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盟電子支付崛起致銀行業流失上百億 銀行業輝煌不再?
儘管這一轉變對發達市場會產生影響,但在消費者嚴重依賴現金及傳統銀行業務的地區,這一點值得注意。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10個國家中,一些力量正在聯合起來推動對電子支付的需求——這對這些經濟體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支付機制都會產生影響。
東盟銀行研究負責人Nick Lord表示:「在我們看來,這超出了處理付款所能獲得的資金。它還將支付作為存款和其他金融產品的途徑,潛在地將價值從銀行轉移到非銀行機構。」
在摩根士丹利研究公司(Morgan Stanley Research)的一份報告中,Lord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對支付領域的三大關鍵參與者——銀行、電信公司和獨立機構(如非銀行電子錢包運營商)——帶來的不同的結果,將對東盟各國造成何種程度的顛覆。
顛覆的格局
雖然電子支付趨勢有幾個驅動力——更快的移動速度、電子商務的增長、政府政策和實時支付——來自新進入者和消費者的壓力使其成為顛覆性的經典模式。
這種中斷模型通常遵循「s曲線」。隨著一種新的產品/服務/理念投放市場,它慢慢被消費者所接受。如果條件合適,在成熟之前,採用速度會迅速加快。Lord和他的同事們相信,在東盟的一些國家,現在以無現金支付的方式正以S曲線的形式發展。
在世界其他地區,支付顛覆有兩條路徑。在中國,一些金融基礎設施不太發達領域的市場份額從銀行轉移到新進入者。但是在美國和歐盟,金融基礎設施已經很發達,所以現有參與者沒有面臨同等程度的顛覆。
了解全球趨勢
與中國、美國和歐盟一樣,東盟的電子支付投資機會因地區而異。消費者行為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和政府政策也影響著變化的步伐。
在新加坡和泰國,監管幹預幫助推動了實時轉賬的早期採用,使現有銀行相對於獨立的電子錢包運營商具有優勢。對資金轉移定價的侵蝕——在某些情況下是由監管機構推動的——也有助於鞏固現有參與者的地位。同樣的趨勢現在也開始在馬來西亞展開。
與此相反,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仍處於變革的早期階段。事實上,印度尼西亞的所有消費者交易仍然以現金方式進行。 在這些國家,金融基礎設施欠發達,監管反應較遲緩。 銀行還對簡單交易收取更多費用。 這種情況為電信運營商(菲律賓)和獨立運營商(印度尼西亞)等非銀行業參與者提供了在電子支付方面取得進展的機會。
對銀行來說,壞消息可能是好消息
然而,對於整個東盟國家來說,從現金支付向數字支付的廣泛轉移中,獨立支付公司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摩根士丹利估計,到2022年,整個東盟地區的銀行可能會損失130億至150億美元,其中64億至93億美元流向非銀行營運商。
這並不是說銀行最終不會受益。東盟的銀行可以通過將服務從昂貴的分支機構轉移到他們的數字平台上而節省下來的200億到240億美元來彌補損失。最後,由於較低的交易費用,消費者也應該成為這一轉變的贏家。
※豐田投資Uber造無人車 這5億美元能扭轉Uber的財務困境嗎?
※意外反轉!美光晶元被判侵權遭遇禁售 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