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大造假之物:為何頻頻出現在古玩市場?
熱情不斷高漲,使得國內喜歡收藏古董的人群不斷擴大,加之電視台製作了大量的鑒寶節目,更是為收藏品市場推波助瀾,從而帶動了古董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因此,對於靠眼力「吃飯」的古董收藏者來說,要多留個心眼兒,睜大眼睛。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些古玩圈中常見的五大類:
仿古玉:常常被外表迷惑
無論是國內的哪個古董市場,最常見的古董就是古玉。可是在這些古玉中仿製品相當多,大部分來自河南南陽和遼寧的岫岩,那裡是玉的故鄉,也是造假的聚集點。當地人用機械操作代替人工雕琢,然後再仿製一些造型和圖案,這樣生產出的玉器價值也較低。在當地一對玉鐲只要3元錢,可到了外地就可能標上幾千元,很多對玉不甚了解的人經常受騙。同樣,翡翠造假也很多,主要是用激光上色,但這種顏色幾年後就會褪掉。
瓷器:讓收藏者「花眼」
一位專家曾不無感嘆地表示:「我從事瓷器鑒定30多年,見過的文物不下5萬件,可是哥窯的瓷器卻只見過1件。」可是,在如今的古董市場上,仿製的哥窯、汝窯、定窯瓷器卻隨處可見,樣式更是從梅瓶到帽筒,幾乎無所不包。在很多古董市場上,總有一些外地來的老鄉叫賣「出土文物」,他們的騙人伎倆其實非常簡單:選一批造型比較古樸的瓷器,然後,將瓷器浸在鹽酸中,待瓷器表面發黃、產生裂縫後再將這批瓷器埋進土裡。兩、三個月後,瓷器開始變得
灰暗、陳舊,看起來就好像是經過了千百年一樣。
宣德爐:幾乎十爐十假
除古玉和瓷器外,最火的假文物就要數「宣德爐」了。這種自產生之日即有人開始仿造的銅器,真是讓收藏者費盡了心思去琢磨,而結果卻往往是「再次走眼」。宣德爐的造假高潮出現在萬曆年間,南京的甘文堂與蘇州周文甫所造的仿製品與真的宣德爐只差一等,但當時卻被人搜購一空,以後不同時期也各有不同的仿製品。而現在地攤上所謂的落款是「宣德爐」的,幾乎十爐十假。好在由於工藝複雜,一般造假者對文物的認識和把握不準,假銅器很容易看出破綻。即便如此,仍會有大量造假者為暴利鋌而走險。除宣德爐外,仿造日偽時期的槍刺、古代的鼎和爵等都不少見。
書畫:高科技造假
電腦和數碼相機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但這些現代化的設備到了造假者手中卻成了造假工具。日本某公司曾使用一種超高倍照相機對我國大量珍品書畫進行仿製,仿製的結果是國內某文博院的院長在仔細觀摩仿製品後,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們博物院里的東西。」文物販子們近年來開始把這種技術用於造假,即用電腦複製原作的題跋,然後再將其複製於偽作上。於是一個新問題產生了:假畫「真」題跋。當今文物市場上的假書畫多集中於唐伯虎、鄭板橋、劉墉(劉羅鍋)等幾位名家身上,要識破需要收購者具有一定的書畫知識。
明清傢具:多為仿製
明代的花梨木太師椅,目前的市價已達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些造假者眼紅於這個市場中的暴利,紛紛採取各種手段造假。有人曾花一萬多元買了一架「明代畫案」和兩把「清代太師椅」,據說是黃花梨木的。誰知回家用抹布擦拭太師椅時,發現竟然褪色,那個畫案更是到家就裂了縫。找來專家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什麼明清傢具,全是仿冒品,連1000元也不值。現在明清傢具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是仿冒品,這些假明清傢具多來自廣東、浙江、河北和天津周邊等地。
※只要是好東西:最終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30對真偽瓷器:釉色、紋飾、造型讓你細細辨別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