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為何下大力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為何下大力營建東都洛陽?

原標題:隋煬帝為何下大力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楊廣在繼位不到一年後,就於大業元年(605年)三月,下詔命尚書令楊素、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為此,隋煬帝每月役使民工200萬人前去建造洛陽。


那麼,隋煬帝為何這麼重視東都洛陽,並下了這麼大的力氣去建設洛陽呢?


洛陽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都,在隋朝以前,就有了許多的王朝在洛陽建都,比如西周時都城是鎬京(長安),但是周公姬旦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就曾建洛邑(即洛陽),洛邑後來成為東周的都城。


東漢實行兩京制,皇帝時而在長安,時而在洛陽,因此,洛陽也是都城之一。北魏孝文帝時,他把都城從晉北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到了洛陽。由於後來經久不息的戰亂,洛陽時興時廢。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隋煬帝營建洛陽的最直接原因是他繼位後,他最小的弟弟、并州總管楊諒擔心被害而起兵叛亂,只不過不久就被平定下去了,但是,楊諒的部屬及其所管轄的百姓有20多萬人,這些人很多都被遷到了洛陽附近,需要加強控制。但隋朝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遇到叛亂,從關中調兵頗費時日,不利於迅速出兵平叛。


其次,營建東都也是從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發展的需要。由於山東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又長期處在東魏、北齊的統治下,尉遲迥發動的反抗楊堅代周的軍事叛亂,楊諒反抗隋煬帝的叛亂都發生在這一帶,這一地區的民眾對隋朝有著很強的離心力。


而且,江南陳朝統治下的人們對北方的政權離心力更強,在陳朝滅亡後不久,江南的豪族就發動叛亂,雖然很快平息了,但是江南的不穩定時有發生。這說明,對江南的控制是隋煬帝繼位後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第三,營建東都洛陽還有經濟因素上的考慮。當時的關中,生態環境開始惡化。秦漢以來,關中農業的水利命脈鄭國渠、白渠等水利設施,因河床下切等原因,灌溉面積減少了十分之九,導致糧食產量大面積下降,而關中人口卻不斷增加。


關中糧食的供應主要靠漕運關東的糧食,有時漕運困難,朝廷就組織百姓、官府人員、軍隊到關東「就食」,隋文帝時期就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情。


與此同時,關東地區經濟水平超過了關中地區,一望無際的黃淮大平原逐漸的被開墾出來後,關中那「八百里秦川」就不是那麼耀眼了。特別是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隋朝時,長江流域各州每年都有餘糧,這些餘糧運到洛陽比較容易,而要運到長安則比較費事,其中最大的阻隔就是三門峽,如果在三門峽走陸路,運量又大受限制,而所費人力物力巨大,得不償失。

由於這些政治、軍事、經濟發展變化的原因,隋煬帝不得不下大力氣去營建東都洛陽。隋煬帝為了確定把東都建在哪個方位,還親自帶領官員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最終把新建的都城定在了伊水和洛水之間。


大業二年(606年)正月,東都洛陽的新城正式竣工。之後,隋朝的政治中心即從長安轉移到了東都洛陽,隋煬帝在位的十四年里,他總共在長安待了只不過幾個月,而剩下的時間,不是在外面遊玩,就是在洛陽或者揚州待著。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唐朝中晚期皇帝的哀歌:生殺廢立均由宦官所掌控
武則天被逼退位,眾王公大臣皆歡慶,為何只有他痛哭流涕?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