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英年早逝的隋朝儒生,卻教出貞觀之治班底,思想影響後世千年

一個英年早逝的隋朝儒生,卻教出貞觀之治班底,思想影響後世千年

關於隋唐時期的各路英雄豪傑,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其實在這個動蕩混亂、英雄輩出的時代里,還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才智和影響力上幾乎沒有人可以望其項背,當時的許多精英都是他的門生,但是他的名字卻鮮為人知。

隋煬帝劇照

他就是隋唐第一智者王通。王通,字仲淹,道號文中子,籍貫河東郡龍門縣(今山西萬榮縣通化鎮),出生於儒學世家,隋煬帝在位時他一舉考中秀才。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科舉制度此時才剛剛興起,「秀才」已經是最高級別的頭銜了,在王通之前獲得「秀才」頭銜者只有林正玄一人,其含金量甚至要比後世的狀元還高。

王通能有如此成就,自然離不開他的家庭教育。王通之父王隆為山西大儒,隋文帝時做過「待詔雲門龍」,算是隋文帝的「私人秘書」。王通則是青出於藍,年紀輕輕就做了大儒。二十三歲,他還受到了隋文帝楊堅的召見,任命他為蜀王侍郎。不過王通做得並不如意,所以沒過多久就辭職回家講學了。

王通畫像

王通回到家鄉後開設學館招收門徒,同時精研儒家著作。在隋朝滅亡的前夕,年僅三十七歲的王通撒手人寰。從這些事迹來看,王通的人生似乎有些抑鬱,也就是一個不得志的儒生,一個靠講學為生的窮酸秀才。然而,睡也不會想到,在這平凡的外表之下,他實際上卻是一個王朝的精神導師。

在那個時代,王通是名揚數省的「國學大師」,人送雅號「王孔子」,可見其建樹之碩。王通在研習完《六經》之後,寫了本《續六經》。這本書里記載了他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王道思想。在王通看來,衡量國家統治者是否正統,最關鍵的在於統治者是否施行「王道」。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唐朝以後的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常把「王道」掛於嘴上。

清雍正爐鈞釉鎏金三教合一造像

除了「王道」思想,王通還有一大主張,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即「三教合一」。王通覺得,釋儒道三家其實是一脈傳承,當以儒家文化為主,三家互相包容促進。在當時三家爭鬥不斷的背景下,王通找到了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兼收並蓄了三家思想,對後世的思想流派發展、傳統文化延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王通開設的學館之中,他的學生既有遊學的儒生,也有苦修的僧侶,更有遊方的道士,他的學派成為了不同流派之間都可接納的學術聖殿。

大唐芙蓉園夜景

唐朝時,中國統治者所具有的開放包容的胸懷,各家文化,爭相鬥艷,都與王通的「三教合一」思想有關。儒家之所以能在後世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非但沒有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消亡,相反還博採眾家之長,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都源自儒家文化的開放包容精神,而王通則是其開拓者。正是因為他的學術成就,王通去世後以「先儒」身份從祀孔廟東廡。

唐太宗與杜如晦劇照

隋唐之際,王通所結交的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他們都創造了不朽的功業。然而,這些人都被王通的學識才華所折服,爭相拜在他的門下,更有許多學子,不遠萬里來拜王通為師。關於王通的門徒,不妨列一個名單,那將是一個很長的花名冊——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陳叔達、李密、李世績、張玄素、溫大雅……王通的門人,幾乎構成了後來「貞觀盛世」的名臣班底。什麼叫智者?非止建國立業者,亦非才智妖孽者,而是王通這樣以一己之力影響了好幾個朝代的人。「隋唐第一智者」的稱號,王通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隋書》《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東南亞有一大國,與中華存在千年羈絆,宣稱只有一朝未遭入侵
作為明朝傑出皇帝,朱棣死後卻遭嫌棄,牌位差點兒被子孫扔出太廟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