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英德: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說張飛(一)|【說三國】

郭英德: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說張飛(一)|【說三國】

原標題:郭英德: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說張飛(一)|【說三國】


一、引子:慷慨悲歌之士


張飛是河北涿縣人,河北這一帶是古代的燕地,所以張飛自稱是燕人。古人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張飛就是這些「慷慨悲歌之士」中的佼佼者。


從宋代以來,在民間說唱故事「說三國」中,張飛一直是熱門話題之一。元代刊刻的《三國志平話》中,「張飛見黃巾」、「張飛殺太守」、「張飛鞭督郵」、「張飛獨戰呂布」、「張飛摔袁襄」、「張飛三出小沛」、「張飛捉呂布」等情節,大都妙趣橫生,使張飛成為這本書前半部中最有活力的人物。


從元代開始,在「三國戲」中,張飛也是出鏡率最高的一位人物。以張飛為主角的雜劇就有《莽張飛大鬧相府院》《張翼德單戰呂布》《張翼德三出小沛》《張翼德大破杏林庄》《摔袁祥》《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等十多出,在元代「三國戲」中數量位居前茅。


在明清兩代的說唱、戲曲中,張飛的故事一直非常搶鏡頭,張飛成為一個非常耀眼的明星。歷代的觀眾、讀者喜歡張飛,就是喜歡他那種魯莽的、粗暴的、喜劇性的性格。


其實,作為文學人物的張飛和作為歷史人物的張飛有很大區別。在歷史上,張飛是和關羽並稱的,陳壽在《三國志》中評道:「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他們都是勇猛善戰、虎虎生氣的武將。但是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關羽有一種「儒將」的氣質和風範,張飛卻沒有這種氣質和風範,他更多地顯示出猛將兼莽漢的性格特點,塗染著濃厚的民間色彩。


雖然不像關羽那麼愛讀書,天天捧著《春秋左氏傳》讀,但是他既然懂書法,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文學和文化修養的。可是在小說里,張飛完全是一個猛將,一個蠻漢,幾乎與文學修養、文化修養毫不搭界。


看來,《三國志演義》小說中張飛形象的魅力,並不在於他內涵的修養,而在於外顯的性格。那麼,張飛的哪些性格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二、威猛與魯莽:


威名垂千古,勇力冠當時


壹 威猛強悍


首先,在小說中,張飛的性格是威猛而又魯莽的,這是一種硬漢子、粗漢子的性格。為了表現張飛威猛而又魯莽的性格,小說常常以驚人的筆觸突出地描寫張飛的形貌、聲音和氣勢。


張飛一出場就有先聲奪人之勢。中平元年,涿郡招募義兵,劉備讀了招兵榜文後,長嘆一聲,忽聽背後一人厲聲說道:「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苦長嘆?」劉備回顧,「見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卷一《祭天地桃園結義》)。

可以看出,在張飛整個形象面貌上,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一個是他那對眼睛,不是一般的圓眼,是個「環眼」,特別大,像個圈一樣的眼睛。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他的「虎鬚」。他的「虎鬚」和關羽的「美髯」是不一樣的,「美髯」是往下飄逸著的,「虎鬚」是往上支棱著的。


這種異乎常人的外部特徵,突出地表現了張飛威猛與強悍的個性特徵。張飛那對眼睛咄咄逼人,到打仗的時候,一發起怒來,就是「圓睜環眼」,眼睛本來就大,再睜得圓溜溜的,顯得特別大。同時「倒豎虎鬚」,鬍鬚本來就這麼往外支棱,一生氣,鬍鬚倒豎著就往上挺起來。


咱們讀到諸侯討伐董卓時,在虎牢關,呂布屢戰屢勝,在諸侯面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諸侯「心膽俱裂」。



正當呂布追擊公孫瓚時,危急之際,張飛挺身而出,「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卷一《虎牢關三戰呂布》)他也不用像關羽那樣先去請戰,不管三七二十一拍就上,抖擻神威,大戰呂布。


這時的張飛不過是平原令劉備手下的一名步弓手,卻敢向天下第一號名將呂布叫板,這既顯示了他的勇武過人,又表現了他威猛強悍的「急先鋒」的氣勢。


當然張飛是打不過呂布的,但是他有那種橫勁兒,那種不要命的勁兒,呂布也不得不怕他三分。常言說:「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何況張飛是又橫又不要命的,呂布怎不怕他三分?


