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海闊天空

在為人處世的原則上,學會忍讓」,大概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項。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一帆風順,大富大貴!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當我們怒氣沖沖的時候,勸的人經常會這樣說。這當然很有道理,能讓我們避免很多嚴重的後果,省得日後後悔。但對這個準則的僵硬把握,也帶給人一些困擾。

很多時候,「忍讓」依存的邏輯——「忍讓」帶來平安,並沒有帶來平和相處的效果,相反,「忍讓」在某些情況下,反而削弱了個人的氣場,和直面問題的勇氣,讓人在憋屈中降低自我評價,在忍和不忍中陷入迷惑和糾結。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一、「忍讓」不是僵硬的行為準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所處的情勢來靈活運用

關於忍讓的美談,莫過於這一句「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是清朝一位叫張英的大學士寫給家人的。家人和鄰居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發生了矛盾,本來寫了封信給大學士,是想讓張大學士給撐腰的。

但讀了張英的回信後,主動讓出了三尺地,鄰居見狀也主動相讓,最後這裡成了六尺巷。

這段美談,通常被理解為「忍讓」本身具有化干戈為玉帛的動人力量。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忍讓的人是誰,他的身份是什麼;做出忍讓的行為,是出於弱勢無奈,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還是完全有選擇權,可以不忍讓,忍讓全然是因為大度的氣概。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六尺巷

這些不同之處,決定了同樣是忍讓,忍讓的性質卻不同,也決定了忍讓的效果會不同。

大學士張英說出「讓他三尺又何妨?」很讓人敬佩,是因為他完全有能力爭卻不爭;而如果是一個和鄰居一樣的普通人這樣說,這種大度的氣勢可能就沒有這麼強,也不太可能如此讓人感動。

而且在有些人眼裡,不爭而讓是好欺負的表現,這時候,忍讓非但不能讓對方慚愧自省,反而是慫恿他得寸進尺。

於是,糊塗的地方就來了,什麼時候該忍讓,什麼時候又該對小的侵犯都要保持敏感呢?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二、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莊子在山裡行走時,看到一棵樹長得很好,卻沒有被砍伐,因為伐樹人覺得這是棵沒用的樹。莊子因此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了。」

等他到了朋友家,朋友盛情,要童僕殺只鵝款待。這時童僕問:「一隻鵝能叫,一隻鵝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朋友父親說:「殺那隻不能叫的。」

後來莊子的學生問莊子:「山裡那棵樹因為不成才而得以終其天年,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才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才與不成才這兩者間處於哪一邊呢?」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莊子

莊子的回答是,他將處在成才與不成才之間。但是他很清楚,成才與不成才之間,只是貌似是個合適的位置,事實上也並不是能免於禍患的有力保證。

也就是說,成才也好,不成才也好,處在成才和不成才之間也好,這些可把握的、好把握的、有形的信條,都不能保證一個好的結果。

三、愚者不變,智者求變

那麼怎麼做呢?莊子認為應該遵循真道,在描述真道時,涉及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變化」:「隨時勢一起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準則,遨遊於虛無之境,主宰外物而不為外物所主宰。」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變化」是因為「我」的參與。通常人被外物主宰,而不能主宰外物,是因為太依仗外物了,比如說對處事準則的僵硬把握。就是被外物主宰,而沒有個人對外物的測度,進而對外物有所把握。沒有「我」的參與,就不能把準則,放在具體情境下,根據具體的判斷,靈活的運用。

這樣,外在的準則,因為不適應具體的情況,可能幫不了自己,還成了絆腳石。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忍讓還是不忍讓,老是帶給我們困擾的原因。

該怎麼對待忍讓,要有「我」的參與。要有「我」的觀察,「我」的思考,「我」的判斷;要綜合考慮「我」的情況,對方的情況,情勢的情況,和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兩個字的精髓,人生必定一片坦途,大富大貴

我們既不能一碰上任何事都要說,做人要寬容忍讓;更不能,脾氣衝天,該躲的時候,該忍一忍的時候,一味逞強,鬧得不堪收拾。

該忍讓就要忍讓,不該忍讓也別憋屈,該掌握的不光是忍讓的行為準則,還有如何運用這一行為準則的、個人對準則的掌控。可能最需要記住的是,準則是為美好的生活服務的,人能根據情勢運用它,而不是找到了一個行事準則,就全部依賴於它,以為找到了省事的方法,自己可以不用動腦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最高明的處世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老子《道德經》:最沒出息的四種人,最後一種註定壽命短活不長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