調」,主要聲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黃腔,迄今為止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主要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廣東也都有漢劇,均為多腔劇種,與湖北漢劇迥然不同。

武漢漢劇院著名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陳派」傳人 王荔

在《戲碼頭》演繹《宇宙鋒》選段

10、滬劇

滬劇,流行於上海一帶的地方劇種,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形成上海灘簧調,又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並定名為滬劇。劇目多為現代題材,如《啼笑姻緣》、《羅漢錢》、《蘆盪火種》等。

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馬莉莉

在《戲碼頭》演繹滬劇《日出》選段

11、花鼓戲

花鼓戲是對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荊州花鼓戲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台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樸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荊州花鼓戲名家胡新中、李春華

在《戲碼頭》演繹荊州花鼓戲《原野情仇》選段

12、楚劇

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在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傳統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黃岡、荊州、咸寧、荊門,宜昌、黃石,隨州十地市五十餘區縣。是湖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

武漢楚劇院著名演員夏青玲

在《戲碼頭》演繹楚劇《推車趕會》選段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幫助蔣介石娶到宋美齡的最大功臣,竟是這個女人!
一艘威力無比的德國戰列艦,為何成為德軍海上王牌?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