當劉、關、張三人追趕呂布,到虎牢關下,張飛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大叫:「關上必是董卓!追趕呂布,有甚強處?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於是又不顧一切地拍馬向前,衝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張飛只好撤回。



長阪橋之戰更是張飛一生事迹的閃光點。《三國志·張飛傳》原文僅有70多個字,《三國志演義》小說卷九《長阪坡趙雲救主》和《張翼德據水斷橋》則馳騁想像,妙趣橫生。

當時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兵退江陵,張飛一直斷後。退至當陽,劉備被曹軍打敗,張飛「殺開一條血路」,救助劉備突圍。接著趙子龍在百萬軍中單騎救阿斗,人困馬乏,由於得到張飛掩護,也過了長阪橋。


在充分渲染了敵眾我寡、局勢險惡的氣氛之後,小說便著力敘寫張飛獨擋長阪橋。張飛不僅僅勇猛,有時也有急智。這時他手下只有二十多騎兵,這仗怎麼打?他見橋東有一帶樹林,便心生一計,教從者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只在樹林內往來馳騁,一時煙霧瀰漫。張飛遠遠看去,笑著說:「這二十餘騎,當五百人!」足可以嚇唬嚇唬曹操了。


曹操大將文聘乘勝而來,氣勢洶洶,只見張飛獨自一人,橫槍立馬站在長阪橋上,解下頭盔,掛在馬鞍前,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面對曹軍,他又是「倒豎虎鬚,睜圓環眼」,毫不畏縮,威風凜凜。


接著小說寫了張飛的三聲大喝,充分表現了他壓倒強敵的氣勢。


第一聲,當曹操心中懷疑,親臨橋邊省察時,張飛厲聲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吾決一死戰?」這一喝「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戰慄」。


曹操猛然想起,當年關羽斬顏良後,跟他說:「吾弟燕人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在千軍萬馬中殺一員上將,就跟手伸到兜里掏東西一樣,手到擒來。當時曹操就對左右說:「今後如遇燕人張翼德,不可輕敵。」(卷五《雲長策馬刺顏良》)於是下令諸將,把張飛的名字寫在衣袍襟底,牢牢記住。


這下可真撞見張飛了,曹操難免不寒而慄,急令將主帥車上的傘蓋撤下來,生怕張飛真的要「取上將之頭」,第一個就沖著他來了。


張飛見曹操去了傘蓋,第二聲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吾決一死戰?」曹操聽了,「乃有退去之心」,甚至「後軍陣腳挪動」。


張飛一看這兩聲大喝挺管用,於是又挺矛大喝一聲:「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霸竟然「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


這一聲「霹靂之聲」、「虎豹之吼」,嚇得曹操趕緊回馬就跑,曹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棄槍擲地者不計其數,人如潮退,馬似山崩,自相踐踏者太半,逃命而走」。尤其是曹操,逃得最狼狽了,「冠簪盡落」,披頭散髮,「驚得魂不附體」。

張飛的聲音果然有很強的殺傷力。從他的猛喝,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他把自己的勇,把自己的猛,用最外在的形態——聲音——表現出來,張揚出來,先聲奪人,直接震住對方。


長阪橋大喝退曹軍,這種誇張、對比的寫法,盡顯張飛之壯、張飛之勢。講張飛總是要講他的這股氣,這種勢。他的這股氣、這種勢本身就很強悍,而且他又能把所有的強悍集中到一起,發揮出來,張揚出來,這當然就很強的威脅力。這是張飛一個很突出的性格特點,威猛無畏,有巨大的震懾力。


雖然關羽事先的廣告宣傳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張飛自身的勇猛還是決定性的因素,勇猛才能氣盛,不然事到臨頭,底氣不足,還是能驗出真假來的。正如毛宗崗所說的:「天下事亦有虛聲而可當實際者,然必其人平日之實際足以服人,而後臨時之虛聲足以聳聽。……非若今人之全靠虛聲,渾無實際,他人吃盡老力,我只出一張寡嘴也。」(毛本《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評語)



但張飛畢竟還是過於幼稚魯莽。一旦把曹軍給嚇跑了,他便高興得昏了頭。一見曹操大軍退去,便召回二十多騎人馬,還拆斷了橋樑,立刻撤兵。


連劉備都明白,一斷橋樑,曹操肯定「料我無軍,怯而斷橋」,有沒有橋,對擋不擋得住曹操的大軍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曹操說:「張飛一勇夫,豈有謀也。」於是率領大軍又追上劉備。幸虧關羽前來相救,劉備這才又躲過一劫。


作者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戲曲小說、散文史、古典文獻、學術史等方面卓有建樹。著有《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讀三國 說英雄》等。


本文章由京師文會出品,轉載需同意


WEN

HUI


jingshiwenhui


?


顧問


郭英德


主編


圖文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文會 的精彩文章:

李小龍:《牡丹亭》
「中國古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古代散文文學會年會」 圓滿召開 |【學術動態】

TAG:京師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