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看歷史為什麼要有大視野

馮學榮:看歷史為什麼要有大視野

問:人說我們看歷史,要有大視野,否則就看不清真相,這個怎麼理解?

答:中文成語中的「管中窺豹」,就是很好的詮釋,你通過一根竹筒子去觀察一隻豹子,你只能看到黑色的斑點,別人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說你看到了一個黑色的野果,於是旁人給你一根更大一點的竹筒子,這個時候你看到一塊白白的皮膚,上面布滿了黑色的斑點,別人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說看清楚了,不是黑色的野果,而是一塊白色的岩石,岩石上有許多黑色的斑點,於是旁人給你一副望遠鏡,這下你才真正看清楚了,原來之前都看錯了,其實是一隻豹子。

問:視野狹窄,你就只看到歷史的一小半,看不到全貌,你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答:對的,我舉個簡單、真實而又有趣的例子,當年蒙古兵團與大宋王朝打仗,曾經有時候,宋軍進擊,發現蒙古騎兵一鬨而散,被宋軍狂追千里,那時候宋軍以為自己很牛很威風,寫了奏摺回朝,對皇上說,我軍威武,韃子一潰千里。其實後世的歷史學家一看材料,馬上明白了,根本不是那回事,原來是這樣的,蒙古內部也有分裂,也有內戰,有時候蒙古草原內部內戰激烈了,侵入中原的蒙古兵團奉命北撤,回去支援內戰,換句話說,人家回撤,不是因為怕你宋軍,也不是因為你宋軍有多能打,而是因為人家蒙古內戰,人家先回家打內戰,打完內戰了,再回來收拾你宋軍,其實是這麼回事,你說,這真相,有多諷刺。

問:所以說一個讀史人,如果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中國,那麼你看問題,經常是糊塗的,看不清楚的,你只有放眼世界,把自己的視野拓寬,你才能看到歷史事件的全貌,否則你就很容易犯下「管中窺豹」的錯誤。

答:是的,你比如說李自成也是一個例子,他在中原地區打明軍,勝多負少,於是自我膨脹,因為自己很了不起,其實,明朝有許多精兵勁旅,都被派到了遼東一線,都跟滿洲騎兵打仗去了,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滿洲韃子分散了明朝的兵力,李自成到底能不能打得過明朝官軍,其實不好說,李自成膨脹之後,兵鋒直指山海關,一和清軍交戰,馬上就發現自己打不過,人家和你的戰鬥力不在一個層次,人家滿洲武士從小就是獵人,天生就是戰士,個個彪悍,是名符其實的虎狼之師,李自成這才算開了眼界,見了世面,知道了這世上還有滿洲武士這個物種,咱打不過,老老實實,想回陝西老家,做山大王去算了。

問:還有,似乎我們看美國在東亞的殖民歷史,也是很考驗歷史視野的問題。

答:正是。我們讀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1860年代前後,英國法國,都在找大清帝國的麻煩,但是美國沒有,於是我們有些歷史愛好者就會產生一種誤會,認為美國人很善良,不侵略,不擴張,不殖民,其實這也是錯的,美國在近代史上,同樣是一個殖民擴張的國家,你看看菲律賓、夏威夷、波多黎各等等,這些地方都曾經做過美國的殖民地,但是,為什麼1860年前後,美國沒有參與英法兩國在中國的爭霸呢?其實說起來你就會恍然大悟,因為那個時候,人家美國在打內戰,美國人正在忙南北戰爭,它自己國家的內部,都在打得頭破血流,你說,它哪裡還有什麼精力,去參與東亞爭霸?

問:還有鴉片戰爭,大清被迫打開國門,這件事在大視野下怎麼理解?

答:1830-1840年代的世界處在全球化的浪潮當中,貿易全球化在當時,是一個方興未艾的世界大勢,當時擁有四億人口的大清帝國,想關閉國門獨立於全球化的浪潮,你如果從大視野的視角去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這樣是不可持續的,為什麼不可持續?因為你逆了世界大勢,你違反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大家都看你不順眼,就算英國不用大炮轟開的你國門,法國也會,就演算法國不會,日本也會,就算日本不會,後來的美國也會,總之,總有一個人最終會忍不住揍你一頓、逼迫你打開國門的,為什麼一定會有這麼一劫呢?因為你逆了世界大潮,形勢比人強,總會有人站起來,把你強行拉進全球化的潮流當中。

問:後來突然崛起的日本帝國,從大視野的視角去看,又是什麼規律?

答:日本帝國是一個後起的帝國,後起帝國面臨的一個典型困境就是:人家可以分的豬肉,基本上都分完了。我們都知道你能幹,可是不好意思,你來晚了,殖民地,我們已經分完了。所以日本帝國從明治維新中突然崛起,它面臨的就是這麼一個世界,你要麼不發展,你要發展,那就必須要做劫匪,要搶劫。

問:所以說從大視野的視角看,日本帝國崛起之後,走上侵略擴張之路,其實是大勢所趨?

答:對的,日本帝國是一個沒有資源的國家,用當年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國防與經濟資源先天不足」,這樣的國家,它又能幹,又能打,你叫它不發展?它是絕對不會甘心的。所以你從上帝視角回頭看歷史,你會發現,當年日本帝國崛起之後,它必然與俄國、英國、美國等強國在亞太地區發生利益衝突,既然日本始終要與這些白人強國一爭雌雄,它就一定會首先奪取東亞大陸的資源,然後利用東亞大陸的資源武裝自己,使自己擁有與白人世界叫板的資本。

問:所以說,太平洋戰爭,其實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答:是的,這一點,以石原莞爾為首的日本軍閥,其實早在1920年代,就已經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們要發動「九一八事變」,以提前實現歷史的預期。

圖:石原莞爾

問:蘇聯作為曾經世界兩極之一的強國,為什麼最終會失敗?

答:人類歷史有一個規律,凡是不符合人性的事物,都是不能長久的,蘇聯當年的體制,否定了人類的自私本性,那樣的體制只是看起來很美,其實本質很邪惡。因為人民的自私本性被否認了,那麼人民的生命權財產權,也就沒有必要承認了。它本質上是反人性的,凡是反人性的事物,最終都只有消亡的命運。

問:其實早在1944年,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一書里,已經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為什麼以蘇聯為首的陣營,未能及時轉舵、以避免死亡的命運?

答:人是一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動物。自古如此。這一點是很難改變的。

馮學榮,70年代生人,現居香港,知名作家,讀史人,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是「別等」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關於鄧世昌,鮮為人知的三個歷史細節
世界第一幫老大去世,90000馬仔送行,追悼會出動20000警察維持秩序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