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聖旨百姓都懂: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
朱元璋是中國封建史上窮小子逆襲最成功的典範,出身於貧家之家,從小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撈到,可能是按兄弟大排行才得名「重八」。日子過得更是苦逼兮兮的,給地主放過牛,跑到寺廟當過和尚,讀書識字的事,似乎與他無緣。
只是,後來投身造反隊伍,跟著郭子興抗元打天下,才在郭老大的影響下,開始了艱苦地自學之路。後來,他一掃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才又有機會手不釋卷,但是,年事已高,早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所以,文采一直不斐然,這從他親自擬定的聖旨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字表達是非常樸素的。
正是因為他識字晚,所以,行文時就少了文人的腐朽氣,直白曉暢,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就連不識字的普通百姓都能聽懂。比如,對於進剿倭寇,朱元璋給海軍民下了道簡捷的聖旨,雖然只有一句話,卻滿紙充滿殺氣與豪情——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
欽此!
這就是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的節奏。倭寇犯境時,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沒有長篇大論的宣教,也沒有膩膩歪歪的濫情,一下子就表明了洪武皇帝的殺寇決心,給沿海軍民指定了正確的對敵策略。
因為朱元璋本人飽受沒有讀書的苦,所以,對於王朝的教育事業非常重視。官辦的國子監,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地方,那是為國培養後備人才的地方,所以,他選了個非常嚴厲的祭酒(校長)宗訥。
宗訥為國子監的第一任校長,所以,秉承朱元璋從嚴治校的旨意,制定了非常嚴苛的校規校紀,讓朱皇帝非常滿意。可是,宗訥退休後,國子監的學風變了,甚至有人還干出貼小字報誹謗老師的,這讓老朱很不爽。
在辦了辱師案(那個貼小字報的趙麟被殺了,腦袋還被掛在國子監門前的長桿上示眾。按照朱元璋的語言,就是「梟令」),又專門給國子監的太學生們發了道上諭,用語之嚴,令人膽寒——
恁學生每(們)聽著:
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宗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呵,好生壞事。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
欽此!
朱元璋時代,不好好學習,違規犯紀,或是有辱長的,重則凌遲,次則梟首,全家還會受到株連,被抄,被流放,這該是史上最嚴厲校規了吧?相比之下,現在的學子們真是太幸運了。
除了冷酷之語,朱元璋的聖旨也會時有溫馨之言。比如,朱元璋上任後,照例會接見孔夫子的後人。當時的衍聖公是孔子五十五代嫡長孫孔克堅,洪武元年十一月受到朱元璋的召見。一帝一聖(衍聖也是聖吧)的會晤面談也非常家常。
朱元璋:「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
孔克堅:「臣五十三歲也。」
隨後,朱元璋又跟孔老師絮叨,你們家族是文化世家,老祖宗給他們留下了好傳統,你得教育下一代也要好好讀書,孔家人不讀書,就是不守祖宗法度。並且,還希望老孔家在大明朝也能再出一個「好人」(品學兼優者吧),給孔夫子再長長臉。
面對朱皇帝的諄諄教導,孔老師認認真真地做了記錄,說是要拿回家去教育子孫。朱元璋看老孔是個知趣的人,臨了,還給孔家子孫下了一道口諭,簡單明了——
道與他,少吃酒,多讀書者。
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但是,他的行文卻不拖泥帶水,句句都是硬通貨,與那些八股文章比較起來,更親切、更接地氣。從他的絮叨中,也能讓人看出他霸道殺伐背後隱藏的溫情來。
(圖片來自網路)
※19歲稱帝,殺叔奪嬸,5後並立,21歲做太上皇,22歲精盡人亡國滅
※此人官至正國級,晚年因一根魚刺丟了性命,葬禮上至親無一人參加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