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一題】努力了,儘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運氣不好

【每日一題】努力了,儘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運氣不好

原標題:【每日一題】努力了,儘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運氣不好


船票展示




出發地————靠岸渡口


持票人:芸芸


2018年




2019年


XX中學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出發地————靠岸渡口

持票人:逢青


2018年




2019年


XX中學


集美大學



出發地————靠岸渡口


持票人:Lyn

2018年




2019年


XX中學 暨南大學


每日一題


第六十二道


農曆/ 戊戌年八月十一


選擇題:


學習歷史的核心素養之一是準確的時空現念。以下符合下圖時空表述的是( )


A. ①處所示水利工程溝通了區城兩大水系


B. ②所示請侯國為秦最後所滅


C. 傳統農業主要耕作方式在圖示時間形成


D. 《詩經》在圖示時間成書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仔細觀圖可知,①地處四川,應是都江堰,而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是靈渠,A排除;此圖為戰國形勢圖,所反映的時間是戰國時期,排除C,傳統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是在漢代;也排除了D,《詩經》出現在春秋時期;秦國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②就是齊國,所以選B項。


非選擇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國民報之產生……此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彙報》,在香港出版之《循環日報》,光緒二年上海出版之《新報》,及光緒十二年在廣州出版之《廣報》,斯四者皆當時深息外情者之所為,惜國人尚不知閱報為何事,未為社會所見重耳。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時適中日戰後,國人敵愾之心頗盛,強學會之《中外紀聞》與《強學報》,先後刊行於京滬,執筆者,皆魁儒碩士,聲光炳然。我國人民發表政論,蓋自此始。後此《時務報》與《時務日報》等接踵而起,一時報紙,興也勃焉。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

材科二日本東京,我國留學生最盛之地也,辛丑之交,言革命者始作《國民報》。發揮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學界視如瑰寶,爭趁響之。繼之者有《浙江湖》(江蘇)《湖北學生界》等雜誌。皆與《國民報》言論相上下……至於乙已之歲,東京革命黨創辦《民報》,樹六大主義,而發揮民族革命、民權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偉大,議論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對者亦為之傾服。自客觀言,可號為中國文從來未有之雜誌;自主觀言,亦可謂革命黨發表最高意思之機關。


——楊光輝等編《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概況》


(1)根據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戰爭前後中國報刊業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共原因。


(2)與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中國報刊業的變化。結合史實分析這種變化的原因和影響。


【解析】


試題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本題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戰爭前後和辛亥革命運動時期我國報刊業的發展變化。


(1)依據材料可知,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後中國報刊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辦報者和辦報環境的變化。再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可從當時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等方面歸納出其變化的原因。


(2)依據材料可直接概括出在辛亥革命運動時期我國報刊業的變化:辦報人和報刊宣傳的內容的變化。其變化的原因可結合所學知識並依據辛亥革命運動時時期的代特徵歸納得出。


【答案】


(1)變化:辦報者由熟悉外國情況的人變為學者大儒;辦報環境由缺乏讀報的社會風氣到人們以報紙了解、評論時政。


原因: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西方思想進一步傳播;維新運動推動。


(2)變化:由國人國內辦報變為留學生在海外辦報;報刊內容由宣傳維新變法到宣傳革命思想。


原因: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危機嚴重;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侵華工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推動;三民主義思想影響。


影響:客觀上促進中國報刊業發展;宣傳革命思想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


|標籤:每日一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題】惟願來年六月,不負所期!行動從打卡開始

TAG:高考歷史 |